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幸福

2017-08-14 21:55陈寿义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病文母亲作文

陈寿义

【创课缘起】

初二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次题为“这也是幸福”的作文练习。从全班45名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来看,整体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记叙文的写作要素把握较好。其中有7名学生的作品完成出色,有15名学生基本达成本次作文目标,但由于本次作文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虽然写作前已经作了一些指导,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主要问题是对“也”字拿捏不准,具体体 现在:

1.有14名学生把“也”写成了“就”“本来”“才”。

2.有4名学生写了多件事,主题游离,不能体现“也”。

3.有5名学生在“抑”或“扬”方面写得不够充分。

如何在作文提升课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训练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也是幸福》一节作后讲评课,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节课中有所提升。

【创课思路】

1.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别给予一定的训练。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给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以帮助,对那些基本达成本次作文写作目标的学生也要进行优化。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本次作文训练中将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了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治疗”的参考方法。

在这节作后讲评课前,我对班上45名同学的作文仔细阅读,然后将他们的作文素材加以概括,诊断出有哪些问题,并给出一些“治疗”方法。当然,教师在给学生“治疗”方案时,要除掉“包办”与“权威性”,你所给出的“治疗方案”只是一种建议,学生如果有能力“自行疗伤”,那是最佳。如果不能,或能按照你所给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能受你的启示自己找到解决途径,那就说明你所提供的“治疗方案”具有了一定的参考 价值。

3.慧眼发现最有教学价值的例文,牵“一篇”而动“全班”。

讲评课上,我精心挑选了一篇“病文”,这篇“病文”具有本次作文要讲的几个缺陷:写了多件事,最后的点题落在一个比较简略的事件上,点题不当,文中“抑”的部分还待完善,“扬”的部分中“自己的幸福感”描写不充分。师生通过这样的病文讨论、解决,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放手让他们自行解决作文中的“也”字问题。

【教学现场】

一、回眸“幸福”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作文讲评课。喜欢上作文课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不喜欢上作文课,能说说原因吗?

生:作文难写,带来痛苦、折磨……

师:这种感受老师也经常遇到过,被写作折磨得茶饭不香。但你们上次作文写得不错,让老师很感动!

(屏显。出示作文片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我以前认为每天自由自在,不学习,没人管,才是幸福。后来有一天,我与妈妈来了个角色调换,我才明白,原来上学,也是一种幸福!

(36号学生作品)

提笔,又放下。揉了揉酸痛的腰,许久的踌躇,却只换来一道道生硬的涂鸦,一个苍白的纸团,融入了一片白色。淅淅沥沥的雨令人烦躁,静谧幸福的周末,却被一场作文竞赛扰得焦虑不安。

(39号学生作品)

师:这个时候,你们感觉还痛苦吗?(请36或39号学生说感受)

师:在写作中经历了一番折磨、痛苦,终于写出了一篇佳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时候,先前的折磨、痛苦也是一种幸福了。如果把我们刚才的感受真实、细腻地描写出来,就达成了我们上次作文的要求了——这也是幸福。

(自悟自析:作文课很不受学生欢迎。通过展示学生的精彩片段,可以让他们找到自信,消除畏难情绪。而这一教学活动过程,本身也暗含了本次作文题目的审题要求,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诊断“幸福”

师:咱们班上45名同学,争相用自己的细腻感受描绘了不同的“幸福”。美中不足的是,有25名同学,一不小心把“也”字冷落在一旁,于是这“也”字就玩起了变身魔法。下面我们来阅读15号作品,看看他的“幸福”之行留下了哪些 遗憾。

(屏显)

这也是幸福

15号学生

①终于等到放学了。我急匆匆地跑出校门,目光在人群中来来回回地扫视着。可是,终究还是找不到。

②那天是星期五。好不容易等到放學,我在校门口来回徘徊,却还是找不到妈妈,只能看着同学一个一个地离开。我背着书包,双手插在口袋里,头也不禁缩进了衣服。过了很久,妈妈还没来,我不情愿地向家的方向走去。无数辆电瓶车载着同学飞驰而过,卷起的冷风,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③道路两旁的树枝,像舞动的群魔爪牙,显得阴森恐怖。不知不觉走到了楼下,我加快速度走向电梯。我拿出钥匙,打开门。“咦?怎么没有开灯?”我向屋内大喊,过了几秒钟,没有听到回应。“奇了怪了,家里怎么会没人呢?”

④我看了看时间,这个时候妈妈应该下班了。“难道厂里还有事?算了,我还是先写作业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五点半了。“妈妈怎么还没回来,难道她去学校找我了?”我急急忙忙地跑去学校,终于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看见了妈妈的身影。她正跟班主任交谈着,神情看起来很着急。这时妈妈也看到了我,紧张的表情松懈下来。只见她向我飞奔过来,拉住了我的手,问了一句:“你怎么不在学校等我,自己走了呢?下次等我来接你。”

⑤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妈妈就拉着我的手向家中走去。一路上,我们什么也没说,似乎是在用心灵对话。

⑥到家了,妈妈难得叫我去看会儿电视。不一会儿,妈妈烧的番茄面出锅了,我的肚子也正好叫了一声。没几分钟,我就把那一大碗全吃完了。感觉那面,竟是前所未有的香。

⑦这碗面,也是一种幸福。

师:你们看出这篇作文中的一些不足吗?

