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洁
摘 要:初中生在写作中常无话可说,写作时大都是胡编乱造、虚情假意,或是用固定的模式套用,究其原因乃平时不注意感悟生活点滴,以至于对社会和生活缺少应有的热情,写成文章便不疼不痒,干涩生硬。
关键词:真情实感;自由灵动;作文教学;生活本色
一、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语文老师常常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这痛苦一方面来自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则是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批改大量的劣质作文,使得身心倍受煎熬。好作文难求,作文教学难开展。
(一)学生在作文现状中的表现形态
1.作文难写和怕写作文。
2.对作文的认识不清。
3.不关心老师的批改。
(二)教师在作文现状中的表现形态
1.把作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作文课堂远离了生活,不接“地气”,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基本准则。
2.批改方法的单一,评语刻板乏味、没有针对性,学生不想看、不敢看和不愿看。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引导。写作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对此笔者有几点思考。
二、作文教学策略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深厚的生活基础是创造之源,创作之本,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中学生常感叹自己生活单调。但他们殊不知,作文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这双眼睛的获得,取决于一颗对生活善感的心。我们所要求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切地感受生活,捕捉来自生活的灵感,表现来自心灵的悸动。告诉他们,日常饮食起居、迎来送往、花虫鸟鱼都可成为写作的材料。文章成败,决非题材。如果能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别人之未感,用自己聪明的眼光去发现别人之未见,推陈出新,单调的题材照样能写出好文章。
策略一:作文意识生活化。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意识和习惯。这种意识和习惯可以具体化为三种行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美化生活。
要求老师培养学生每天审视生活的习惯:留心身边的事,观察别人的行,倾听精彩的话,体味自我感受;阅读经典时政,考察民风民俗。时常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一件新鲜的事,一点心灵的震颤,都及时予以简约地记录。引导学生对观察和记录的素材进行感悟和思考,进行构思和表达创新训练。
策略二:作文内容生活化。
作文內容生活化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折射,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用心记录,用情体会。
策略三:作文过程生活化。
就像生活一样,写作文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生活的文字化。如在运动会,我告诉学生细心观察体验,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场景用笔记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会为避免雷同而尽可能地去挖掘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某些不易被发现的东西,去搜索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尽情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
由此可见,学生们只要用心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情去体验生活,就能对普通题材写下独特的感受,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即文章”。
(二)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生活中感悟真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實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
比如在一次随堂练习的过程中,在讲“母爱”这个写作的永恒主题时,我借鉴了课本中的《金色花》的优美语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给学生读了泰戈尔的《告别》中的诗句: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与学生共同探讨感受,要求学生触发情感活力,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学生思考片刻,纷纷动起笔来,几分钟后,我便读到了不少美丽的句子,由此可见,写作的素材是很宽泛的,只要引导学生有情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情感的活力就会被触动,灵感的火花就会被点燃,写作构思就会被创造出来。
(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生活中挖掘灵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讯》上说:个性是专我所有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但又都具有大家共有的“那一些”。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美“这一个”,就是个性展示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把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提倡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
因此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就要指导学生“写真我,做真人”,这既是作文个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人格锻造的“大熔炉”,千锤百炼我们的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化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在写作中,要提倡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写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章,丰富多彩的世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色彩斑斓的语言幻化出各具风采的文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涵养,使每个人在表现个人情感好恶上,运用写作手法上,都体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在文章中表现出的或质朴无华,或大气磅礴,或清丽温婉,或机敏厚重,都与人的特性相关,是由人的思想、气质、修养决定的。
要让作文闪烁自由灵动的生活色彩,而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走向自我,这样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洗尽铅华出真章”,还原作文的生活本色,才能使作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作文要有“尘”有“土”,这样才有”“人气”,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才是作文教学的正道。
参考文献:
[1]中国语文教育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写作技巧与指导[M].陕西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