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岸教材和语言本体
——谈“差一点”和“差不多”的理解策略

2017-08-09 01:19陈菘霖曹逢甫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意歧义语料

陈菘霖 曹逢甫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厦门361102,台湾清华大学语言所,中国新竹30013)

基于两岸教材和语言本体
——谈“差一点”和“差不多”的理解策略

陈菘霖 曹逢甫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厦门361102,台湾清华大学语言所,中国新竹30013)

本文藉由语法、语意和语用角度三方面,讨论“差一点”和“差不多”两者的语言表达,并透过两岸华文教材做为观察,接续再关注语言本体。总结而论二者均表达说话者的期望或是企图,呈现与事实相反,或与事实相同进而表示呈现出“惋惜”或是“侥幸”的语气。在教学时可以从说话者本身的意图或是期望,去解释其中的差异。

期望;格式塔;情境;会话理解

一、“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辞典义

“差一点”和“差不多”两者拥有共同的语素“差”。“差”的声调不同会造成语意表现差异如下《国语辞典》[1]的解释。

差一点[2](chàyīdiǎn)表示程度、质量较为逊色例(1)。(chāyīdiǎn)表示几乎完成、实现某事例(2)。

(1)这个月的业绩比上个月差一点儿。

(2)我们差一点儿就跑第一了。

差不多(chābùduō)表示下列三种语意:a.相差有限、相似例(3);b.大概、大约、几乎例(4);c.表示即将完毕、将尽例(5)。

(3)我这叔叔的面貌身量差不多儿。

(4)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5)银子用的差不多了。

根据《辞典》的解释“差一点”读做chà时,表示情况的“落差”,当读做chā时,表示事态与现实情况接近,但尚未达到。“差不多”虽然只标示chā的读音,但是就实际的口语使用,也可以念做chà,但却不表示“落差”。上述台湾官方的辞典来看“差”的第一、四声调不同,使得“差一点”具有“别义”的效果。

底下,再参照吕叔湘(1980、2002)的解释:差点儿(chàdiǎnér)副词: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如:差点儿就见着了;差点儿就买到了。

差不多(chàbùduō)可作形容词和副词两种。形容词表示大多数,后面加“的”修饰名词。如:差不多的农活儿他都会;差不多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差不多”当副词:表示相差很少、接近。如:火车差不多要开了;我们差不多高。

《辞典》、《现代汉语八百词》[3]对“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解释来看,在《八百词》中“差”的读音一致都读做四声chà,“差一点”和“差不多”共同可以表示与现实情况接近,但是没有达到目标。而《辞典》四声chà“差”则是多出了表“逊色”的用法。从上面来看两岸的语意解释、读音,都有些微的差异。

对于从事华语教学来说,两个词汇的辨识需要花较多时间,让学生了解使用时的差异,以及所具有的语法特点。关于“差”因为声调读音不同,造成的多意现象,并不列入本文的论述范围。底下,呈现部分两岸华语教材对“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解释。

二、两岸华语教材对“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解释。

《远东生活华语》[4]《远华》对于“差不多”词条的解释为:差不多(chàbùduō)adv:Almost;nearly.并解释“差不多”的语法功能为:“差不多”indicates very close or that the difference is very small.It is usually placed before a Nu-M.亦即表示情况或是差异非常接近,并且可以出现在数量值前。如例(6)(7)。

(6)现在九月,我三月来的,所以我差不多来半年了。

(7)我们的团没有那么大,差不多十八个人。

“差一点”词条的解释如下:差一点chàyīdiǎn adv:nearly;On the verge of,其语法功能为:Indicates that something has almost occurred but it did not.It is followed by a definite or indefinite verb phrase.亦即事件几乎将要发生,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并且“差一点”作为修饰定指或不定指的动词短语,如例(8)(9)。

(8)这封信十九公克,差一点就超重了。

(9)喔,我差一点忘了。

接下来观察大陆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常用词语例释》[5]《例释》从语意以及使用上来解释“差一点”和“差不多”两个词条。就意义上来说“差一点”和“差不多”都可以表示距离某种情况、程度差距很小。例(10)表示距离晚的时间很近,例(11)陈述离背下来的程度很近。

