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劲
导读:玉林香蒜是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冬种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属于玉林市地理標志保护产品。结合玉林香蒜的特点,从种植地的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玉林香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玉林香蒜俗称玉林仁东大蒜,是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特色农产品,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古称葫,又称葫蒜,具有与众不同的香辣、味浓、肉脆、蒜油丰富等特点[1],可作主料、配料、调料、点缀之用。大蒜含有丰富的大蒜素以及有机硫化物,具有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治肿瘤、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抗衰老、抗血栓形成、防治糖尿病以及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抗气喘、免疫调节等功能[2~5]。玉林香蒜较耐贮运,历来畅销大江南北,远销港澳台地区和出口东南亚及美欧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玉林香蒜其鳞茎、蒜苗均可供食用,鳞茎皮色为红紫色,蒜苗为青绿色,属玉林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政发[2004]34号)。玉林香蒜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清朝已有种植,主产地在仁东、仁厚镇,鲜蒜苗一般1月为上市旺季,蒜头要次年清明(4月4日左右)前后才能收获。玉林香蒜以收获和出售鲜蒜苗或蒜头为主,蒜头除部分作鲜品出售外,大部分需经自然风干后以干蒜头出售,其次鲜蒜头可腌制成具有甜、酸、香、辣、脆风味的罐头食品。正常年份鲜蒜苗、鲜蒜头和干蒜头产地交易价每1 t分别为2 000~3 000、4 000~6 000、10 000~12 000元。
玉林市一直以来有种植玉林香蒜的习惯,近年来,玉林香蒜年种植面积基本在2 001~3 335 hm2,一般可年供应鲜蒜苗5万t,干蒜头1.5万t,风味大蒜罐头食品2 000 t,年产值3亿元以上,是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规范玉林香蒜种植,使大蒜产品达到无公害的标准,让种植户更好地根据不同的生长期采用相应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现将玉林香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1 种植地的选择
玉林香蒜耐寒,根系较浅,喜欢疏松的土壤,因此,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前茬作物最好为水稻。
2 适时播种
玉林香蒜播种期主要集中在冬季晚稻收割后秋分(9月23日左右)至立冬(11月7日左右)之间。其中大多数种植以霜降(10月底至11月中旬)前后为主。以采收蒜苗为主的,在中秋节后到立冬之间均可播种种植,以收获蒜头为主的,在霜降(10月23日左右)前后播种为宜[6]。
3 合理密植
选择无病虫害、无损伤、颗粒饱满的蒜瓣作种,并按大小分级、分畦播种,以免出现生长参差不齐,大苗挤占小苗生长空间,造成生长不均匀的现象,不利于田间管理,从而难以获取高产。播种前畦面要先浇足水,再按行距15 cm开沟,将蒜种顶芽向上直立播种,播深2~3 cm。以收青蒜苗为主的,种植行距15 cm,株距4~5 cm,一般667 m2用种量75~90 kg;以收蒜头为主的,种植行距15 cm,株距7~8 cm,一般用种量为60~70 kg/667 m2。播种后用乙草胺除草剂均匀喷雾,然后再在畦面上覆盖一层稻草,以不见到泥土为宜[7]。
4 水肥管理
4.1 水分管理
幼苗与蒜头生长期均需经常保持畦面土壤的湿润。幼苗前期适当控水,土壤过干时则需浇水,如遇连续雨天或大雨要及时排掉畦沟积水,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影响大蒜根系生长及引发病害。蒜头膨大期要经常保持畦面土壤湿润,防止大蒜出现早衰现象,遇天旱时每隔4~6天浇1次水,及时满足大蒜对水分的需要,采收前5~7天停止浇水,使蒜头组织老熟,提高耐贮性[8,9]。
4.2 整地起畦、施足基肥
整地起畦,畦深必须在25 cm以上,耙细,耙平,畦面宽1.4 m左右。大蒜是喜肥作物,需肥多又耐肥,大蒜的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追肥配比要合理[10]。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每667 m2施芬兰、狮马或挪威三元复合肥(15-15-15)20~30 kg为宜(进口三元复合肥比国产三元复合肥溶解慢,释放时间长,肥效长,不容易烧苗),钙镁磷肥50 kg,基肥一般是整好地后均匀撒施在畦面上。
4.3 追肥
当幼苗长到4~5片叶时(播种25~30天),蒜种本身的养分逐渐耗尽即开始退母因而出现黄尖现象,为减轻或避免黄尖现象的出现宜及时追肥[11],每667 m2追施海元宝复合肥(15-15-15)20~25 kg;播种45~50天,每667 m2追施芬兰复合肥(15-15-15)20~30 kg;播种60~70天,每667 m2追施海元宝复合肥(15-15-15)20~25 kg,收蒜头的,在蒜头开始膨大时再追 1次膨大肥,使大蒜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此时为肥水最大效用期,每667 m2追施芬兰复合肥(15-15-15)20~25 kg、硫酸钾20~25 kg,以充分满足大蒜对肥水的需求,以上每次施肥后需每天浇水1次,连续浇水2~3天。为了防止大蒜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液等叶面肥[12]。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等部位。
