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梅
摘 要:通过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准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等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转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受尊师重道理念的影响,常常将自身的教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即为教师由传统语文教学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由语文教材的使用者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由课堂管理者变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调适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引导者;参与者
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主要是在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教学角色入手,抛弃传统的教学权威的角色定位,对自身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给予重新定位,以此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受应试教育和师道尊嚴等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维护自身“权威”,常常会“面无表情”地向学生传授教材中已有的知识,自认为严厉对待学生则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这要严格把控学生的学习,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听从教师的指挥。这种错误的理念,使得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教师的排斥随着教师控制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加重。为了能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确实需要发挥调控作用,但是这种调控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控制或管理。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学生的作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需要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参与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在师生双向互动的作用下进行多样化的语文教学。
二、语文教学知识的构建者
李政道说:“要开拓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教师常常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或鉴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这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合格吗?这值得我们深究。通过对本校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分析,我发现教师的提问只局限在浅层问题上,没有对教学内容做深入的研究,无法提出具有“i+1”(i代表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水平,i+1代表稍高于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够一够就能摘到桃子)性质的问题,学生只需要翻阅教材就能找到答案,没有挑战性,而且学生的回答是以教师的评判为标准的,这种提问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动态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知识复制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将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转变为多向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得到高层次的发展,以此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众所周知,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成的。但是从上文所谈及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亲自为学生制订自认为合理的学习计划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习惯。这种强制性地践行所谓的教学计划的教学行为,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反之会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切实有效的计划,在学生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对其给予指导,为其拨开迷雾,在师生双向互动中制订出合理的学习计划。
四、语文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严格遵循“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理念,日复一日地将教材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在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各种有利的教学资源,开发语文课程,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来扮演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构建者等角色,以此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其能够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实现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J].学周刊,2012.
[2]顾纯伟.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J].中国校外教育,201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