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7-08-15 09:08李勋华杨亚丽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比较研究影响因素

李勋华?杨亚丽

摘 要 基于对中职教师、高校教师、高中教师、企业管理者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中职教师职业选择影响因素除了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外,个人成就感是不可或缺的。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中职教师个人成就感直接影响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对此,需要完善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专项基金,加强学历衔接,增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0-0059-04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不容乐观,局部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此外,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感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水平。这反映出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弱化,职业吸引力不强。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文献简述

对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没有专门针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的文献。与职业吸引力相关的文献如下:一是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感影响因素研究。褚晓天认为,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差、教师个人精神追求和价值感难以满足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1]。邱金国、仲吉军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课堂不好管控,社会对中职学校存在歧视,以及教师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是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2]。二是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研究。高英哲、高龙刚认为职业的劳动强度、辛苦程度、工作的趣味性、工资待遇、活动范围、发展空间等是影响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3]。金柱伟、段兆兵通过对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社会学分析,认为农村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的缺失是职业吸引力低的重要原因[4]。欧阳芬、欧阳河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讨了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认为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社会地位及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是影响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5]。邬志辉通过对全国11个省23个区县185所中小学5900名教师和8所师范大学589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农村教师目前还缺少职业吸引力,这些吸引力量包括工资待遇、发展空间、财政编制、医疗保险、教师周转房以及社会促动力量[6]。

总之,以上研究者从不同职业出发研究了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归纳起来,学者们对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有基本相似或相同的看法和见解,这些因素包括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社会认可、单位性质、保障制度、工作的趣味性等。这些研究结论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研究假设

通过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梳理及对中职学校深入访谈,本文提出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收入、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及个人偏好。参照相关文献及深度访谈,将经济收入、家庭背景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测量;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及个人偏好则采用主观题的形式量化为14个测量题项。具体见表1。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采集

在调研对象上,除了对中职教师进行调研外,还选择了高中教师、高校教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三类人群。这三類人群一般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能胜任中职教师岗位工作,在职业选择上却分别选择了高中教师、高校教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简称企业管理者)等职业,而没有选择当中职教师,其背后的职业影响因素值得分析和探讨。在调研地点上,本文选择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经济区域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面向中职教师、高中教师、高校教师、企业管理者发放职业吸引力问卷750份,回收问卷628份,回收率为83.73%,有效问卷597份。从地域来看,东部回收151份,中部回收70份,西部回收284份,东北回收92份。从类别来看,中职教师问卷149份,高中教师问卷245份,高校教师问卷102份,企业管理者101份,有效回收率为95.06%。

(二)变量选取与测量

1.被解释变量

职业吸引力:可以采用“我认为中职的教师为社会输送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我想让我的孩子成为一名中职教师”“我认为中职教师职业工作压力小,工作稳定”及“中职教师很受社会及学生的尊重”四个测量题项测量。

2.解释变量

经济收入:个人实际工资水平、自己工资水平感受等题项测量。

家庭背景:包括父亲和母亲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及对现在个人工作的满意度题项测量。

社会地位:采用“我认为中职教师职业从业环境好”“我认为中职教师职业门槛较高”“我认为中职教师职业具有较明确的晋升途径”等题项测量,采用李克特5分计量表,范围从1(很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发展前景:用“我认为从事中职教师职业年限越长工资水平越高”“我认为跟以往相比中职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我认为中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工作单位的欢迎”“我认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我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5个题项进行测量,采用李克特5分计量表,范围从1(很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个人成就感:采用“作为中职教师,感觉学生课堂管控很容易”“我认为中职学生很容易了解和掌握老师讲的知识点”“我认为教过的中职学生大多将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作为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5分计量表,范围从1(很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个人偏好:针对中职学生性格特点和中职教师要求“双师型”的特点,从“我喜欢和他们沟通,和他们打成一片”“我完全具有此能力并且喜欢从事中职教师职业”“我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培养这些中职学生,使他们找到工作”三个题项进行测量,采用李克特5分计量表,范围从1(很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三)数据质量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别对职业吸引力及影响因素中的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及个人偏好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表1所示的因子结构及其可信度:职业吸引力、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和个人偏好的KMO检验值分别为0.653、0.608、0.790、0.670和0.718, Bartlett球度检验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表明观测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在信度检验上,5个变量的Cronbacha值分别为0.6555、0.501、0.811、0.816和0.827,显示了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职业吸引力与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为讨论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个人偏好、经济收入、家庭背景与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从总体上不分职业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模型拟合度较好,分析结果见表2。从总体上看,上述四类人群认为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家庭背景中家庭收入对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个人偏好、父母对个人工作满意度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无显著影响。

(二)不同职业的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逐一对中职教师、高中教师、高校教师、企业管理者4套独立的问卷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四种职业的吸引力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拟合度总体较好,分析结果见下表3。

1.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由表3可知,社会地位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32,P=0.000<0.01);发展前景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183,P=0.007<0.01);个人成就感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207,P=0.000<0.01);个人偏好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B=-0.105,P=0.065<0.1);经济收入和家庭背景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没有显著的影响。

2.高中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由表3可知,社会地位对高中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170,P=0.000<0.01);发展前景对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15,P=0.000<0.01):个人成就感、个人偏好、经济收入及家庭背景对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均无显著的影响。

3.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由表3可知,社会地位对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330,P=0.004<0.01);个人成就感对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269,P=0.002<0.01);社会地位、个人偏好、家庭收入和家庭背景对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均无显著的影响。

4.企业管理者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由表3可知,社会地位对企业管理者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68,P=0.000<0.01);发展前景对企业管理者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598,P=0.000<0.01);家庭背景中家庭收入對企业管理者职业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160,P=0.046<0.05);个人成就感、个人偏好和经济收入对企业管理者职业吸引力无显著影响。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总体来看,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及家庭背景中家庭收入对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社会地位越高、发展前景越好、个人的成就感越强烈、家庭的收入越高,职业吸引力越强;而个人偏好、经济收入和家庭背景中父母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对职业吸引力无显著影响,可能的解释是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很大,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很不容易,职业的选择往往不受个人偏好、经济收入的多少、父母的态度所左右。

第二,四类职业人群都比较看重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的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需要有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求。但不同职业的吸引力影响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中职教师比较看重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和个人成就感;跟中职教师相比,高中教师和企业人员只看重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高校教师更看重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感。

第三,通过不同职业吸引力的比较和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影响中职教师职业选择的因素除了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外,个人成就感是中职教师非常看重的。这一点通过调查得到印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全国75所中职学校校长进行访谈,校长们普遍反映中职学生课堂不好管控,学生生源质量差,成才率比较低,教师普遍缺乏自豪感和个人成就感。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述研究,本文认为要增强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出台相应措施,制定相应制度。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制定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晋升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的激励和评价制度等。二是各地教育部门应借鉴湖北省、上海市、河北省的政策,开展“3+4”分段培养模式试点,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从中职、大专、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增强中职教师的成就感。三是建议政府部门针对中职教师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成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选送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优秀教职工参加国内外培训和进修;对于高端技能人才提供生活补贴。做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从而增强中职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归宿感。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比较研究影响因素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