①尖枯型 叶尖深褐色坏死,隐约有两侧对称的紫褐色斜纹,向叶基发展,可使叶 1/3 甚至全叶枯死,底部叶片多发。
②条斑型 叶片上生纵贯全叶的条斑,沿中肋发展或位于叶片一侧,宽度占叶宽的 1/3~1/2,中下部叶片多见,有时条斑部位有明显伤痕。
③紫斑型 病斑椭圆形或梭形,两端较尖,中央色泽较深,呈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明显的枯黄色坏死线,伸展后可使叶片大部或全部枯黄,为主要病斑类型,全生育期可见。
防治方法:播前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根据大蒜的生理需求,合理施肥灌水,以增强蒜株抗病性。秋播大蒜要在秋苗期早治重治,中后期巧治,可用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12~15]。
5.2 锈病
锈病主要发生在葉部。病部最初出现椭圆形褪绿病斑,不久以后由病斑中部表皮下生出椭圆形或圆形、稍隆起的黄褐色疱斑,称夏孢子堆。后期疱斑表皮破裂、翻起,散出橙黄色粉末,则为病菌的夏孢子。密度高时,可互相汇合成片,使叶片提前枯死。
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查找传病中心,喷药封锁,以后视病势发展和降雨情况,适时喷药,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15]。
5.3 煤斑病
该病多与其他叶斑病、叶枯病混合发生。初生苍白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形成以长轴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并迅速向叶片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的速度最快,致叶尖扭曲枯死。病斑中央深橄榄色,湿度大时呈茸毛状,干燥时呈粉状。
防治方法:及时处理蒜株病残体,防止病残体、残屑随蒜种进入田间。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增施农家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蒜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
5.4 蓟马、蚜虫
可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16]。
6 适时采收
以采收青蒜苗为主的,种植70~80天,大蒜9叶左右,蒜头稍微膨大,为收获适期,采收过早产量较低,过晚纤维增多,品质降低。以采收蒜头为主的,种植140~150天,12~13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选择晴天收获,此时植株大部分叶片基本干枯,假茎松软,为蒜头收获适期;收获过早,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获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
值[16,17]。
参考文献
[1] 董伟清,闭志强,何铁光.玉林大蒜茎尖脱毒与繁殖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 289-1 291.
[2] 张百俊,杨和连,刘爱琴.大蒜功能研究现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33-35.
[3] 李瑜,罗飞,许时婴.大蒜生物活性功能及蒜粉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28(9):610-613.
[4] 闫淼淼,许真,徐蝉,等.大蒜功能成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31(5):312-318.
[5] 刘丹丹,孙君社.大蒜素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1):61-63.
[6] 朱运昌.浅谈玉林大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开发潜力[J].广西农学报,1996(1):32-33.
[7] 韦锦福.玉林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1996(5):224.
[8] 皇甫凌云.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1):35.
[9] 周梅芝,李长敏,李秀云.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5(1):47-49.
[10] 张海涛,周云帆.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6(6):50,53.
[11] 刘云玲,郭淑静.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4(7):48-49.
[12] 张志强.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1(5):71-72.
[13] 江蓉,吴伟.大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科技,2011(4):48-49.
[14] 唐钰朋.大蒜高产栽培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9):26.
[15] 何桂华.无公害早熟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10-111.
[16] 尚涛.无公害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吉林蔬菜,2016(5):10-11.
[17] 刘先锋,张怛利,闫家明,等.秋季大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