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爱国主义教育的“共鸣窗”

2017-08-21 03:45贾宪章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屈原爱国爱国主义

贾宪章

英语课上学习了一篇屈原的故事,老师要求各小组将其改成课本剧。各小组的表演可谓千奇百怪:有的表演了屈原去世时如何哭丧;有的演绎了屈原重生后刺杀楚王;有的给屈原墓碑做了二维码,说扫一扫就能自动捐钱……英语老师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也觉得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便以“我向屈原学什么?”为主题组织了一次班会课。课上大部分学生对屈原最后投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救国无望就跳江太傻,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屈原对生命太不负责……

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在时下的许多实践中经常出现事例中两位老师一样的尴尬——“学生不买账”。其实,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重视“实践”和“体验”的教育,只有及时擦亮 “共鸣窗”,才会在施教过程中有效吸引学生,在建构环节里及时唤醒学生,进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练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功夫”,擦亮“情趣共鸣窗”。一是“以美好之”。呈现给教育对象的必须是生动的内容,才会让他们有热情参与其中,从“一山之壮美”中领略祖国河山壮丽多姿,从“一餐之流传”里欣赏祖国历史气象万千,从“一诗之委婉”里品味祖国文化绝美隽永,学生才会主动认知祖国的壮丽。二是“以情感之”。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亲子、师生、同伴之间的关爱情感,注重弘扬敬老、爱幼、助弱等传统美德,注重根植对家庭、学校、家乡的感恩情感,让学生懂得为家庭尽责任、为国家尽义务。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判断功课”,擦亮“认知共鸣窗”。一是理性看待当前事。每个教育环节必须理性运用当前的新鲜信息,避免片面地、生硬地灌输。时下,不同形式、不同倾向的“爱国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其实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跟踪事件进展,或开展主题班队会,或融入课堂教学话题,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思考、判断,即时培育学生对祖国理性的情感,才会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理性负责的爱国种子。二是正确看待过时事。育人者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学懂中国和世界历史,为答疑解难工作做好认知储备,这样既可以充分展现祖国历史的魅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情趣,使其懂得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写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文章”,擦亮“体验共鸣窗”。一是勤擦“亲近窗口”。爱国主义不是遥不可及的,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都应该是爱国主义课堂上的鲜活素材。多从学生的视角、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才会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懂得做好自己就是爱国。二是常擦“体验窗口”。注重以學生喜闻乐见的体验方式,充分盘活当地的纪念塔、博物馆、遗址遗迹、名胜古迹等活动资源,规范利用校园展室、学科课堂、主题活动等活动阵地,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切身体会革命实践的艰苦卓绝,亲身体验极易激活他们见贤思齐的爱国热情。

擦亮爱国主义教育的“共鸣窗”,爱国的种子才会在学生们心中如愿生根,尽早绽开“思想之花”,尽早催生“行为之果”,尽早将他们的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潮流中。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屈原爱国爱国主义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屈原之死
爱国学·晒佳作
屈原送米
屈原的身份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