(10)差一点晚了。

(11)我差不多背下来了。

“差不多”主要是客观的描述“差一点”则有主观的倾向。如下例对比。

(12)天差不多黑下来了。(客观)

(13)我差点把事情说出来。(主观)

例(12)表示对天黑的客观描述;例(13)则是根据当时的情势判断,说话者(我)很有可能会说出来,但结果没说出来所以说话时带有庆幸的意味。以用法上而论:“差不多”用于正面的表示距离、数量,因此一般不用否定形式,如:*火车差不多没进站(火车差不多进站了)。而“差一点”有肯定和否定形式。

(14)球票我差一点就买到了。(没买到)

(15)球票我差一点没买到。(买到了或没买到)

另外据《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差不多”和“差一点”两者不能互换。如下:

错误:这件事情我差不多就给搞砸了。

正确:这件事情我差一点就给搞砸了。

综合来说《远华》主要从句式的结构中,解释“差不多+Nu-M”,和“差一点+V/VP”,而《例释》则指出“差不多”一般用于客观的叙述和说明,“差一点”伴有说话者的主观心理倾向,不是完全的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和说明,带有“庆幸”、“遗憾”或“惋惜”的隐涵。《远华》和《例释》主要是从语意来讨论,大抵来说“差不多”用于客观的叙述和说明,“差一点”则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想法。但是所谓的“主观想法”是如何产生的?这是需要进一步交代清楚的论题。

三、文献讨论

王还(1990)和沈家煊(1999)分别提出了“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法意义。王还(1990)认为“差不多”用于客观叙述,表示接近于某种状况。用“差一点”时,说话人则是强调事态相当接近发生但并未发生,或看起来不会发生的事,最后终于发生,往往带有侥幸或惋惜的心情。如下例:

(16)杯子差点儿打破了。

(17)路滑极了,我好几次差点儿跌倒。

(18)他差点儿没赶上火车,刚上车,车就开了。

(19)票差点儿就买到了,眼看一个人把最后两张票买走了。

例(16)的意思是“杯子”接近于打破,但实际并没有打破,例(17)是“我”好几次眼看着要跌倒但最终一次也没有跌倒。例(18)是“他”接近于没赶上火车,最终还是赶上了火车。例(19)是“票”接近于买到,由于前面一个人把最后两张票买走了,说话人最后没有买到票。

王还(1990)的论述让我们对“差不多”、“差一点”两者具有初步的解释,但是就两者在使用时的区别,以及语法特征,仍然未能解释得很清楚。

沈家煊(1999)运用“衍推”(entailment)【句子固有的意义】、“隐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预设”(presupposition)三个概念来说明“差不多”、“差一点”的差别,并指出二者的对立在本质上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例如:

(20)苹果差不多全烂了。

(21)苹果差一点全烂了。

具体来说“差不多P”和“差一点P”都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接近P”,一个是“没P”。对于“差不多”来说,“接近P”是它的衍推义,“非P”是它的隐涵义,如例(20)接近全烂而又没有全烂。换句话说,“接近全烂”是根据它的语意一定可以推而得知的,而“没有全烂”则是要在特殊的会话语境中才能推得的意义。对前者我们大致上可以接受,但对后者则我们采取保留态度,因为我们看不出把这一句话放在什么语境中会使“没有全烂”的语意消失。对于“差一点”来说,“接近P”是它的预设义,“非P”是它的衍推义,如例(21)差一点全烂,是说话者的预设,但是语意上我们可以推衍出事实上没有全烂。

简单的说“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意内容由“事件接近实现”和“最终没有实现”两部分组成,事件接近实现对于“差不多”是主要的,对于“差一点”是次要的;事件最终没有实现对于“差一点”是主要的,对于“差不多”是次要的。

本文认为沈家煊(1999)解释不足之处为:衍推、隐涵、预设这三个概念的框架不容易明显理解,也不容易区别。另外一点是未能说明为什么“差一点”的使用往往会伴随“庆幸”或“遗憾”的隐涵义,而“差不多”则不会。

刘宇红、谢亚军(2007)主要从认知方面来讨论“差不多”和“差一点”,他们认为这两者都是对量或是程度的描述,也就是对于某一参照点来说存在某分面的不足,这一参照点就是格式塔(Gestalt)[6],也就是说提供认知过程的参照。并以下图表示:

