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忠
摘 要: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然后可以从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案例、精心创设学生技术设计活动、以技术体验活动课为载体中来进行,还可以在考试评价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养;意识;态度;品质
通用技术课程理念中指出“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所以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文素养教育就是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本文就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一些笔者的思索和实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与设计理念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
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识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如在繁华的商业街中心设计地下通道,是为了方便行人安全通过马路。设计时既考虑了普通人群的需要,又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要;电脑界面越来越人性化,用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所有任务就可以在系统提示下完成。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在技术与设计中,“以人为本”首先是指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教材中体现的如技术的性质中的目的性、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实用原则、系统特性中的目的性等;其次设计是以人的道德规范为立足点,如技术性质中的两面性与专利性,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道德原则与技术规范原则等等;最后设计是以人的发展为着力点,如技术的未来、技术的价值,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等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结合这些内容渗透人文思想,在学生的心中树立技术学科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二、有效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案例教学法以创设真实情境为教学基础,教学内容生动而具体,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学生对技术的感性认识。通过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案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态度。下面是设计的一般原则中道德原则的教学片段。
教师首先配合多媒体投影图片简要介绍了教科书提供的案例“美容瓜子”。案例中教师营造了情感交流所需的氛围,成功地激起了学生对不道德技术行为的愤慨。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教师不知不觉中已经引导学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学生从案例的学习分析者开始转变为这种现象的体验者与参与者,拉近了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无形中巩固了学生对道德原则的认识,坚定了学生维护自己、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决心,达成了培养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學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在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案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立体式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师可以结合技术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理性地看待技术,正确、合理地使用技术,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再如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
2.精心创设技术设计活动,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活动即是技术学习的方式,又是技术学习内容,在技术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人际交流,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丰富的应用资源。下面是我在学校上过的公开课中讲流程设计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我上节课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植树节快到了,小张和小明两个人作为一个小组,打算明天去校园操场边植六棵小树苗,植树工具明天可去总务处借,请大家设计一下植树的流程。我看了大家的流程设计,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类:
投影片展示:
A类:(1)一起借锄头、水桶;(2)共同赶赴现场挖洞;(3)运来小树苗;(4)植树;(5)取水;(6)浇水;(7)还工具。
B类:(略)
C类:(略)
【师】A类流程图设计如何?
【生】能顺利完成任务,但环节间采用串行工序,所花时间较长;有些环节(运小树苗、取水)实施时,有一人闲置,工作效率不高。(一般能说出其弊端)
【师】B类流程图又设计得如何?
【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部分环节采用并行工序,能节省部分时间。但仍有优化余地,可一人植树,一人去取水。
【师】分析得很好。大家请看方案C,两次采用并行工序,所花时间更省,效率也较高。就是前面大家分析优化后的流程,我们班也有学生是这样设计的。设计得很好!(个别同学私下不满。)
【生】也有不足的地方,还可优化!
大家都望向他,看他能提出什么高见。
【生】乙表面上干的跟甲一样多的活,其实乙干活的强度比甲大,乙比较累,这样设计对乙不公平,应该降低乙的劳动强度。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很好,那么为了消除这种不公平,降低乙的劳动强度,我们又该如何优化呢?
最后大家能得出更合理的流程(方案D略)。
在这段教学中我就具体生活设计了一个问题:种树流程设计。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降低流程设计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让学生分析A类和B类方案的利弊是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我重点强调了C方案的优点,本以为问题就此已圆满解决。结果个别学生私下不满:C方案也有不足的地方,还可优化!个别学生的理由更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但很快我顺势进行了引导,让学生最后提出了D类方案。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个性,培养了创新的个性品质,坚定了学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社会利益的信心。教学效果表明,上面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成功地处理了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设计活动课通常由师生互动生成教学过程,由于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很难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师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重点,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渗透时机,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上面讲的是流程的設计活动,其实在结构的活动中、系统的设计活动中、控制的设计活动中都有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触类旁通。
3.以技术体验活动课为载体,“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生的分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是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设计并制作一个产品,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做到。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便成为该内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共同研讨,相互学习,既能顺利完成设计和创作任务,又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现举学生“纸制桥梁的设计”技术活动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说明。
上课后,教师安排同桌两人一组,发给每组一张A3硬卡纸、一瓶快干胶、若干直尺与裁纸刀作为设计材料。纸制桥梁外形要求是长方体(长297 mm,宽45 mm,高35 mm),用余下的纸可以制作各种结构的填充物放长方体中间,不可加纸,不可加其他物质。制作完成之后进行试验,测试纸制桥梁的最大承重力。测试方法是悬空距离为240 mm,中间逐渐加重物,直到桥梁模型严重形变或断裂为止,记录承重数据。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可以单人或几个人完成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配合。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感受了技术思想和方法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体会了设计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了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严谨、守信、负责的良好品质。学生在提升技术素养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4.创设可延续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通用技术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设法将其拓展延伸。如在经历了某项技术后,教师可以以作业为载体,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完成孔明锁的制作后,教师布置了探访本地榫卯结构建筑并拍摄照片相互交流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实施过程,通过持续、稳定的刺激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课堂的“度”,还要设计好学习阶段中人文素养渗透的“度”。部分教师只考虑局部的课堂渗透,缺乏人文素养长期持续的渗透,这不利于学生提高技术素养的同时形成稳定的人文素养。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不容易,除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内容载体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外,更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就一个较长时间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来看,包含教师设计情境、有机串联各个章节,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或者是整个学年中,同一主题下分层、分段技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实施使人文素养培养的“枝”更加繁盛。就一个短期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来看,可以由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每一个技术活动中培养,甚至在某个案例分析过程或技术活动片段中渗透,这种实施使人文素养培养的“叶”更加茂密。枝繁叶茂,让美丽的技术与设计之花在人文呵护中全面开放。
参考文献: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活动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