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乐
近期,通过统计发现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其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此问题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在处理上具有一定难度。很多早恋的学生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学习状态较差,不利用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早恋问题,是当下学校以及班主任老师必須关注的内容。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几年时间里,对于处理早恋问题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并汇总整理了以下处理措施。
“细心观察发展苗头”——仔细观察具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并具有以下特征:课堂学习精神不集中;完成作业情况不佳;非常关注着装,和以前同性好朋友逐步疏远;情绪波动较大;回答老师问题过程中,精神紧张并出现所答非所问情况。班主任需要进一步观察,找出发展苗头,有利于早期发现,尽早进行干预引导。
“沟通教育”——学生早恋具有一定孩子气。在大人心目中对于学生早恋的态度往往觉得他们过于幼稚,但是通过沟通发现,早恋的学生多数也是具有真情感的。可见,在处理早恋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不能过于粗暴干预,不能对学生形成内心伤害;对于早恋的学生不能进行嘲笑,需要考虑好教育过程中的尊重性;不能把早恋行为定义为严重性错误,也不能对其放任不管,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沟通。
“利用理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促进中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并尽早远离早恋行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大好时光不断学习进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在与学生谈及理想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不同的实际状态,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并设定好未来发展目标。在进行鼓励式教育过程中,要以同龄人的意识与其沟通,用真心换取学生的理解,并促进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引导其具有正确的行为活动”——学生需要在中学阶段培育正确性的行为习惯。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不断督促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并提倡在和异性交往过程中,需要具有尊重性,并讲究礼貌待人。另外还需要制定完善性的行为准则。例如:在男女同学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礼貌用语、注意作风严谨、举手投足都具有一定的文雅性;不可以骚扰其他同学的日常生活;不可以与异性之间互相传递纸条,不能与异性同学进入娱乐地点;和异性同学交往时,不能随便大闹,不允许与异性同学勾肩搭背,需要关注自身行为端正性。如果发现有越轨行为的学生,需要给予严格批评教育,严重的还需要给予一定处分,并作为不良案例,促进其他同学具一定警觉意识。
“利用正确知识进行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知识理念,并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利用正确性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需要学习了解正确的性知识概念,有利于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并消除对于异性的神秘性,引导学生不要进行没有必要的行为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性道德教育工作,可使学生了解其具有一定神圣感,而且其具有一定道德束缚性,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能采用过激行为来亵渎爱情的神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控性,进一步让他们懂得由于中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期,还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在未来获得稳定的事业发展,不能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投入到早恋中。
“利用转移方式进行教育”——开展不同课外互动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会谈、举办晚会、进行不同的比赛等,有利于促进异性同学间具有正确的交往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并进一步分散对于异性间的注意力,不仅可以促进异性同学间正常交往,还可以使双方不具有更多的身体触碰。
“利用暗示方法,对不同学生进行教育”——很多中学生的早恋都处于保密状态。作为班主任老师不要直接去揭示其内心的秘密。应该通过暗示方式来进行处理。当处于早恋早期,需要提供一些相关故事给他们听,或者讲述一些由于早恋导致不良后果的真实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性。对于已经早恋并不能自控的学生来说,需要与其进行私下沟通谈话,并不能破坏学生的自尊心。
“利用合乎情理方式进行教育”——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之间多具有爱慕性也是生理发展现象,不需要大肆破坏其自尊。此外,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而且内心非常脆弱。可见,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真心沟通,并采用宽容式的心态引导学生具有正确选择。
“针对不同内心问题进行教育”——中学时期进行早恋的原因不同。有些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进行交往;有些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无心学习;有些是没有未来理想并受到不良蛊惑;有些则是因为异性才华而具有爱慕感;有些是通过观看影视内容进行模仿;还有些同学因为家庭不和,期望在别处获得更多的爱心……可见,对于中学时期进行早恋的同学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指导,有利于采用适宜性方式进行引导。
“利用更多配合性方式进行教育”——当下社会发展快速,中学生获得信息途径较为广泛,并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早恋的同学对其影响更大。可见,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家庭成员共同进行良好配合,有利于营造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氛围,通过有效的教育,合力把早恋的学生从误区中拉出来。
总之,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对异性具有一定的憧憬性,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引导其具有正常的交往方式,并在平时细致观察其行为,及时发现早恋的现象,并积极引导其具有正确的行为活动。对于已经出现的较为深入的学生恋爱现象,也不能粗暴干预,需要基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引导方式,有利于学生摆脱恋爱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