(学生讨论,师生达成共识)

生:第⑥段吃面作为文章中心,不妥。要么删去,要么作为第一个事件的一部分。

生:如果按照原文思路,“妈妈放学时未接到我,很担心。我因这感受到了母爱”,就变成了“这就是幸福”。

生:“抑”或“扬”不够,两个对比有一个没 写好。

师:第一,“这”暗示了要写好一件事。多件事不容易确定中心。第二,“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要偷换成“就”“本来”“才”等。因此“这”指代的“幸福”,要与我们认识的一般“幸福”有些不同。它或在生活中不为人们所留意,或是未被人们发现的,与传统意义上的幸福不相协调的对象。像痛苦、唠叨、放弃、吃亏、等待、宽恕、平淡、失败、争吵、孤独等,都可以进入写作视野。第三,它要通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升华,才会感受到。写作手法上要借助欲扬先抑或者前后对比的写法来落实。

师:15号同学,建议你以“等待”为线索,先写因等待妈妈而生的失望、抱怨,再写看见妈妈见到你后焦急、欣喜之情,然后点题,写失望与抱怨的等待中,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这也是一种幸福。

(自悟自析: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本次作文中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学本身采用了常见的教学方法,解剖病文“一个”,自疗缺陷“一类”。但是示例病文的挑选,是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全体作文的精确评判、准确了解,是“牵一篇而动全班的”。通过学生之间讨论得出的结论,每个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一目了然,进而为下一步进行修改做好了铺垫。)

三、体味“幸福”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在这次作文中,老师认为写得很不错的一篇文章。

(屏显)

这也是幸福

45号学生

①烦,烦,烦,究竟是犯了什么错?怎么唠叨个没完!

②放假期间,我与朋友玩畅快了,终于分开各自回家。却不想,时间已超出预定的半小时。当我走进小区时,正见到一个匆匆向我赶来的身影。走近,原来是母亲,她连围裙都没有换下。“知道现在几点了吗?”意料之中的责备开始了。可谁知,妈妈这一开口,却无法停下。絮絮叨叨地,走路时、坐电梯时、开门时都在说。我不知该如何反驳,毕竟是我的不是,心中却燃起无名之火。

③最终,我再也不能承受心中的烦乱,窜进自己的卧室,将门一甩,便把母亲,连同那无休止的唠叨关在门外。我心里想着,后天便是夏令营的日子,到了那时,就可以暂不用忍受母亲的唠叨,不禁畅怀,懒得在意门外那微弱的抽泣。

④很快,我便带着行李来到韩国,开始我的夏令营!此时,我与朋友们畅所欲言,早已把母亲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可好景不长,当我自己铺床时,怎么也铺不成母亲那样整齐;当我洗澡时,已没有人帮我拿好衣服,准备好洗漱用具;当我独自洗衣时,却感到无从下手……渐渐地,我越发想念我的母亲,想念她的叮嘱,想念唠叨中的幸福。

⑤漫长的夏令营終于结束。母亲如期来接我,看着我凌乱的床铺,她又开始了她的唠叨:“这么乱,平时让你自己铺,要我说多少遍……”此时,我不再觉得厌烦,而是从内心感到温暖,难道唠叨也能让人幸福?母亲虽是一边这么说着,一边又帮我整理行李。

⑥路上,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我却忘记将防晒霜带上。母亲一边责备我的粗心,一边将她的帽子戴在了我的头上。我感到一阵清凉,莫非这也是幸福的感觉?这里距离停车场还有些路程,这所有的行李,母亲一个人扛。她念叨我不该带哪些东西,那些东西用处不大,却始终不让我出力。她的背被行李压驼了,手提袋分明勒红了她的手。我抢过母亲手里拎的,那么沉,我却乐意。幸福,就是这么沉的吧。

⑦回到了家,母亲为我做了许多美味的菜肴,一顿丰盛的晚餐就这样摆在眼前,香喷喷,热腾腾。母亲又开始唠叨,让我别挑食……幸福,蔓延全身。

⑧唠叨,唠叨,唠叨没完;幸福,幸福,幸福 不尽。

师:请同学们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生:选材方面,或亲情或友情,体验匠心独到;立意方面,因情感的细腻而耐人寻味;结构方面,抑和扬都写得很充分,引人入胜。

(自悟自析:这一教学环节看似是上一环节的重复,其实这一篇范文的挑选,需与上一篇不同,必须在选材的匠心独到、立意的耐人寻味、结构的精巧布局、表达的细腻充分等方面有示范性。因此,此篇范文的选择标准看似随意,其实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上一教学环节的巩固强化。)

四、完善“幸福”

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升格修改练习。学生修改后,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与原作加以比较,检测修改后达成的 效果。

(自悟自析:对于写作优秀生,如何让他们也在这一次训练中有所提升?我们对本次作文题目稍加变化,就可以使这类学生在思维上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因为这是在前面基础上进行的训练,前后有联系,就不显得隔离。)

板书:

猜你喜欢
病文母亲作文
情感不真实
新时代背景下的应用文写作创新研究
病文升格重语言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认真选材 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