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探析

2017-08-21 03:47李玉媛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生活化数学

李玉媛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以生活之水,润数学心田,让数学插上“生活翅膀”,贴近生活,化数学思想之无形为有形,体现数学之价值,演绎数学之精彩。结合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趣味教学实践,探析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元素”运用的必要性及其策略,开发生活资源,回归生活,构建魅力数学之课堂。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元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38-03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生活化”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通过捕捉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挖掘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内涵,从而使抽象单调的数学教学生动化,形象化,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目前实际教学中,只关注书本,脱离生活,学生学习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实践操作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数学生活化教学就非常必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根据生活的需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与生活保持一致,“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因此,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及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同时,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数学学科抽象性的特征之间需要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一桥梁来过渡,通过数学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一方面,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增强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意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生活化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生活化教学就非常重要。

二、“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因生活而更加精彩。如何给数学插上“生活翅膀”,促进“生活元素”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就显得更为关键,下面结合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趣味教学实践,探析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元素”运用的策略,巧用“生活元素”,使课堂“活”起来。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1],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相同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会因不同教师语言表达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而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晦涩的数学语言变得通俗易懂,精确科学而不失趣味魅力尤为重要。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思维形象具体,对于稍复杂的数学语言很难理解,所以数学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加工和修饰,以生活化的数学语言为纽带,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如教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比一比”,笔者首先以对口令游戏“长对短、高对矮、重对轻、多对少”进入课题,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比什么。而且明确如何描述比的结果,即谁长谁短,谁高谁矮,谁重谁轻,谁多谁少……,接着以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让他们比一比,如在用天平比较谁重谁轻时,形象地比作他们在幼儿园里玩跷跷板时的场景,体重越重的越往下沉,越轻的就往上翘,因此用天平称物体时,沉下去的那边物体就重,翘起来的那边物体就轻。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征,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传递教学信息,使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生活味十足。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情境,使教材中的主题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解题方法由抽象晦涩变得更形象具体,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体验数学带来的亲切和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一年级下册有道题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5-( )<15及35-( )>15”,学生刚接触这类题目时,总是无从下笔,此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妈妈买了35个苹果,吃了20个,问:还剩多少个?”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很快列出算式“35-20=15(個)”,接着引导学生“35-20=15”,现在不是要求“等于15”而是要求“小于15或大于15”,我们都知道“减号”相当于“吃掉了”,那么“吃掉的越多剩的就越少,吃掉的越少剩的就越多”,所以对于“35-( )<15”,就是想“剩的少,就要吃的多”,因此括号里应该填比20大的数就可以了,但最多就是将妈妈买的35个苹果吃光,因此括号里可以填21~35这15个数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相应的,“35-( )>15”就是想“剩的多,就要吃的少”,因此,括号里应该填比20小的数就可以了,但最少就是一个都不吃,因此括号里可以填0~19这20个数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都能够迎刃而解。将抽象的数学情境生活化,不仅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学应用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际运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的问题,体验成功学习带来的乐趣,领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知识时,学生对于抽象的钱币很难理解,而且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人民币没有概念,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应用非常重要,笔者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小商店”活动,提前让每位学生只带5元,同时将自己不用的物品,六七成新都可以带到教室,教师统一将物品标上价格,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在买卖活动过程中感受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买卖活动学生学会了付钱和找钱,知道如何买东西,理解“付出的钱,用去的钱及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找钱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人民币之间的进率,理解不同币值之间的数值转化。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轻松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既在生活中理解了数学,又在数学中领悟了生活,感受了数学的趣味性,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语言生活化,数学术语形象化;数学情境生活化,课堂氛围亲切化;数学应用生活化,学习价值最优化。总之,就是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融入生活,走进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А·А·斯托利亚尔著.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志仁,徐志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生活化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