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华
【摘 要】美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活动中小学生观察、想象、创造能力成长的重要性。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围绕小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对“感化认知、循序渐导”、“放大眼光,展开心境”和“传导授业,擅长解惑”三种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实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陶醉式”和“点拨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
【关键词】教育理念;小学美术;创造性想象
在新课标要求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普遍共识。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修科目——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对其综合素质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本人在美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始终以创造教育理念为指导,大胆实践摸索,得出了一些经验。
一、感化认知,循序渐导——“生活化”教学中敦实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基础
身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要如“家人子弟般相待”,随时随地实施“微妙的感化”、“心灵的暗示”,实行“全人生指导”,“学习要按照一定次序,依次学习循序渐进”,逐渐使“欠缺的感情醇化”。学生们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增进感化与提高认知的过程。基于这一启示,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尽量用朴素感人和接近生活的情形来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感知能力。例如在《中华扇子》水墨上,我让同学们先欣赏我珍藏的各种文化小扇,并打印出一些散发着文化芳香的扇子,在让同学们仔细观赏的同时,告诉他们中国的扇子有几千种,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扇子呢?或者说你会用扇子来做什么呢?可以把你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我的启迪让大家心里豁然开朗,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临摹扇子作品,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思考來绘画,他们画出的扇子五彩缤纷、新颖别致。一个同学甚至画了一幅挥着扇子为送煤工送去凉意的作品,虽然这幅画的结构不是很好,但是这位学生的创意和认知叫人感动。
另外,前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些学生之间流传的小纸条,上边写的都是在网络和游戏中频频出现的时髦词,其中有两个新词颇有意思。一个是“小姑凉,你累不?”另一个是“亚历山大”,我觉得既然有学生写、有学生传、有学生看,本身就说明关注的同学不在少数,于是我特意将这两个“时髦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用绘画的方式把词意表达出来,结果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有的画出了自己背着沉重的书包行走的情景;有的画出了自己在家上网打游戏被家长拧着耳朵的情形;还有的画出了自己写作业写到很晚趴在小桌子上睡着的情形。这次绘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水平,而且也展示了他们立足生活实际的想象和期盼。
二、放大眼光,展开心境——“陶醉式”教学中拓展学生创造性想象的空间
著名教育家杨贤江先生曾指出“文艺能够叫我们不沉滞在单为生活的生活中,而使人们放大眼光,展开心境,去想象领会人生的真义和价值。”秉承杨先生的理念,我忽然有了茅塞顿开的感悟——如果在美术课的教学中也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们放大眼光,展开心境,肯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我针对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始琢磨如何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描绘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这一问题。之后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充分地让同学们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去体验一下,让他们把上美术课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并且在体验中吸取知识、掌握技能。
三、传道授业,擅长解惑——“点拨式”教学中促成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成果
“盖教员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第贵有丰富之知识、擅长之技能,尤贵能通晓教育原则、儿童心理,利用其熏陶之法,善使其教育之术,庶几能于不知不识间,收教育之效果”。对于前人的这些教育理念,我感到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就是通过有效的点拨和指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也应该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有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后,美术老师让这个学生画一只中国大熊猫,结果这个学生立刻想到了他在国内时反复临摹的一副熊猫画,便很快画出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赢得全场师生掌声雷动。教师再让他画一匹美国的马,其实美国马和中国马都一样啊,但是这位小朋友却画的不怎么好。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此后,在美术教学中,我一般不进行临摹教学,而是让同学们不必拘谨、随意去想去画。再如很多同学喜欢唱《涛声依旧》这首歌,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便给同学们提到此曲其实是源于古诗《枫桥夜泊》的意境。既然《涛声依旧》这首歌那么好听,既然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那么唯美细腻,为什么大家不尝试一下画出来这种境界呢?你们仔细地想一想《枫桥夜泊》,你们仔细地想想人物在那个环境中的所思所想,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作品。结果同学们很快构思出了各显风采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有的重情,有的重景,有的细腻描绘,有的随笔写意。但是无不显示出同学们对诗词和歌曲内涵的认识,无不显示出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还有一次,在上美术课时我向同学们出示了一块洁白的手帕,我说不少人把洁白的手帕写成爱情的赠品,其实这块洁白的手帕就是一块处在原来状态的布匹,它像我们纯净的内心一样可以去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可以在上面绘出自己的理想、梦想、期盼,可以用它做出遮掩小伞、做出饰物、折叠出美好的造型等等,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新颖生动的美术创作,结果有的学生在绘画中用很多手帕连接成遮阳伞送给交警叔叔。有的同学在手帕上画上了飞翔的飞船。有一位学习优秀的女同学画出了三张互相衔接的画,分别将这些手帕进行了人工染色、人工剪裁、然后给种田的妈妈做了一件很美丽的新衣裳,看着这一作品,老师和同学们感动的热泪盈眶。这说明老师的“点拨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成果的形成。
总之,小学美术艺术欣赏并不是在塑造艺术家,而是在着眼于全面的艺术素质,让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提高趣味性和艺术敏感性。正因为创造教育思想的具体指导,正因为沿着前辈的教学理论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实践,才使我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通过对创造教育思想的勤奋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职业责任感,提升了对学生们的关爱之心、培植之情。
【参考文献】
[1]赵南.美术课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3(28)
[2]魏冠瑛.试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3]徐露萍.“四轮”驱动,让想象驰骋美术课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