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蒙蒙
摘 要:物理作为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资源;教学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实验科学,其许多规律的探索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来自于生活,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或各种生活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一、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用品、资源、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来进行物理辅助教学,这些教学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易得易用,对辅助教学有重要帮助,把它用于物理教学有如下特点:一是取材广泛。可用于物理教学的生活资源非常丰富,取材非常广泛。如,儿童玩具中的激光笔可用于光学知识的演示实验,从电子产品中拆下来的电子元件能进行电路实验,做饭用的电磁炉用于讲解或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等。二是综合性强。许多生活用品或资源,是几种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体,它能提供多种用途进行教学演示或实验。如,在一个玩具上它就集合了力学知识、电学知识、热学知识等。三是亲和性强。由于这些生活资源学生比较熟悉,进行物理教学容易接受,能够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用普通的生活用品进行解释,能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四是提高效益。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教学,可以降低物理实验教学的难度,提高物理实验的经济效益与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或实验设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教学应用的方法策略
(一)放大微小物体,提高实验观察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或演示,明显清晰的实验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而要按照教材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实验或演示时,实验效果往往不明显,学生不易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对学生加深理解物理知识带来不便。对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或演示时,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资源对实验方法过程进行改进,来提高实验观察效果。例如,在做“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作用”演示实验时,如果按照教材的方法进行单根导线的受力实验,受力作用比较微小,学生对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到,如果教师利用一些铜线制作一个线圈进行实验就能产生较大的力,使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类似的实验还可用于交變电流实验、声波干涉实验等。
(二)利用生活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把这些现象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常会见到电灯变暗的现象,教师可利用这种现象,借助于电路分析知识来解决该问题,使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电灯的工作原理,找出电灯变暗的多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物理探究兴趣
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可利用家用电冰箱来让学生探究液化—汽化知识的过程与原理;当彩色电视机的屏幕色彩不纯时,让学生来探究消磁线圈与消磁电阻的作用和电路故障的分析;让学生根据家庭中的热水器型号来计算把一箱水烧到规定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多少,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多种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的神秘感,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制作各种教学用具,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真正地体现出新课标对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吉美丽.谈日常用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8).
[2]陈士芹.浅谈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