刘宇红、谢亚军(2007)主要是以说话者理想中“完形”面貌作为解释,黑色的部分是“差不多”的范围(亦即接近于全部),“差一点”是白色的部分(没有全部)。“差不多”和“差一点”都是和完形有些微的落差。

他们的说法同样能解释先前文献所提到的“差不多”较常用于客观的描述,而“差一点”则常带有“主观”的见解。可是却无法说明为什么“差一点”常有“庆幸”或“遗憾”的隐涵义而“差不多”则否。

有鉴于上述文献的讨论不足,下节本文将从语意、语法以及说话者期望,三个角度分别讨论“差不多”和“差一点”的区别。

四、“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法和语意区别

(一)“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法特点

根据“平衡语料库”的检索“差一点”一共出现23笔,“差不多”共出现283笔。就两者的使用数量来说“差不多”远多于“差一点”,从语法分布来看两者也有不一样的特点。“差一点”在句中可作状语修饰动词如下例。

(22)这个有够奢侈又无用的工程,居然只差一点被执行了

(23)加加林的宇宙飞船,当年差一点回不来。

(24)最后还差一点就当选高雄区的立法委员!

(25)亲爱的,对不起,差一点忘了,今天是你的生日。

(26)泳渡深潭时不慎卷入旋涡差一点溺死

上述五笔语料来看,“差一点”修饰动词,表示动作未完成或是未达到目标的状态。陈立民(2002)指出,所谓“实现”是指一个事件由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与此相反,则是事件没有由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当一个事件处于潜在状态时我们就把它叫做潜在事件,当一个事件处于现实状态时我们就把它叫做现实事件。

据上述而论,例(22)是指“执行”的动作,差一点就达到了,也就是有一个潜在的事件壮态存在,例(23)-(26)也具有同样的现象。简单的说,“差一点”后面所带的动词组所表示的是一种潜在的动作行为或是状态,也就是没有达到实现的事件。

除此,在语料库中有另外有四笔“差一点”的否定形式“差一点没”如下:

(27)只差一点没和那漂亮女人做成一回好事,他强压欲火……

(28)切菜时,差一点没把手指头当菜切了。

(29)这次她有点失望,差一点没到九十分,可惜多错了一题。

(30)虽然差一点而没挑战成功,但是瑞士人进步而圆熟的思考模式

例(27)从整个上下文来看,“差一点没”,“没”实际上是指“那回好事”没有实现,因为后一分句可以看到“他强压欲火”。

例(28)“没”所否定的是“把手指头当菜切了”这件事情,因此实际上也并没有切到手指。(29)同样的“没”是对“到九十分”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差一点到九十分。(30)“没”也是否定“挑战成功”这件事情现实情况也就是没有成功。

从上述的语料归结“差一点”修饰动词,所表示的是潜在动作或状态的进行,但未达到事件的实现,而“差一点没+事件”,“没”所否定的是“事件”本身。

接着我们再讨论“差不多”的语法特点。“差不多”可以修饰谓语动词,例(31)-(35)。

(31)火车差不多到了。

(32)我差不多等了两个小时。

(33)是啊,差不多都认识了,住在这里很好。

(34)儿童奴隶差不多就可消除了。

(35)这差不多是大家都能满意的结果了。

上面五例当中,“差不多”都是对后面的动词组,做动作或状态的推测。但是这样的推测,和实际的状况又不一样,亦即陈立民(2002)提出的,这应赅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动作。例(31)“差不多到了”,是指“火车到了”还正在发生当中,火车没有真正“到了”。例(32)同样也是指“等”这个动作和状态仍然在持续发生。例(33)则是“认识”这个状况还在进行,并未达到全部认识的情况,其馀两例亦然。另外,“差不多”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如下例所示:

(36)两个人差不多一样重。

(37)差不多高我一个头。

(38)我的帽子当然在一夜之间变得跟飞机差不多大。

(39)张三现在也与李四差不多烂,成为地方各自为政。

上述四例当中,“差不多”主要是修饰形容词“重”、“高”、“大”、“烂”,“差不多”扮演的是呈现这些形容词的比较程度。

就上述语料观察,“差不多”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限定动作状态的描状功能。除了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差不多”也可以修饰“动量”词。

