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展开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情态动词话语的研究。包含情态动词的言语被称为情态动词话语。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断言式、指令式、承诺式及表情式四种,分析比较这四类情态话语间的差异。
【关键词】情态动词 言语行为理论 差异
一、引言
所谓情态,是语句或说话人所表达的命题或事件是否成真所涉及的态度或观点。从古至今,关于情态动词的研究著述大多从语法角度出发,研究其所具有的形式逻辑意义。然而,情态动词的语境作用往往被忽视。本文尝试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分析,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四类:断言式、指令性、承诺式及表情式,探讨这四种类型话语之间的差异。
二、情态动词与言语行为理论
情态动词是助动词的一个类别,在日常使用中常与其他动词原形连用,没有人称与数的变化。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言内行为,表示以言指事;言外行为,表示以言行事;言后行为。在奥斯汀之后,他的学生塞尔首先进行了以言行事的分类,确立了施事行为分类的4条标准:话语目的(基本条件)、表现的心理状态(真诚条件)、话语和世界的关系,即适应方向(先决条件)和命题内容(命题条件)。并根据这些标准将以言行事行为分为五类:断言式,指令式,承诺式,表情式及宣告式。
三、情态动词话语实例分析
包含情态动词的话语称为情态动词话语。情态动词本身具的多义性,决定了情态动词话语所具有的言外之力。本文主要采用包含CAN,SHALL,MAY,WILL,MUST的情态动词话语作为研究实例,根据塞尔提出的分类标准,将情态动词话语划分为四种类型。下文是各主要情态动词的例句。
1.CAN:① 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② How can this be true?
2. SHALL:③ You shall obey my rules.
④ He shall have the book when I finish it.
3.WILL:⑤ Will you pass me the ball,please?
⑥ I will never do that again.
⑦ It would be ten oclock when she left home.
4.MAY:⑧ May I smoke in this room?
⑨ He may have missed his train.
5.MUST:⑩ You must come in time.
? Your mother must be waiting for you now.
根据塞尔的划分条件,句⑦、⑨、?均表示断言行为, 包含情态动词WOULD/MAY/MUST,由说话者保证命题的真实性,先决条件是调适词去适应现实世界。这些断言行为表明说话者认为这些命题内容为真。不同的情态动词在断言式话语中体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MAY断言的程度最轻,其次是WOULD,MUST表示确信的程度最大。
句①、③、⑤、⑧、⑩均属于指令行为,说话者试图让听话者做某事,这种试图根据情态动词的语气程度不同,表示不同意义。句⑧表示非常委婉的请求,试图让听话者同意说话者在房间里吸烟,而句⑤和句①表示一般程度的请求,让听话者把球/盐传给说话者。相较而言,句③和句⑩则命令听话者按说话者的要求做。在说话者发出某个指令行为后,就产生了让听话者做事的期望。但显然实现话语③和⑩所需的力度大于①和⑤,因为命令的力度大于请求。尽管MUST/SHALL和MAY/WILL都用作指令行為,表示相同的心理状态及话语目的,但实现方式却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情态动词之间存在的差异,MUST和SHALL作为指令行为时必须借助说话人的权威地位,而MAY/WILL则不要求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具备身份差距。
句④、⑥均属于承诺行为,包含情态动词SHALL/WILL,说话者有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做未来的事。句④表示说话者承诺,当他看完这本书时,听话者会得到这本书,句⑥表示说话者承诺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真诚条件是说话者打算采取行动,先决条件是说话者尽力使世界与词相符。这种承诺行为是由情态动词本身具有的含义表示的,由上文例句也可以看出属于承诺行为的情态动词话语所占比例较少。
句②表示表情行为,表现出说话者对于命题内容展示的心理状态,例句中表示说话者对于所描述事情的不敢置信,在表情式行为中,不存在适应方向,命题内容是把某种特性归于说者和听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塞尔对以言行事行为的分类方法,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四类: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情行为。其中指令行为在四种情态动词话语中所占比重最大,表情行为最少,且不同情态动词在话语类型中的分布也有所不同。“MUST”和“MAY”在指令行为和断言行为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SHALL”和“WILL”多分布于承诺行为和指令行为,而“CAN”则是表情行为的唯一的情态动词。
参考文献:
[1]Palmer F R.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M].Longman,1979.
[2]艾军,韩海艳.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言外之意”[J].外语学刊,2011(3):85-87.
[3]邱述德.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4):50-55.
[4]施兵.英语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0):37-41.
作者简介:于雪(1996-),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