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贵燕
摘 要:史料是构成历史的基本存在,没有史料就难以支撑一段历史过往。因此,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史料教学,从而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将从史料教学的意义和策略两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意义;策略
历史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学习历史可以让人更好地学会生活,指导未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而史料则是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关于历史的一切基本都是由史料而得来的,而史料的形式包括实物史料、口传史料以及文字史料。可以说,史料是历史的基本要素,没有史料,任何历史事件和故事就难以成立。因此,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进行讨论。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
历史中包含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我们对这些事和人的基本认知都来源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和记录。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物和事件难免在这个过程中带着一层又一层的主观色彩,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史料教学,就会把这样的误导带给学生,而不能教导学生去辩证地看待历史,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形成绝对而偏激的看法。
举一个例子来看,比如说到秦始皇,很多中学生联想到的关键词就是“暴君”“焚书坑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乎毫不犹豫的想法呢?就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根本不注重史料教学,更别说进行正确的历史观引导。秦始皇的功过评价本就有很多争论,但是中学阶段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其过,而功劳却有些弱化,比如说统一度量衡,老师就轻轻带过,根本就不会深入地告诉学生统一度量衡产生了多大作用。这种时候,老师就应该结合史料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看待历史要有辩证的思维,历史有很多面,不可能只从其一面来看待问题。绝对化的思维,不利于历史学习,也不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史料教学就是锻炼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历史代表着过去,历史工作者终其一生都在还原这个过去,这种探究精神就是推动历史研究进步的根本动力。提到理科科目诸如数学、化学、物理等,我们常常会强调探究精神的重要性,而像历史这样的科目好像就不需要探究精神。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流传至今的古籍文献和其他史料浩如烟海,想要还原历史或者说想要彻底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必须要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整理、归纳,然后研究得出结论。历史老师如果可以结合史料教学,那么,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比如说,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第一个内容就是百家争鸣,一般老师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都会对儒家思想着墨较重,但实际上就百家争鸣的时代来说,儒家思想并不是显学,历史老师应该把基本的史料和史实传递给学生,而针对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则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求答案。比如说,百家争鸣之后为什么儒家思想地位越来越高?为什么一些墨家等等学说却渐渐衰落下去?这些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实施史料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发掘利用教材中的史料
历史教材集合了许多历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心血,高中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历史观点和历史知识是主流的、基本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来说,这些内容作为基础教学是足够的,内容分布也很合理。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和信息,這样既可以为史料教学提供基本素材,同时也不浪费教材资源。
比如说,在历史教材必修1的教材内容主要是政治制度,这一内容编写是一个比较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其实中间还有很多应该填充的内容和史料。老师在进行讲解时不妨结合高中教材选修4来进行讲解,选修4包含了很多中西方的杰出政治人物的历史事迹,这和必修1的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的一种表现。
(二)综合教学资源进行史料扩充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习已经不再是闭门造车可以达到目标的一件事了。教学也是如此,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实现高质量的史料教学就必须要注重各种史料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达到教学目标、史料的扩充和深化。
比如,必修1中有抗日战争的内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是难以体会战争所带来的切身疼痛感的。关于抗日战争这一内容,历史老师不妨借助其他形式的史料资源,例如当时的报纸、照片,甚至还有一些当时外国记者拍摄的第一手纪录影像,这些都可以成为延伸性的史料,进而深化课程内容。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史料教学贯彻到实际教学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历史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史料教学,让学生从历史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成长轨迹,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
参考文献:
[1]廉旭光.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5):54-55.
[2]蔡国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