(40)走了差不多15公里。

(41)差不多一半的人学过英文。

(42)后来给他差不多吃了两年多。

(43)我们都是差不多二三十年没到过中国。

“差不多+Nu-N”的形式,主要是对“动量”的评估。如例(40)“差不多”是估量动词“走”的动量有十五哩路。例(41)也是由“差不多”估量“学英文”有一半的人数。例(42)是“差不多”对“吃”估量时间的长短,例(43)是估量“没到中国”的时间。

相较于“差一点”和“差不多”来说,在“差一点”的形式中,存有“差一点没”的否定形式,如例(27)-(30)。但是“差不多”却没有“差不多没”的否定形式,这是两者在语法上的互补现象。

(二)“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意特点以及事件实现性

除了从语法特点比较“差一点”和“差不多”之外,就语料观察可归结出“差不多”和“差一点”在时间、数量、程度三个方面的语意差别。如下三点:

(44)我每天差不多六点钟起来。

(45)差不多中午的时候,才到了名闻遐迩的名潭。

(46)我们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才研究完成。

上述这三例当中“差不多”都是表示约略计数的意思,“差不多六点钟”亦即表示在“六点钟左右”,“差不多中午”表示约略中午的时刻,“差不多”主要用于约略计数的功能。但是,如果替换为“差一点”这些例子似乎就有不同的语意表达甚至较不被接受,如下例:

(47)我差一点六点钟起来。

(48)差一点中午的时候。

(49)差一点三年时间。

此外“差不多”和数量值相结合时,表示接近理想的数量,但实际数量上却没有如下例而“差一点”则没有这种用法。

(50)得谷一合一月三升一年就三斗六升了,积了差不多的数目,就拿去换棉花。

(51)差不多个个都在批判会上登台自我检查。

(52)美国有十分之一的养殖貂,差不多四十五万只,被天气活活热死。

(53)在泰国,隆乳费用差不多是三万五千元泰币。

“差不多”表示两个以上的性质程度非常接近,如下例都是两者的比较用法,而“差一点”没有这种用例。

(54)有两个人工作能力差不多,每天赚的钱都一样。

(55)好与歹是差不多的。

(56)中国的天气跟美国的差不多一样。

(57)我们两个年纪差不多,你看起来比我年轻这么多。

上述我们讨论了“差不多””差一点”的语意语法特点,接着我们将讨论,这两者的事件实现性。首先看下面语料:

(58)我差一点就可以回家了。事情都没做完。

(59)美国和大陆,在98年期间差一点就擦枪走火。

(60)差一点,我也成了“万人坑”中的一具白骨。

(61)就差一点,可到家了,请勿随地吐痰。

(62)就差一点……就要像大猴那样崩溃的大哭了。

上述这些例句,不论说话者是否有意图性,都是表示距离目标或是期望,有着一段落差,而这落差只有单向趋近于实现的状况。如下图表示:

和“差一点”相接近的“差不多”则有两种情形,一是对时间、数量、程度的估量计算,表示约略上下的概念,如下面语料所示:

(63)乞讨女孩月入三四千自称和公务员差不多很得意。

(64)短短三四日就已经有成差不多四万人次观看的好片。

(65)办个男女比例差不多的露营,烤肉,体验潜水的活动。

(66)牛奶羊奶营养差不多。

(67)师大到政大差不多30分钟。

这些估量计算,都是上下左右的数量,因此具有双向特征如下图所示。

另外,“差不多”也可以表示,即将或是将要实现的状况。如下面语料所示:

(68)差不多可以交屋了。

(69)到了30岁差不多可以结婚了吧。(70)差不多可以当爸爸了,费曼哥。

(71)差不多完成了搬迁大计。

(72)My Girl~~差不多要大结局啰。

上述都是表示,接近实际情况,但是还是仍然有距离,所侧重的是,已经潜在的动作或是状况,如下图以虚线表示的部分。

综合来说“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意来看,两者呈现互补的情形,并不可以相互替换或是改用。

