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2017-08-16 04:33曾筱
职教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摘 要:当下众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该专业具有强烈的应用型特征,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通过调研,许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反馈学校教育存在的短板。文章通过分析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各自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体系的特点,提出取长补短、互补不足的想法,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环艺设计师。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曾筱(1982-),女,四川宣汉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教学。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究——以环艺专业为例”(编号GZY17B42),主持人:曾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68-04

在对教育领域的传统认知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虽然都隶属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人们普遍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资格认证为主的实践应用型教育,侧重于“如何做”的动手能力培养;本科教育是以学位认证为主的理论研究型教育,侧重于“如何想”的思维能力培养。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教育的区别应在于,职业院校偏向于按职业和岗位设置专业,重点针对某一岗位培养专业人才,要求技术熟练,教学体系注重较强的岗位对应性;本科院校偏向于按学科设置专业,重点针对某一行业培养综合人才,要求行业素养高,教学体系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的创新能力培养,对具体技术操作能力不作更多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是一切为人类提供美好生存、生活环境手段的总称,集景观、规划、园林、建筑、室内、陈设等各种知识为一体,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设计范畴,是一门复杂且庞大的综合性学科系统。因此,在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上,两类高校都应注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又要具备对一线设计施工的把控能力。

一、以西华大学和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例的环艺设计课程体系概况

(一)以西华大学为代表的本科院校环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分析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环艺专业从开办至今有10余年历史,教学体系不断调整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笔者从中选取了2013年和2015年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

2013年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有设计美学、中外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环境心理学及人体工程学等5项;基础教学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6门课;技能教学有设计表现-室内效果图等6项;核心教学有空间设计基础、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10项;实践教学有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民族民间艺术考察、环境设计竞赛1.2.3等10项。这套教学体系表面上结构完整,理论、基础、技能、核心和实践一项都不少,但缺点明显,要求学生在4年中学完如此多的内容,贪大求全,贪多不化。核心教学一门课程总课时通常为48-64课时,常常出现教学设计刚完成一半但课时就结束了,导致教学草草收尾。实践教学偏重于竞赛方式,多为理论实践,缺乏实地操作。所有的教学基本都以讲授为主,授课过程缺乏互动,缺乏引导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设置。

2015年的教学体系设置则有了较大的改革,主要方法是教学体系上分成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教学体系,增加了选修比重。理论教学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取消设计美学,拆分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发展史和环境设计发展史。基础教学内容更加深厚扎实,增设设计概论、版式设计、设计素材采集与展示,形态构成修改为设计构成。增设了环境照明设計、工程造价与概预算等6项与工艺有关的教学,从室内和景观两个方向强调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性,解决学生只会画图不懂结构的尴尬。技能教学增设设计透视,提高学生的三维表达能力。核心教学化繁为简,一是教学体系命题和内容更为精准,商业空间设计更改为餐饮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更改为会展空间设计;二是增加了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等4项选修专题设计,这种教学体系的丰富为高年级同学提供了深层次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向,使得专业培养能够更加深入。实践教学将认识实习具体为环境设计项目考察和环境设计项目实践,增加了学生操作实践的环节。

从西华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着力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程度更加精细化和深入化,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引导,尝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思维的开发。从2015级学生目前在校表现来看,此次教学体系的改革试探已初具成效。

(二)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环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分析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环艺专业隶属人居与环境设计系,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应对未来设计技术更高挑战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是四川唯一一所通过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的职业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环艺专业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学制3年,教学体系主要由理论、基础、技能、施工工艺类、专业设计类、实践构成。景观设计的理论教学有中外园林史、人体工程学等3项;基础教学有素描、建筑制图等5项;技能教学有手绘表现技法、设计软件AutoCAD等7项;施工工艺类教学有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施工图设计等10项;专业设计类教学有小花园设计、街区绿地景观设计等3项;实践类教学有顶岗实习等3项。室内设计的理论教学有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等4项;基础教学有素描、建筑模型等8项;技能教学有快速表现技法、设计软件AutoCAD等6项;施工工艺类教学有施工图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等7项;设计类教学有居住空间设计等6项;实践教学与景观设计专业一致。

从这一教学体系可以看出,两个专业都非常重视技能和施工工艺两个板块的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以岗位要求为前提,着力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熟悉岗位,上手快。不足在于教学内容偏少,文化基础教学不够扎实,理论环节薄弱,导致学生设计能力不足、创新力不够。

二、两类院校教学体系问题分析

(一)本科院校教学体系问题分析

1.理论课教学环节。本科院校环艺专业有意加大理论课比重,希望从设计史论等方面夯实理论基础,殊不知对史论的了解若不能深入和融会贯通,要转化为个人的设计理念是非常难的,学生往往是课结束了,大部分内容也忘了,只能零星记得某些个案且都不能完整的记住它的设计者、设计背景、设计思路、设计影响,更谈不上将理论知识融入到自我的设计修养中去。

2.基础课教学环节。本科院校基础课设置偏向传统,主要由三大构成及相关课程组成,侧重传统的设计基础训练,较为孤立,和后期的专业课设置联系较少。

3.专业课教学环节。重视专题设计的连贯性,但缺乏深入性,表现为课时量较短,以48—64课时为主;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足,导致在专题设计过程中,学生思路不够开阔,挖掘深层次文化涵义的力度不足。

