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建
古诗文是我们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东西。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人们已经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加以宣传。
学习古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悠久的文化发展进程,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辱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还有利于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社会主义道德素质,逐步形成积极的认识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新课改中,古诗文所占的分量比原教材更多,在中考中的分值也增大了。《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初中语文课本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但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低、积累少,因而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感受古诗文的深厚底蕴,引发思想的共鸣。因此,我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新课标下中学古诗词教学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一、上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古诗文课时,我会提前布置一些带有朗读的、查阅性质的预习。例如,我会让学生把自己不会读、写的生字词写出来,让学生去读去写,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我还会让学生读古诗文,让他们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当然预习作业必须是有针对性和适量的,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手段。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古诗文因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注意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模仿表演鸟叫、仿火车声、仿马蹄声等,再放一段洛桑的拟声表演录音。这时,我才说:“洛桑不过对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表演者却可以将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齐发出。”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开展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活动,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如举行诗歌朗诵会、收集古诗文名句比赛等活动,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语文搜集整理能力。
三、注重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一般从字、词、句、段四个方面入手,以分类积累为主要方法,还要积累一些古代的文化现象及史学知识。
初中语文课本中常用的通假字数量比较少,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勤于积累。词类活用要求学生多观察、多留心,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规律。词语的古今异义,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它的古义和今义。特殊句式的运用,例如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的妙用,掌握句式翻译的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该放手时就放手,尽力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例如课文阅读提示让学生读后了解概况,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预习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遇到生僻字、词、句子等拦路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解决等。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抽查自学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其反复背诵,强化记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习收获的喜悦,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读书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四、反复诵读,领悟古诗文情感
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世界、思想情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口味出文章的语言美、音乐美;感受文章的节奏感、韵律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准确把握文章所描绘的意象,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或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或组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个别朗读等,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带着问题去读,学与思结合
反复诵读很重要,如果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相信读的效果会好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比如,初读诗文,读准音;再读诗文,讀准节奏;三读诗文,弄明诗文大意;四读诗文,体会情感……这样,教学思路显得清晰,有条理,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