(三)“差不多”“差一点”在事件真实成立的解读上的差别

上面小节当中,我们曾引述沈家煊(1999)说“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意内容由“事件接近实现”和“最终没有实现”两部分组成,事件接近实现对于“差不多”是主要的,对于“差一点”是次要的;事件最终没有实现对于“差一点”是主要的,对于“差不多”是次要的。

依据这样的看法来说,“差不多”所描述的主要是“接近现实但未到现实”,“差一点”描述的主要是“事件的未完成”,这两者都牵涉到“事件成立的可能性”。我们先以下例中“差不多”作为讨论对象。

(73)把他惊醒,他差不多累垮了。

(74)金融司改制为金融署,后经许多阻碍而胎死腹中,差不多要死掉时,我们又救起来。

(75)是啊,差不多都认识了,住在这里很好,白天跟晚上都很安静。

(76)没有戴安全帽的,大多都有生命危险,若被救活也差不多都残废了。

例(73)-(76)中“差不多累垮”、“差不多要死掉”、“差不多都认识”、“差不多都残废”,实际上都还没有达到事件的已然现象,也就是没有达到目标。另外,从这些句子来说,“差不多”比较倾向于说话者对于过去事件的评估,不论是否具有客观或是主观性,都是说话者对于过去事件情况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当中,并没有所谓的“惋惜”、“侥幸”的讯息。

相反的“差一点”和“差一点+(没)”,在语意上能够突显出“说话者”的意图性。我们先看看前人如何讨论,“差一点”的肯定和否定形式。朱德熙(1959)指出汉语句式中的不平行性如下例:

(77)(a)差一点及格了(没及格)≠(b)差一点没及格(及格了)[7]

(78)(a)差一点修好了(没修好)≠(b)差一点没修好(修好了)

(79)(a)差一点赶上了(没赶上)≠(b)差一点没赶上(赶上了)

(80)(a)差一点死了(没死)=(b)差一点没死了(没死)

(81)(a)差一点输了(没输)=(b)差一点没输了(没输)

(82)(a)差一点摔一跤(没摔)=(b)差一点没摔一跤(没摔)

朱德熙(1980)认为这种不平行性句式使用时有两种制约:一是说话人期望发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二是说话人不期望发生的事情,不论是肯定形式或是否定形式,其意涵都是否定的。他并把该句式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期 望 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 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不期望 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 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

就朱德熙(1959、1980)的观点而论,这种所谓不平行性的句式,基本上来自于说话者本身的观点,亦即客观事件的主观性(subjective)报导。如:“差一点及格了”可以有两种的解释,端需仰赖说话者情境(situation)理解。

“及格”这个事件,不带有任何说话者的主观价值。但是,依据不同的情况、情境,说话者对于客观事件会有主观性的陈述。也就是说这种说话者主观性,表达出说话者的预期(expectation)。

“差不多”和“差一点”具有明显的语意理解差异,亦即前者不带有说话者的期望,而后者可以有说话者的期望或非期望性,并且形式有肯定与否定形式。

根据上述的说法,底下再将“差一点”和“差一点没”做更进一步讨论。“差一点VP”基本上都是表示该原本预期发生的事件,但是终究结果并没发生,如下诸句所示:

(83)曾经在泳渡深潭时不慎卷入旋涡差一点溺死。

(84)却真实地让他以为差一点就跌入了万丈深渊!

(85)这场危险风暴中差一点丢了性命。

(86)听到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我真的感动得眼泪都差一点掉下来了。

例(83)-(86)中“差一点溺死”、“差一点就跌入了万丈深渊”、“差一点丢了性命”、“差一点掉下来了”,就说话者本身来说,他们预期这些事情的发生,但实际上这些事件并没有。

比较有趣的是在理解“差一点+没+VP”时,说话者所带有的预期值为何?我们重先检视先前“差一点+没+VP”的语料,如下例(87)-(89)。

(87)只差一点没和那漂亮女人做成一回好事,他强压欲火……

(88)地理一向很好,但这次她有点失望,差一点没到九十分,可惜多错了一题。

(89)虽然差一点而没挑战成功,但是瑞士人进步而圆熟的思考模式。

例(87)中很明显的说话者预期“那回好事的发生”,但实际上没有发生因为后面接的是“强压欲火”确切的点出事件并没发生。例(88)、(89)也都是同样的情形,说话者都在期望“九十分”和“挑战成功”,但事件都未达成。而这种“反预期”可由“可惜多错了一题”以及转折连词“而”表达出来。整个来说,上述三笔“差一点没”,都是说话者有所预期,但是实际都未达成。

