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四种策略

2017-08-10 04:30何先贤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课堂提问物理教学

何先贤

【摘 要】本文阐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四种策略:由易而难,使提问有层次;结合运动竞技提问,使课堂有活力;联系生活,使提问“接地气”;结合新闻热点,使提问“有热度”。以期激发教学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课堂提问 接地气 有热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134-02

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独立地积极地思考物理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由易而难,使提问有层次

高中物理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既是课程考核的核心内容,又是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相关知识体系的突破口。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提问,应当由浅入深,把相关知识如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现象等转化为具体的问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有层次的提问中学习知识。

如在“摩擦力”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先提出了“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概念。在生活中,学生对摩擦力有着十分丰富的体验,但如问他们对“静摩擦力”的体验,他们大都摇摇头。实际上,拿在手中的课本、水杯、笔、钥匙、手机等,之所以不会滑落,就是静摩擦力的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滑动摩擦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提问,以“静摩擦力”引出“滑动摩擦力”:我们拿在手里的课本,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学生回答:这是由于存在着静摩擦力。笔者接着问:如果在寒冷的冬天要用雪橇在平滑的冰面上运输装满书籍的木箱子,那么,这个木箱子和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吗?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使学生从比较容易理解的“静摩擦力”转向关注比较难理解的“滑动摩擦力”,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所受压力的关系,进而掌握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知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被重难点吓倒,才能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才能为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任务创造条件。经过这样由易而难的提问,学生先接触到相对容易的知识,继而接触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增加了学习自信心,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的状态,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结合运动竞技提问,使课堂有活力

运动竞技涉及运动、能量、时间、速度等概念,与高中物理知识有着密切联系。高中物理课堂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运动的特点,联系体育运动相关项目从运动竞技的角度设计课堂提问。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围绕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规律,设计问题导入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如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电磁能、热能、光能等,这些能量具体、直观,并且我们能直接体验。请大家说说更抽象一些的关于能量的概念。经过启发,学生结合教材,有的提出了“机械能”,有的提出了“动能”和“势能”。接着,笔者播放了一段 2014 年国际室内田径大赛关于男子撑杆跳的视频。视频中,选手拉维莱涅以 6.16 米的高度打破了布勃卡保持了 20 年的世界纪录。视频吸引了学生,笔者借机提问:体育运动中的撑杆跳高,是否存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如果存在的话,二者是怎样实现转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为引出“功”的相关知识做铺垫。

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笔者结合体育运动中的自行车比赛,如奥运会上的自行车比赛,围绕自行车运动时铁链运行的物理知识进行提问。笔者先播放了一段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后,提问: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是如何做圆周运动的?这三个部分中哪个部分的运动更快一些,或者它们的运动速度一样?由于学生有过骑自行车的体验,加上当下流行共享自行车,很快就对以上问题作出了回答,并借此对共享单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

由此可见,物理教学应当结合课程内容,把视频、案例讲解和提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把运动竞技方面的素材运用起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体验,就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更加有效,也使课堂更具活力。

三、联系生活,使提问“接地气”

高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仅可以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且可以利用生活物品制造实验器材,还可以把知识用于生活,为生活提供方便。因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问,还应当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使提问“接地气”。

如在“曲线运动”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中,笔者以离心运动的危害导入课堂教学。首先,笔者播放了一段新近发生的交通事故,讲述了一个交通事故案例,接着提问: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严重超速,在转弯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在观看了视频、听取案例讲解后,很快就做出了回答:会造成交通事故。接着,笔者再设问:这是因为汽车转弯所需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的缘故。汽车这时是在做离心运动,而离心运动是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火车弯道行使、汽车过拱形桥、过山车转弯、体育赛车转弯等。那么,汽车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应该怎样计算呢?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向了对物理公式的学习。

如在“原子核”的教学中,笔者从在医院体检时做 X 射线透视的辐射引入天然放射现象,再讲解原子核相关知识,提问:我们在医院体检的时候,有时候要做胸透,在相关科室的门内外会有什么样的提示?有的学生回答“防止辐射”,有的学生回答“当心辐射”,有的学生回答“远离 X 射线”,等等。经过师生问答,为向学生讲解放射现象、射线及其分类、原子核的组成等知识提供了基础。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存在于生活中,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分析课程知识点,并善于观察生活,增加生活体验,就可以把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备课之余,应当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总结生活,尤其是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生活,把物理教学问题设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得到启发,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四、结合新闻热点,使提问“有热度”

新闻热点是高中学生日常关注的重要内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结合时政热点设计提问,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获得学习物理知識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宇宙速度”的课堂教学中涉及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等知识,笔者以神州十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提问:载人航天飞船神州飞船的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到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请问神州十一号飞船的速度是多大?这个速度和运载火箭升空时的速度哪个大?由于神州十一号飞船刚升空不久,加上之前已经有系列神州飞船升空,学生对此显示了极大的兴趣。而实际上,相关新闻并没有对神州十一号飞船的速度以及运载火箭的速度进行报道,部分学生有一些疑惑,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一些预习了的学生则回答: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也有回答第三宇宙速度的,关于二者的速度对比,他们很自然地得出飞船的速度快于运载火箭的速度。结合学生的回答,笔者引入了课程教学内容:宇宙速度,并在黑板写下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的公式。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笔者也结合人类登月的新闻、寻找外星生命新闻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航天事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由此可见,虽然新闻热点每天都在更新,但思维活跃的高中学生在学习之余并未缺乏对新闻热点的关注,而教师则应充分挖掘新闻热点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从中分析出相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利用学生对新闻热点的关注激活物理课堂教学,通过设计相关提问,让学生结合新闻热点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多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接地气课堂提问物理教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