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家建 杨小锋 林会山
导读:为提高海南常年蔬菜生产效率,提高本地蔬菜自给率,保障海南市场蔬菜供给及稳定物价,蔬菜生产机械化亟需进行。在研究海南常年蔬菜生产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栽培品种多、农艺类型多、规模小、农机与农艺及设施不适应、缺乏有效的发展措施等制约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蔬菜生产关乎百姓的生活,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海南作为全国“南菜北运”的主要生产基地,每年冬季瓜菜大量出岛销售[1],然而,叶菜类蔬菜却生产不足、供应不均衡。截至2015年底,海南全省常年蔬菜基地面积9 938.3 hm2,蔬菜供给仍远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海南频繁出现蔬菜价格偏高、菜价波动过大的现象,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保障蔬菜供给及稳定物价,海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常年“菜篮子”工程措施(海府[2015]1号文件、三府[2014]128号文件),其中提高海南本土蔬菜自给率是解决措施之一。目前,海南常年蔬菜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各生产环节以手工劳作为主,农业机械装备应用少,生产效率极低。随着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过高的人工成本助推蔬菜价格走高,同时蚕食蔬菜种植户的利润空间,这不仅不利于降低蔬菜市场价格,对生产端也产生不利影响。转变蔬菜生产方式,发展机械化生产亟待推行。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标志,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转变的必经途径[2,3]。发展农业机械装备应用对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约只有20%,远低于粮食作物,叶菜类蔬菜生产人工成本平均高达60%,生产机械化水平仍十分落后[4]。近些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紧缺,农业生产频繁出现“找人难、工价高”的现象,给蔬菜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压力,蔬菜生产机械化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
1 海南常年蔬菜生产现状
1.1 栽培品种多
海南常见栽培蔬菜品种有菜心、蕹菜、上海青、生菜、红薯尖、红(白)苋菜、黑叶白菜、大白菜、小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芫荽、菠菜、芹菜、茼蒿、大(小)芥菜、油麦菜、西洋菜、莴苣等20多种,栽培品种多样,种植方式各异。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和克服连作障碍,菜农通常同时栽种蔬菜5种以上,将规模不大的菜地进一步划分为小地块,轮换栽植不同品种的蔬菜,很少专业种植生产一种蔬菜。
1.2 种植规模小
海南农村地区蔬菜以家庭散户零散生产为主,农户地块小而分散,形状时常不规则,种植规模很小。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常只起到统一收购销售的作用,没有做到整合资源统一生产,实际生产是依靠农户。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其生产基地采取承包管理方式,土地分包到一家一户各自生产经营,规模集中在
2 668~6 670 m2,实质是个体户小规模生产,鲜有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专业生产公司。
1.3 農机应用少
目前,海南大部分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只在耕整地环节使用了小型旋耕机,少数具有规模的蔬菜基地使用了大中型旋耕机统一整地作业,在广大农村地区依靠人畜力翻整地仍广泛存在。其他生产环节如起垄、播种、移栽、植保、施肥和收获等均以人工劳作为主,农业机械装备应用水平极低,生产效率相当低下。
近几年来,海南农业机械化进程稳中有进(表1),但与农业大省黑龙江、山东等相比差距仍较大(表2)。出于海南省土地面积较小的因素考虑,与邻近省份广东、广西、云南相比,海南农机的拥有量并不算少,但农机种类只局限于耕整地农机和粮食作物类农机,蔬菜生产专用农机很少。
1.4 设施栽培比重增加
在海南热区蔬菜生产中,设施大棚具有防风、避雨、遮光降温、抵御病虫害等功能[7],在常年蔬菜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海南蔬菜高效栽培生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10年起,海南使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连年支持瓜菜设施大棚建设,截至2015年底,海南全省常年蔬菜基地面积9 938.3 hm2,其中设施大棚建设面积达1 567.45 hm2,占15.8%。随着政府资金扶持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未来设施栽培的面积仍将进一步增加。
2 海南常年蔬菜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生产特点制约农机应用
海南常年蔬菜生产存在栽培品种多、农艺类型多、规模小的特点。在蔬菜栽培中,除耕整地环节技术相通,其他植株的形态特征、栽植方式、收获方法等农艺特点各不相同。单一两种农机不可能同时适应几十种蔬菜栽培使用,短时内也难于实现数十种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每种蔬菜各个生产环节使用不同类型的农机,无疑会加重菜农购买农机的经济负担。加上蔬菜生产种植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出农机高效作业的效用,农机使用率也不高。高的使用成本和低的应用产出,降低了农机的使用效益,挫伤了菜农使用农机的热情,制约了农机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2.2 农机与农艺设施不相适应