从上所述和朱德熙(1959)的看法相较,我们认为“差一点+没+VP”基本上都有两解,可以解释为“预期会发生”也可以解释为“不预期会发生”,至于哪一样解释是正确的端赖实际的语境及上下文来决定。

综合来说,“差一点没”带有说话者本身的期望,或非期望。这两种情形的存合,如前所述,端赖说话者藉助情境的理解,从而对事情情况作判析。下面再看一笔自省式语料。

(90)我差一点没赶上火车。

例(90)是个带有歧义的句子。说话者带有预期或非预期能赶上火车,但实际发生情形有两种:赶上或没赶上。这个歧义从(91a)与(91b)不同的上下文可以清楚看出:(91)(a)我差一点没赶上火车。我一上车,车子就开了。

(b)我虽然开快车超速赶到车站,但终究还是差一点没赶上那班车。(91a)的情境中说话者以为会赶不上火车,但却让他赶上了在这种情形下很有可能产生一种“庆幸”或“侥幸”的心理。相反地在(91b)的情形,说话者“我”原本预期会赶上车,但结果却没有,因此就会产生“可惜”或“惋惜”的理解。

“差一点VP”可以出现在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或情况接近于发生,但事实上没有发生,或者希望发生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实现了的情境。在这两种情况它都可能衍生有庆幸的会话隐涵。但相反地,它也适用于希望发生的事情或情况结果接近于发生而没有发生,或者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原以为几乎不会发生而意外发生了的情境。后者的情况因此经常会衍生遗憾或惋惜等会话隐涵。底下,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92)差一点死了(没死)。

(93)差一点没死了(没死)。

这两个例子根据朱德熙(1959)的说法是说话者都没死,而一般人的理解也是如此。但这跟我们先前的解释有点出入。根据先前的说法(92)是有歧义的,它可以理解为已死或未死,但为什么在这里会只有“没死”的理解呢?为了了解这点不同,让我们重新检视朱德熙(1959)的例子(77)-(82)。首先我们发现(80b)与(81b)都在句尾有个表示情况已改变的语尾助词“了”,而(82b)虽然没有“了”却有一个表示事件已发生的补语“一跤”,这些成分通常是不会和“没”一起出现的。下面例句中的(b)句不合语法就是因为二者是不能共现的。

(94)(a)差一点没赶上火车。

(b)*差一点没赶上了火车。

(95)(a)差一点跌入了万丈深渊。

(b)*差一点没跌入了万丈深渊。

(c)差一点没跌入万丈深渊。

由此看来如果朱德熙(1959)的语法判断是正确的话(80b)与(81b)的“没”并不是否定“死”或“输”这个动词,而是否定“死了”与“输了”。换句话说亦即表示“死了”与“输了”的事件没发生。既然“死了”与“输了”没发生,那么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还没有死”和“还没有输”。同理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82b)可以理解成“摔一跤”这个事件接近发生但终究没有发生。

(四)“差一点没”的消歧策略

上面的几个小节中,我们曾论述了“差一点VP”与“差一点没+VP”的用法,两者都带有说话者对事情状态的期望表现。“差一点+VP”在理解上没有歧义,表示说话者预期会发生的事件或状态,最后都快要发生却没有发生。然而,“差一点没+VP”就不同了,它在理解上是有歧义的。就拿“差一点没赶上火车”来说,它可以表示侥幸赶上了火车,也可以表示很可惜没能及时赶上火车,先前我们对上下文,如何消除“差一点没+VP”所引起的歧义现象已有所论述,在本节我们再就“差一点就没+VP”中如何消除歧义再做更深入的讨论。为了方便比较,我们把(90)句重复于下面,并和(96)句作比较,如下面所示:

