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言路

2017-08-14 21:26宁鸿彬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下功夫作文题目作文题

编者按

宁鸿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享誉大江南北,其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影响巨大而深远。如今已经八十高龄的宁老先生,仍然热切关注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期“创课”专辑特约请宁老就作文教学谈“作文题的拟定”,并约请著名语文教育学者、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先生撰写学理解读文章,搭配发表,以飨读者。

不少学生都害怕作文。他们一听到“作文”二字就皱眉,就头疼。为什么呢?他们说:“没的写呗!”看来,这真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个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怎能下锅煮饭?同样的道理,没的写,怎能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没的写,还谈什么表情达意!如此看来,想方设法使学生“有的写”,是写作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让学生有的写,可以组织并指导学生去观察,并写下观察笔记;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再记点日记。这样做,都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到需要它们的时候,用上去,就有的写了。这些做法无疑是正确的。那么,還有没有其他的有效办法呢?有,那就是在作文题上下 功夫。

有的作文题学生有的写,有的作文题可能就没的写。如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学生说: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还真没遇到这样的人呢!这可怎么办?再如,题目是“我的理想”,学生说:长大了做什么工作,现在还没想好呢!这又该怎么办?如此看来,怎么出作文题,这里确实有学问,轻而易举是不行的。要想使学生有的写,在作文题上还真要下下功夫、想想办法了。

如果作文题是让学生写他的生活,他的见闻,他的经历,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所作所为,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写他生活圈子里的大事小情,那学生还会没的写吗?

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想,在作文题上下功夫,就要把功夫下在关键之处。这个关键就是:了解、判断、掌握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作文题涉及的范围,等同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范围。这样做,就会广开言路;这样做,就会使学生有的写了。

我的做法是:用初中一年级这一年的时间,在作文题上,篇篇下功夫,篇篇想办法,重点解决学生“没的写”这个问题。试想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十四篇大作文,篇篇学生都能有的写,那他们就磨炼出来了,也就习以为常了。这样,他们的内心就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那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随着一次次“有的写”的成功经历,也就逐渐淡漠进而趋向消除了。

消除学生因为没的写而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绝非一朝一夕可为,而要有个过程,这就需要时间来解决。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还有个此消彼长的问题。因为有的写了,则相信自己能写好作文的信心也可树立起来了。当然促使这种此消彼长,促使对作文树立起信心,教师还要做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也是要有个过程的,也是要用一些时间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用一年这么长的时间,稳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

在这一年里,我还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而使他们积累一些素材。这不仅可以充实他们的作文内容,也为升入初中二年级后,再不会没的写和进一步学习“怎么写”打了基础。

下面介绍一下我教初中一年级时,指导学生写十四篇大作文的来龙去脉。

学生升入中学后的第一篇作文,其重要性应列首位。如果这次适当地打消了学生一些“没的写”“怕作文”的顾虑,那就是事半功倍;如果相反,让他们害怕中学的作文了,今后的作文课会更加艰难。我清楚地知道,第一次作文必须成功。思来想去,我想出一条瞒天过海之计。

语文课上,我对学生说:开学已经三天了,你们都认识我——宁老师了,可我还不认识你们,如果我一天能够认识一名同学,那要认识全班同学也要45天,太慢了。我想了一个主意,可以很快就能认识全班同学,就是请你们每个人给我写一个自我介绍。

学生没有异议。我接着说:为了不给你们额外加重负担,正好今天两节语文课连着上,你们就在课上给我写吧。还有一点我得说一下。你们都看到了,我带着眼镜,高度近视,所以字写得小或者潦草我都看不清。我看见大家的课桌上都放着稿纸,那就用稿纸清清楚楚地写吧。

我再没有提别的要求。我的意思是,不要左一条右一条,又把学生束缚住,他们拿起笔放开了写就好。文稿收上来,每篇都写点儿鼓励的话,我做了记录后就发回了。至于评分,只有我自己知道,不做公布。

