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

2017-08-15 00:49
大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师

近年来,“95后”逐渐成为大学本科课堂的学习主体,“00后”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新一代。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些新生力量在知识储备、信息获取和思维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为大学校园注入全新生机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崭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面对新一代的学生群体,高校的本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导向,通过课堂互动来激发学生兴趣、改善课堂氛围和提高教学质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本科课堂教学中。由于在本科教学中的运用时间不长,互动教学模式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梳理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和积极作用,分析了该模式在本科教育实践运用中的潜在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理论基础

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追溯到孔子提出的“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旨在将教师与学生视为相互依赖和影响、彼此协作和促进的统一体。类似地,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精神助产术”,他认为所谓的真理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地讲授,而是需要学生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在与教师的互动沟通中,不断地探讨和完善结论。[1]这两位中西方圣贤的理念也进一步被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证实。皮亚杰发现,知识来源于学习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影响。[2]这就意味着,学习必须来自社会实践,即“实践出真知”。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而应该在与教师和同学的观点探讨中求同存异、有所收获。这些思想和理论都为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内容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主体。[3]一方面,教师需要发挥导向性,通过设计有趣的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中,与教师和同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学生应掌握主动权,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探寻和自学想要了解的知识,并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难点带到教学互动中,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收获知识。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实践性

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论是教师讲授的知识,还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都应该基于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让知识来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第二,互动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方式,而是引入实践化的沟通方式(如案例式互动、主题讨论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和问题归纳式互动等),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化和游戏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不管是已经熟悉某类知识的教师,还是正在探寻这类知识的学生,都应该在相互的实践活动里,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思路。

(二)民主性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和参与程度。因此,民主性是互动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和有效条件。这就意味着,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打破自身的权威性,不占据课堂主人的身份,秉持平等互助的原则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同时,参与互动学习的学生要敢于做课堂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学习求真的内部动机,与教师共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主体性

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很容易让学生养成只被动听课、不主动思考的习惯,大大压抑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互动教学虽然需要师生的配合,但仍然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此外,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给每一个学生都留出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提问,让他们敢于思索和质疑,最终实现自我解疑。[4]因此,互动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防止陷入教师只与个别优秀学生互动的尴尬局面。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一)学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1.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95后”和“00后”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他们思维独特、追求创新、做事果敢。身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他们能够快速地获取和接收丰富的信息,拥有更多储备知识的机会,看待问题的视野也更为开阔。这些良好的基础使得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对于高等教育的方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互相促进和统一,比较符合新生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从教学方式上来看,互动教学的实践性活动形式有利于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新生代大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从教学氛围上来看,互动教学模式的民主性将教师定位于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而非权威,这恰恰与新生代大学生所崇尚的人际平等开放相吻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内化知识。

2.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5]教学模式的改革正是要解决如何“触及学生精神需要”的问题。信息时代为新生代大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信息与大量机会的同时,也为原本就自由的大学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大大地分散了学生们对学习本身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互动教学模式的主体性强调激发大学生主观的学习意愿。由于互动环节讲究循序渐进,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判断外部信息和提取有效部分,从而自主地控制自己接收信息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一些关键之处提供技巧性的讲解,并在形式上注意增强趣味性。此外,互动教学不仅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同样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使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学生内部实现效仿和相互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互相探讨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了解同龄人的思考方式,也同时发现和保留自己的独特性。

(二)教师方面的积极作用

1. 有助于教师树立友好的教学印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负责旁征博引地讲解知识,而学生只是扮演着努力听讲和认真作笔记的听众角色。这种“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授课方式通常会让课堂的气氛陷入沉闷,甚至变成一池“死水”。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中,学生神情恹恹、昏昏欲睡、毫无生气,更不用说吸收课堂知识了。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容易在无形中将教师树立为“不可反驳”的知识代表者。这种所谓的知识权威形象,会让学生们有意或无意地拉开与教师的距离,不利于学术问题的探讨和反思。

与传统课堂恰恰相反,互动教学模式强调课堂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大胆讨论,甚至鼓励学生质疑教师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随着课堂氛围的加温,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讲授,知识内容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接纳。这样的互动模式打破了教师“高高在上”的固有教学印象,有利于重新塑造教师友好可亲的朋友形象。当然,互动教学也很好地响应了新教学时代“平等互助”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有助于教师开拓全新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是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们虽然会精心设计案例材料的“问题”和“任务”,但在案例讨论环节却往往只会采用简单的问答方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这种简单的问答并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地共同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难以引起双方的思想共鸣和实现案例教学本身设定的共同参与效果。

相比之下,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互动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之一,案例式互动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在整个案例式互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先通读案例,然后结合案例内容和自身兴趣来向教师提问。教师只需要引导案例主题,稍加控制话题的范围,等到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系统的回答。长期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偏好,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考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此外,新生代大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能力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互动教学模式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发散性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或情景,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索。