(90)我差一点没赶上火车。

(96)我差一点就没赶上火车。

如前所言,如果单单就“我差一点没赶上火车”来看,那么它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可是如果我们像(90)一样在“没赶上”之前加个“就”,那么例(90)句所呈现的歧义就可以得到消除,这是因为“就”有强调达成预期值的作用。(96)句中使用了“赶上”,因此说话者的预期值明显的是想搭上火这班火车,加了“就”之后更能突显预期值,因此虽然表面上使用了一个否定形式,但实际的理解还是表达了”预期发生事件”(即赶上火车)的事件成立底下,我们再看一组对照例子:

(97)我差一点没考上台大。

(98)我差一点就没考上台大。

例(97)也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事实上已经考上台大,说话者表现“侥幸”的心理状态,其二是事实上没有考上台大,原因在于距离录取分数有些微落差。但是,例(98)里“就”的出现则能清楚的理解,是表示第一种解释,以及连带有侥幸的心理成分。因此,容易造成歧异的“差一点没”否定形式,在教学时可以透过副词“就”的出现,消除理解上的歧义。

五、余 论

综合上面的讨论,我们将“差不多”和“差一点”,做了简单讨论,本文透过语义、语法和语用观点,诠释二个的对比差异,并引导出“差一点没”的造成理解上的歧异,可透过副词“就”或上下文的其他成分消除。

接着我们从说话者角度讨论,二者都带有说话者的期望或是企图,并且呈现与事实相反,或与事实相同,进而表示出“惋惜可惜”或是“侥幸”的语气。另外,我们也指出“差不多”具有双方向性的特征,主要是用于表示时间数量程度的约略计数。就整个来说,在从事华语教学时,“差不多”和”差一点”的区别,可以从说话者本身的意图或是期望,去解释其中的差异。

另外,关于“差一点就没”的理解策略,“就”在“差一点”之前或之后出现,“就差一点(没)”、“差一点就(没)”是否有不同的表现,其共同点及差异是什么,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再讨论,这是我们尚待处理的课题。

注释:

[1]以下称做《辞典》

[2]本文都以汉语拼音标音。

[3]以下称做《八百词》

[4]底下称为《远华》;第二册(A)第三课

[5]底下简称《例释》

[6]“Gestalt”刘宇红、谢亚军(2007)翻译为格式塔,但一般心理学上、艺术造型都译为“完形”代表外形、造型或整体型态。

[7]根据我们的解读,(77),(78),(79)三组的后面句子全都有两解,也就是说(77b)可以理解为“及格了”或“没及格”。至于是哪一个解释则要由上下文来决定,并不像朱德熙所说的只有一种理解。

陈立民:《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

刘宇红、谢亚军:《也谈差不多和差点儿》,《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卢福波编:《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王 还:《差(一)点儿和差不多》,《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

叶德明编:《远东生活华语》(第二册A本),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出版,2001年。

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

朱德熙:《说差一点》,《中国语文》,1959年第9期。

Comparative Illustration of Chinese“Chayidian(差一点)”and“Chabuduo(差不多)”Based on Cross-Strait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Ontology of Language

CHEN Sunglin&TSAO Fengfu

(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 China;Tsinghua University,Xinzhu 30013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orientation”and“expect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emantics of the constructions“Chabuduo(差不多)”and“Chayidian(差一点)”in Chinese.The preliminary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two constructions are determined by speaker orientation.Moreover,the construction“Chabuduo(差不多)”allows to measure words while negation“Mei(没)”and action verbs are grammatical in“Chayidian(差一点)”.

expectation;gestalt;situation;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H146

A

2221-9056(2017)05-0632-11

10.14095/j.cnki.oce.2017.05.007

2016-03-01

陈菘霖,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助理教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法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闽方言、词汇语意学。曾在《汉语学报》(华中师大)、《中国语文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华语文教学研究》(世界华文学会),发表数篇文章。Email:linguisticschen@xmu.edu.cn曹逢甫,台湾清华大学语言所博士导师/教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闽客方言语法、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汉语教学研究。曾在《语言暨语言学》、《中国语言报》(JCL)、《中国语文》、《汉语学报》、《JCLTA》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近五十篇文章。Email:fftsao@mx.nthu.edu.tw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国际化与教师跨文化交际之课程研究Z0210502。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给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文中错误,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语意歧义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卢曼理论中“Semantik”一词的翻译问题:语意/语义还是语义学——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探讨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