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功辉
摘 要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提及教师“主导”,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提升教师“导的能力”,但是在笔者看来,我们在教师“导学”方面,最该关注的一点应该是导学方向。不同的学科受专业知识特点影响,导学方向往往不同;不同学段的学生受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其学习目标指向不同,导学方向也大有不同。在高中学段开展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导学方向是怎样的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师 导学 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10-02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主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担当就是“主导”,而学生的发展也来源于教师的“主导”。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作用”该怎样实现呢?人们总觉得,应该是通过提升教师的导学能力来实现。而在笔者看来,我们该关注的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导学的方向。在不同学段,学科特色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教育教学目标不同,我们的导学方向也会大不相同。高中語文教学中,期望实现的目标最为丰富,面对的学生资源能力最强,所以,作为学生发展引导者的教师,该如何实施导学工作呢?导学方向是怎样的呢?
一、导学法
教师是学生获取方法的提供者,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习惯养成的方法、分享探究的方法、积累实践的方法、调节自我的方法。因此,在教师“导学”时,方法引导是主要方向之一。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是:养成日积月累、广泛阅读、勤于写作的好习惯,要举一反三,跳跃发展。我们还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早晚自习的方法、复习应考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语文实践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导学生研究学法,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
二、导信息
1.语文知识信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的搜集过程。在语文课堂中,不管是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将学生的语文技巧加以培养,还是将语文文化分享给学生,其实我们做的就是导入语文知识信息的过程。而这也是教师“导学”的方向之一。让学生明确高中更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已知解决未知的迁移能力。高中学习依然需要积累、需要多读多写,但阅读、写作、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等都比初中要求高。
2.思想观念信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思想意识的转变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发生转变。学生的观念发生转变,学生的行为也会发生转变。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导方法、导文化,还要导思想。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观念也是学生成长必须拥有的信息。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导学”的方向之一。新课程理论、树立大语文观,培养综合素养,使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和思想得以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3.分享交流信息。分享与交流是一种能力,分享与交流也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教师导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搜集分享交流的信息也是教师“导学”的方向之一。新的语文教学观是一种对话型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与他者的对话,语文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组织、促进学生与他者的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启发、引导、点拨、帮助。
4.获取高考信息。高考是高中学生与高中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在高中学生的心目中,高考目标当被放在第一位。而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高考的内容设定、重点设定,在不断地创新,所以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最新的高考信息,明确高考要求,有面有点,动态把握。高考和中考在考核板块、能力要求上有很大不同,有些考点课本表面上并没涉及,考试内容和课本关系不像初中那样关系密切,以致有的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本学起来没用。所以,我们要把两者的不同讲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信息疏导课上成功了,教学过程就更容易沟通了,学法引导课就有了基础。
三、导心理发展
1.平衡学生的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发展不能仅仅概括为“知识的发展”“身体的成熟”,在笔者看来,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应该是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以及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最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兴趣、态度,学生的性格、意志,听课、写作、说话朗读、语文测试心理等等,教师都应掌握。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调节、锻炼学生心理,使他们热爱语文,
2.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信心。高中学生心理压力极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积极,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低,学习的自信心也是极低的。所以,教师导学时要注意爱心渗透,不可空洞说教。和正常课堂教学一样,教师应站在朋友、对话者、合作者的角度,抓住学生心理,运用灵活方法、鲜活的事例,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明确该怎么做,即靠内化。要用事实引导,教育学生。可以采取开学生经验介绍会、读成功者经验介绍的文章、学生写学习小结等方法,让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3.循序渐进,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学生的成长需要极长的时间,因为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外在的“自然”成长,还有内在情感与思想的成长。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心理,我们也应有不同的任务、方法和手段。我的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第一周,集中时间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疏导和学法引导,先入为主,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以后,每周一页“语文教师之页”张贴在固定位置,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是“导学”,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就是“导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对于教师的“导”,往往关注的是提升“导能力”,而在笔者看来,我们最关注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制定出科学化的“导学”方向。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