4.实践课教学环节。笔者所在的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艺专业,最近修订教学计划才增设了若干的施工与工艺方面的课程。以往的课程构成中这个板块几乎为零,实践类环节中,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实习几乎没有,导致学生出现进入工作岗位后对材料和工艺一无所知,不能高效进入工作状态,没有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5.课程设置体系。以往的教学经验中,课程设置有时候会出现重复或者脱节的现象。如景观设计基础和居住区设计两门课程中,关于地形、道路、绿化、水体等要素已经在景观设计基础中讲授过,在居住区设计中如果再讲,会有重复的嫌疑,如果不讲,学生又忘记了,出现脱节的现象,如何化解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这一矛盾也是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6.创新能力培养。本科院校环艺专业的学生经过若干设计专题的训练,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重视设计流程,总体缺乏创新能力,最后做出来的文案比较好看,深究却缺乏闪光的创意点,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职业院校教学体系问题分析

1.学习时间设置。职业院校环艺设计学制只有3年,除去最后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实际的学习时间只有2.5年,存在学习时间短,所学知识容量较大的问题。如何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培养专业底子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的人才是职业类院校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2.理论课教学环节。该环节课程的设置分成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3—4门课的配置基本能满足专业需求,但这些课程基本都只有16个课时,涉入不深,有浅尝则止、一笔带过的嫌疑,学生很难从中贮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课程相互孤立,缺乏连贯性。

3.基础课教学环节。该环节与西华大学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类似的问题,都是以传统设计教育的三大构成及相关课程为基础,其中如色彩构成的课时设置更是高达64个课时,超过若干专业设计课程。且与后期的专业课的设置关联性较弱。

4.技能课及施工工艺课教学环节。这两个环节的课程设置是职业院校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较全面,课时安排较合理,基本在32—48个课时之间。但有的课程有内容重复的可能性,例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材料创作两门课程分别有48和32个课时,笔者认为,在建筑装饰材料的课程安排中,后期就应该涉及到创作的部分。可适当加长课时量而不应该孤立设置。

5.专业课教学环节。该环节的课程安排不多,大致3-4门,课时量在32-80个课时之间。虽然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但专业课是将所有课程融会贯通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熟悉设计流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课程设置重工艺、轻理念,专业设计课程不成体系,导致学生不易形成有创意的设计思维。

6.课程设置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分成两个专业,实际上没有依据职业院校按岗位设置专业、按职能训练技术的特点,只是单纯的安排了大量技能与工艺课程,专业不精细。

三、完善教学体系的对策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科院校重设计轻实践,职业院校重技术轻理念。没有达到应用型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各有长短,若能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完善各自自身的培养体系,使得专业建设不趋同,有特色,有侧重,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人才培养体系应立足于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三大系统工程,基础环节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是否成功。因此,两类院校之间应该相互借鑒,打破壁垒,取长补短,促进学科成长。

(一)本科院校应以强调创新,加强实践为课程体系调整的总体方向

1.创新工程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强调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求对行业要求较为深入的实践认知,方能达到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笔者认为,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扩大学生对相关哲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涉猎是关键,从而引导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实现直觉与理性、灵感与规则、“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扭转当下重表象、缺内涵、迎合世俗风气的跟风式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透过物质形态的再现,重视背后的意识形态的表达。

2.理论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应具有延续性和关联性。在课程设计方面,应鼓励学生大量的课后积累,采用读书笔记、调研报告、翻转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当减少理论课和基础课的课程种类,改变填鸭式的教授方式,并加强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延续性和关联性。

3.实践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能力。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缺乏支撑的,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开展现场教学的课程是本科类院校应用型专业的新趋势。只会“纸上谈兵”对快速融入行业,参与行业竞争没有帮助。理论实践应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尝试将导师制、工作室制、双工作室制结合起来,进行灵活教学,由导师担任工作室小组设计的任务布置及指导工作,将导师的项目带入到实际教学中来。

(二)职业院校应以岗位要求为指导,专业精细化,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1.职业院校学制较短,实际学习的年限低于2.5年,因此,将课程模块化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框架,大模块下分为几个小模块,也可以几个模块共同由一个项目来实现。

2.专门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可考虑更为精细化,未来的工作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如室内已经被精细到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软装设计、配色设计、灯光设计等领域,专业精细化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得更深入,成为专家而不是杂家是行业要求的长远目标。

3.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脱离理论的技术是缺乏后劲的,虽然职业教育的培养侧重服务于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也不能忽视技术技能的创新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职业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应加大文化和理论知识的比重,训练学生将理论和文化知识转化为自我思维方式的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尝试提出一些专业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目的是希望不同类型的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不同侧重下,能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不足,让我们的环艺设计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为社会提供更为专业的环艺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2]孟晓惠,王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90-93.

[3]杨茂川.信息时代环艺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1):121-123.

[4]王衍芳.對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5]王依涵,王秀萍.建筑空间设计与行为的互动——环艺专业建筑初步课程空间设计训练环节教学改革研究[J].装饰,2011(10):114-115.

[6]吴兵.高职高专院校环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8):162.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