农机是农艺技术实施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8,9],需要结合共同为蔬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服务。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其成因归结于2个方面,一方面海南常年蔬菜栽培品种较多,农艺类型多样,农艺复杂性与农机固定性存在矛盾[10],使二者难于融合。另一方面,国内蔬菜生产农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蔬菜农机供应不足,现有农机性能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国外农机价格昂贵,且不尽适宜我国蔬菜生产特点。海南蔬菜生产农机应用基础较差,尚存在诸多农机农艺不相符问题,阻碍了农机具在生产中的运用。随着海南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设施与农机不适应问题不容忽视。海南现有蔬菜生产设施大棚在建造设计之初未过多考虑机械操作因素,时常出现“路难走,门难进,边难耕,头难掉”等问题,使得农机难以在设施中施展拳脚,进一步制约了农机的推广应用。endprint
2.3 缺乏有效的农机化发展激励措施
首先,目前海南对农机科研的投入力度不够[11],这不仅不利于新型农机研发和改良及先进农机技术引入,也不利于优秀农机人才引进和农机农艺复合型人才培养。其次,农机推广停滞不前,由于缺乏新型农机研发和先进农机引入,农机化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海南推广的农机仅限在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和植保机械类中的几款,推广的农机涉及的范围远远不够。再次,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在作物种类中不均衡,海南现行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绝大部分是粮食类作物的农机,除了通用的耕整地农机外,其他生产环节如起垄、播种、移栽、收获等蔬菜类生产农机几乎为零(表3)。
3 实现蔬菜机械化的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发展蔬菜机械化的长效机制
机械化发展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上蔬菜生产自身存在的特点,决定了其机械化进程更加艰难。农机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需要农机农业科研单位、农机生产企业以及农机推广站等多部门沟通协作,联合攻关,需要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设立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专项工作经费、科研项目等,着力解决农机人才、资金和设备短缺的问题,培养农机农艺复合型人才,保证和改善科研及推广的条件,使蔬菜机械化发展研究工作常态化。
探索行之有效的蔬菜生产农机化推广模式。采用“科研机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化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由科研机构组织农机专业人员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户的实际需要,科研机构引进及研发先进适用的农机,选择与当地农民经营主体相似的生产基地,建立常年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借此为平台开展相关农机化的示范展示、农机使用培训、配套农艺技术指导等,为蔬菜生产机械化树立身边的榜样,推广农机在常年蔬菜生产中的运用。
3.2 加强农机引进及研发
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在于农机使用,只有性能良好、适用的农机,才能为人们的生产省时省力,才具有推广价值和普及可能。因此,常年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首先要加强蔬菜类农机的引进和研发。依托國家相关政策,利用项目资金组织专家团队,针对海南常年蔬菜生产的特点,根据蔬菜生产机械化的需求情况,筛选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农机专家负责做适用性创新改进,农艺专家开展应用试验及反馈使用效果信息,在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循环中改进农机的性能,使之适合本地蔬菜生产的需要。
3.3 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研究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正确途径[12]。农机与农艺两者不是谁服务谁、谁适应谁,而是密切配合的关系,两者融合发展要服从效益的原则[13]。一方面,农机选用和研发要立足于蔬菜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栽培方式、种植制度、采收习惯等;另一方面,短期内,应根据现有农机条件调整栽培方式,以适应农机的工作方式,先发挥好当前农机的效用,再通过长期的品种筛选、培育,以更好地适应农机的机械性能。比如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的蔬菜基地,选用不同类型的农机,以更高效率的工作;把传统习惯横行栽培的蕹菜改为竖行,形状不规则的种子做包衣处理以适应播种机播种;筛选或培育适合的蔬菜品种,适应采收机械的性能。无论农机与农艺谁适应谁、谁服从谁,最终目的都是要发挥农机的性能,为蔬菜高效、省力化生产栽培服务。
3.4 改造设施大棚与农机农艺融合
设施大棚与农机及农艺融合,应当以前者在设计上服务于后两者为主,后两者适应前者为辅。针对“路难走,门难进,边难耕,头难掉”的问题,要在设施建设之初,选好园址,规划好道路,在农机可能进出的地方尽量多设置门,方便农机出入及在棚外掉头转向。除了行走道路和出入口外,棚内的设计也要多考虑农机作业的问题,比如大棚的立柱要合理设计安排,不能让其成为阻碍农机运作的因素,阻碍农机高效作业;大棚跨度的设计尽可能满足传统农艺的习惯,使标准的垄宽能在一个跨度里均匀分配,充分利用土地;出于在设施内作业舒适度的考虑,棚内需要设计通风排气口,防止棚内过于闷热,以及农机废气伤害农机手的身体健康等。设施大棚在建造前设计的弹性空间较大,建造后相对固定。因此,设施与农机、农艺融合,应在设施建造前多发挥想像力,创新棚型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机作业和满足农艺的要求。
3.5 机械化研究主次分明