一次没提“作文”二字的作文,就这样在学生不经意间完成了。

两周后,我对学生说:你们到中学已经半个月了。我想,你们小学的班主任一定很惦记你们,也很想你们。我觉得你们该给他写封信了。学生表示赞同。一名学生提问:老师,您说我们写什么好呢?我回答说: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就写什么。老师见到你们的信,一定高兴。

接着我通过板书给学生讲了书信的行款格式和信封的书写格式,而后对学生说:我还是不想增加你们的负担,就在课上写吧。大家可能没有信纸,就用稿纸吧。用稿纸写更工整,对老师更尊重。大家写完都交给我,若有错别字什么的,我帮你们改一下。明天你们想着带来信封和邮票,写好封好后,由课代表一起投入学校门口的信箱。

学生交上来的“信”,我做了记录,暗暗记了评分,第二天便发回去,而后就寄走了。几天后,学生收到了小学老师的回信,一个个欢呼雀跃。我这一出“假戏真唱”到此结束。

每年十月份学校都要举办运动会。我对校长说:把今年运动会的现场广播宣传任务交给我吧。校长满口应允,并答应给我们制作45个“小记者”证。

语文课上,我对学生说:这次运动会的广播宣传任务,校长交给了我们班。运动会那天,你们都是佩戴“小记者证”的记者,做采访、写报道是你们的一项任务。这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讲怎样做采访,怎样写报道稿……

是日,我坐在广播台上当起了编辑,把小记者们交来的稿件审看、勘误、编排,交广播员播出。我班的学生听到广播里播出的是自己写的报道时,奔走相告,喜形于色。

会后,我收集起这几十篇稿件(我要求每个学生最少写一篇报道),记录、评分,如前所述。我这次的“以实代虚”之举,取得了预期的 效果。

课本中有《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文。这篇课文是按方位顺序讲述一个处所的。讲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何不在作文课上搞个按图索骥呢?

作文课上,我对学生说:我打算到你们每个人的家中做一次家访。可是我又不认识路,我想请你们每个人给我写个“路条”,我看着路条就找到了。这路条怎么写呢?我们不是刚学完《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吗?就按照这篇课文中方位顺序的写法,从咱们学校的校门写起,接着写怎么走(包括乘坐公交车)就走到了你的家。我提个要求,就是我看着你们写的路条,按照路条指示的方向、街道向前走,不用问路,就能够走到你家门前。一定要写得清楚明白,可不能让我拿着路条,怎么看也看不明白,怎么找也找不到你家。

一名学生提问:这路条开头的第一句怎么写呀?如果写“出了校门往东”就太生硬了。我告诉学生可以这样开头:“老师,去我家请您这样走”。接下来的事和前几篇一样,不再赘述。

这是第四次没有说出“作文”二字的作文。可是,这层窗户纸还是让学生给捅破了。

一天,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从您让我们写自我介绍,到这次写路条,这是不是就是作文呀?我笑了,回答说:是作文也好,不是作文也好,你们不都是写得很好吗?不要把作文看得很高深,写封信、记日记、写通知、写便条,不就是有长有短的作文吗?这不是世上的人经常在写的吗?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把想说出来的话写在了纸上。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出来就是作文,就这么简单。为什么有些人怕作文?就是把作文看得太高深了。一看到“作文”二字,就想到要郑重其事写文章了,太在意了,于是就紧张了。你们从自我介绍到路条,都写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你们不知道这是作文,没太在意,思想放松的缘故。所以,不要把“作文”二字总放在心上,只想着“写话”两个字,也就是“写我想说的话”就轻松了。