四、互动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现存问题

1. 开展互动教学的时空条件较为局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里开展的。教师上课通常都会有一间实际的教室,并且在教室里配备有讲台、黑板和多媒体等齐全的教学工具。教师习惯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授课,学生们也将这样的时空条件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互相影响,并且这种相互的实践作用应不受制于时空条件的限制。从这一点来看,目前的互动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囿于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2. 互动教学的设计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作为走在改革前沿的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本身应该结合时下的流行元素,进行与时俱进的设计变革。这一点对于好奇心和学习精力都比较旺盛的“95后”和“00后”学生群体尤为重要。然而,虽然近年来互动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很多教师的互动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守旧,互动环节的设计不够新颖。这使得教学的互动性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的角色也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由传统的听众变成了固定程序的跟随者。

3. 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近年来,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实践性、民主性和主体性三大特点使其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发展。尽管如此,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仍各有所长,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辅助,而非完全替代。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用互动教学模式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即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安排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固然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不少弊端、过犹不及。比如,教材中的某些理论体系和知识难点仍然依赖于教师的详细讲解。倘若在教学过程中完全采用互动的形式,很可能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难以理清知识重点,甚至对互动形式本身产生疲劳、排斥和厌倦。

(二)解决对策

1. 突破时空条件的局限性,让互动教学贯穿课堂内外

目前的高校教育仍以大班教学为主,这使得在一个授课班级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了解,学生也很难和教师非常熟悉。即使师生之间想要进一步沟通,建立更亲近的关系,时空条件也比较有限。面对这些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考虑将互动的形式拓展到课下,让师生的互动贯穿于课堂内外。

在互动方式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工具。比如教师可以在授课班级邮箱里分享教学资源,利用班级微信群与学生进行沟通,甚至以班级名义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在互动的内容上,应不局限于学术研究。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们对于大学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基于学以致用的思想,帮助学生将课堂之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将实践之所获反映到学习中,达到互补的效果。

2. 结合时下流行元素设计互动环节

当前的互动教学在活动设计上比较单一,大多数互动是基于案例分析和讨论。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案例通常较为陈旧,缺少与时俱进的吸引力。由于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多关注时下的新闻热点,了解目前青少年热衷的话题,并将这些热点和话题进行加工,融入到教学互动内容中。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教师“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重要的,但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是否丰富。这里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同时还来自于生活阅历。所以他鼓励教师从书本中抬头,多关注身边社会,从中吸取综合性的知识。

此外,教师的课堂互动方式不应只是局限于案例式互动,可以采用诸如主题讨论式、多维思辨式和问题归纳式等多样化的形式。[6]具体地,在主题讨论式教学中,师生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开展互动。一般可以遵循“抛出主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的流程。虽然组织难度较大,但主题讨论的互动方式主题明确、条理清楚,能有助于学生的讨论趋向深刻,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多维思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在正反双方的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此方式自由度较高,能有效升温课堂气氛,但也需要教师对参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本素质有较为详细的提前了解,以便在辩论过程中掌控进度和处理问题。在问题归纳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针对知识难点设计互动问题,在课上向学生抛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互动方式可以开阔学生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充分备课。

3. 注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和发挥能力的良好环境。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授可以清晰地向学生们梳理知识难点和理论体系。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7]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采用互动式教学,因为过度的课堂互动会让学生疲惫倦怠,导致互动最终流于形式。高效的互动课堂应该坚持传统讲授、随堂测验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地,传统讲授可以让学生基于听讲和笔记打牢基础,随堂测验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学而时习之”。在此基础上,互动教学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时刻跟着老师的思路,随时思考教师的问题并向教师提问。在这样的思维锻炼过程中,学生们会慢慢形成主角意识,认同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产生更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8]

五、结语

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不断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现如今,这样一批经历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生代学生,即将开始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生涯。目前的高校教育改革,正是为了与基本教育改革相衔接,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高校教育改革进程中,互动教学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动力之一。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主张学生的自主性,希望学生能“自动、自学、自助、自己研究”,教师要做的只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要全程加以指导,只在学生有需要时提点一番即可。因此,在大学教育过程中适当采用互动模式,并注意防止互动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相互衔接与配合,将有助于完成我国教育领域的彻底变革,使教育改革进入良性循环。

注释:

[1] 高耀志, 陈媚林.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13, (6): 179-182.

[2] David R. Shaffer. 发展心理学[M].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9: 50-51.

[3] 杨静. 基于开展“互动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 140-142.

[4] 石媛, 牟占军. 浅谈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 48-50.

[5]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106.

[6] 谢少安.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探索, 2010, (1): 61-63.

[7] 王润芳. 传统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2): 63-72.

[8] 蔡仕鹏.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19-2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