蔬菜种类多样,据统计,我国常年生产蔬菜品种有14大类150多种[14]。海南常年蔬菜就有20多种,不同蔬菜栽培方式各不相同,难以同时实现各种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研究推广宜采取“集中精力,逐个突破,步步为营”的策略,优先进行大宗蔬菜机械化应用研究,争取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早日提高生产效率。小宗蔬菜针对具体的技术环节,优先对关键容易机械化的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操作。菜心、蕹菜、小白菜、上海青、红薯尖、生菜等在海南市场需要量大,具有比较大的栽培面积,且可以周年生产栽培,可优先考虑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
3.6 适当扩大生产种植规模
种植面积小,地块分散、不规则,使农民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农艺,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没有精力更觉得没有必要考虑使用农机新技术大规模作业。扩大生产种植规模,有助于推行生产机械化,生产机械化又反过来推动规模化[15],两者相辅相成。一是流转土地,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使农民更多关注农机高效、低劳动强度、高产稳产等优势,倒逼农民改变农艺实施机械化。二是加强组织化生产经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者引导组织成员,整合集中土地资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生产,有利于集合资金引进先进农机,充分发挥农机高效作业的性能,同时也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减少农机闲置时间。三是龙头企业创新管理制度,集约化经营管理。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只需改变目前的管理制度,分管而不分包,集约化管理,通过机械化应用发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3.7 强化农机推广和培训服务endprint
农业机械由于性能存在局限性以及价格相对昂贵,普通农户甚至农业企业不敢贸然率先尝试新型的农机,加上蔬菜生产种植的复杂性,农机使用不正确则发挥不出农机的效用。首先,农业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机型,让菜农避开选用农机的风险。其次,健全农机购置补贴激励政策,及时将先进适用的农机列入购置补贴范围,降低菜农购买农机的经济压力,加快先进农机的推广应用速度。再次,加强农机试验示范和培训工作,选择若干海南主栽蔬菜品种和生产基地,建立蔬菜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区,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形成标准化作业农艺技术操作规范,召集组织菜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企业学习观摩,培训农机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配套农艺技术,让农民掌握农机的使用技能,发挥农机高效作业的效用,带动蔬菜生产方式转变和机械化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日新,陈贻诵,周曼.海南安全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9(23):1-3.
[2] 王世云.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考[J].现代农業科技,2005(6):282-283.
[3] 饶正良,铙崇明,梅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2(2):17-18.
[4] 杜永臣.机械化是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R].武汉: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2016.
[5] 海南省统计局.2012-2016年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0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201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7] 冯学杰.海南设施大棚蔬菜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园艺文摘,2013(3):53-55.
[8] 李世武,陈志,杨敏丽.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4):11-15.
[9] 李延军.对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的思考[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3(5):32-33.
[10] 刘金文.农机与农艺结合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9):220-221.
[11] 张晓东.海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 607-176 08,17 610.
[12] 张梅,朱广文.农机和农艺技术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3(10):222-225.
[13] 沈建辉.加快构建我国完整的农业机械化学科体系——对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的深层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6(3):3-4,10.
[14] 肖体琼,何春霞,曹光乔,等.机械化生产视角下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外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5):857-861.
[15] 康国光,蔡芳,高群.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长江蔬菜,2013(14):69-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