第五次作文,我不再迂回婉转,而改为直截了当了。

师:这堂课是作文课。有的同学一看见作文题,就觉得没的写。怎样才能有的写呢?今天就讲讲这个问题。看到作文题觉得没的写,多半是因为没有把作文题真正、全面地看懂。怎样才能看懂作文题呢?就是面对一道作文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从正面思考这个作文题的要求是什么;另一方面从反面去思考这个作文题目不要求的是哪些。只要是作文题没有提出要求的那些方方面面,不是都可以写了吗?这样就把作文题可写的范围充分地扩大了。所以,在研究一道作文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反面去思考,搞明白这道作文题目不要求的都有哪些。要广泛地思考,要思考得宽广,要思考得全面。这样思考,可以写的内容就越想越多,自然就有的写了。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今天的作文题“下课了”(板书)。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生:要写下课铃声响了以后的事情。我看不出别的要求,就这一条。

师:说得对。就这一条时间方面的要求。下面大家说说这个作文题目不要求的是什么。

生:除了时间以外,都没有要求。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什么地方都可以。

师:说得对,就是这样的。下面就从作文题没有要求的方面思考,具体说说都可以写什么。

生:可以写下课以后老师和同学都在做什 么事。

生:可以写发生在课间十分钟的事,也可以写下午最后一节课以后的事。

师:你们说得都对。第二个发言抓住了“下课了”三个字没有表明是哪一节课这一点,指出课间、课后两个时间的事都可以写。你动了脑筋,非常好。大家继续说吧。

生:可以写下课后同学们打扫教室搞卫生时互相帮助的事。

生:可以写课后到操场去锻炼的事,也可以写篮球比赛什么的。

生:可以写课间打乒乓球的情况。

生:可以写课后书法、美术、乐器、舞蹈等等的社团活动。

生:还可以写有的同学自愿为班级、为学校做好事的内容。

师:说得都对。再想想,下课了还有什么人和事可以写?

生:可以写放学回家走在路上发生的事,或者是亲眼看到的事。

生:可以写下课以后老师的辛勤工作,判作业、备课、找同学谈心什么的。

生:可以写下课后学校大门口来接学生的家长们的不同表现。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从作文题目不要求的方面去想,可以写的内容太多了。可以写的内容多了,就有了选择的余地。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最生动感人、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去写,这样就一定能写好。大家要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先好好想一想,然后就写吧。

第六、七两次的作文题是“下雪了”和“在校园里”。教学过程与第五次作文一致,目的是让学生再“看懂”两个不同要求的作文题,进一步解决“有的写”的问题。

要让学生有的写,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把作文题看懂,还要在作文题上下功夫,做到拟出的作文题让学生有的写。

初一第二学期第一次作文的题目,就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原本想好的作文题是“我家怎样过春节”。哪家不过春节呢?春节热闹非凡,学生一定有的写。后来一想,不妥。如果某个家庭春节时突发特殊情况,这节过不了了,那么这家的学生不就没的写了吗?作文题应让每个学生都有的写,所以这个题目得改,于是改成了“过春节”。我的想法是:过春节不一定非写自己家怎么过节,也可以写别人家怎样过节,这样就有的写了。再一想,还是不妥。如果某个家庭突发了特殊情况,这家的学生有心思、有时间去别人家过节,或是去看人家怎样过节吗?他不是还没的写吗?不成,这个题目还得改。于是又把作文题改为了“春节”。为什么這样改呢?因为这里的“春节”是一个特定的时段,可以写过节,也可以不写过节,凡是在这个特定时段内的人物、事件、景物、活动等等都可以写。这样在这个题目之内可以考虑的内容就很宽泛了,大家就都有的写了。

本学期另外六个作文题也是几经修改才确定的。依次是:“同学”“家”“春游”“老师”“下雨了”“我上中学一年了”。这几个题目的酝酿过程,就不一一详述了。

综上所述,要解决学生作文“有的写”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在作文题上下功夫,题目的容量要大,涉及的范围要广,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的写;其次要指导学生在作文题上下功夫,要教他们学会看懂题目,既要知晓题目要求什么,也要明了题目不要求什么,从而搞清可以写的范围。若能如此,则广开言路可成。

猜你喜欢
下功夫作文题目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要在精准摸排上多下功夫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在建立就医新机制上下功夫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