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现状及思考

2017-08-09 01:19:03海常慧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华语华文本土化

海常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郑州450002)

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现状及思考

海常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郑州450002)

文章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现有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对文献从发表时间、作者、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研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研究者包括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研究的教材从东南亚向其他华语区域扩展等。分析表明,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视角不够开阔,研究深度不够,与华语研究结合不够等方面,最后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建议。

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现状

一、引 言

随着华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壮大,海外华文教材本土化的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对教材‘当地化’或‘本土化’问题的共同关注,反映了人们对华文教材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如何体现具体教材的本土化,则成为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陈晓蕾,2015)。本文主要关注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研究情况,并对其进行探讨,希望为关注本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方面。我们在知网检索并甄选后,共得到26篇与词汇本土化研究相关的文献。其中期刊文章14篇,硕士论文9篇,博士论文3篇。专门以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为研究对象的仅有2篇,其它均是涉及,具体情况将在下面呈现。

二、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文献统计

(一)文献的发表时间及数量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对上述文献从发表时间及数量上进行统计,如图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研究基本从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逐渐增多,基本呈增长趋势,无论是从开始的时间还是从文献数量,都说明了对教材本土化的细化研究或深入研究刚刚开始。

图一 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统计

(二)文献作者的单位或国籍统计分析

为了解关注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学者们的情况,我们对文献作者的单位或国籍进行统计。作者来自大陆的为17篇,占65%;作者来自大陆以外的为9篇,占35%。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仅国内学界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已经开始关注,国外学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其中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陆学者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多,这应与大陆作为海外教材的主要编辑及出版地有直接的关系。

(三)文献中关注的教材使用区域统计分析

图二中的“海外教材”指对海外多部汉语教材进行研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区域使用的教材。如蔡丽(2002,2003,2004)研究的对象是编写者为不同华语社区的海外6部教材,周小兵等(2014)考察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三地出版的3部教材。从图二可以看出,对东南亚华语社区的教材开展的研究是最多的,也延伸到了亚洲以外的美国、俄罗斯。陈晓蕾(2015)通过对海外华文教材研究状况分析,发现“21世纪之后,华文教材研究所关注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以东南亚其它国家如泰国、印尼、柬埔寨、缅甸、菲律宾等国华文教材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教材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多,美洲华文教材继续受关注”。我们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文献的微观分析也静态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图二 文献中海外华文教材使用区域统计

(四)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在26篇文献中,直接研究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仅有2篇,即邵洪亮(2010)、叶俊杰(2011)。其它24篇文献仅是涉及到词汇本土化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第一,研究教材词汇选取,共5篇;第二,研究教材话题及词汇调查,共3篇;第三,研究教材本土化,共10篇;第四,研究本土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3篇;第五,研究教材的语言变异,1篇;第六,研究教材的文化意识,1篇;第七,研究华语教学当地化(本土化),1篇。

图三 文献研究内容分类统计

三、文献中海外华文教材中词汇本土化情况分析

(一)文献中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含义研究

文献中对何谓海外华文教材中的词汇本土化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在分析教材时,研究者普遍认为增加本土化词汇就是教材本土化的一种体现。何谓“本土化词汇”,只有叶俊杰(2011)在分析马来西亚华文课本时指出“本土化词汇在本文中指的是能够反映马来西亚社会特点的词汇”。邵洪亮(2010)则从汉语区域变体的角度把教材中出现的本土化词汇称为“区域词汇”。

(二)文献中的教材情况统计

范常喜(2012)提到“尤其是2005年以后,国际汉语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他在统计教材的出版时间时把其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2001-2005年、2006年至今,具体数据如下:

图四 范常喜(2012)全球华语教材统计

我们根据范常喜的分类对所搜集的相关文献中研究的教材做了一个统计分析,不同之处在于统计教材数量的单位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整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文献中教材的年份及数量统计

图五 文献中提及的教材的年份比重统计

通过图五,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的教材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6年以后,这与范常喜(2012)统计的华语教材数据是相一致的。我们把图4与图5合并,两种结果的一致性更加明显,如下图:

图六 图四与图五的对比结果

(三)文献中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相关情况

学者们在分析教材中的词汇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对教材中词汇本土化的态度;第二,对教材中词汇本土化程度进行分析;第三,对教材中出现的本土化词汇进行分类;第四,对词汇本土化方式及涉及方面进行研究;第五,在分析教材词汇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词汇调查;第六,提出本土化的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第七,对教材编写词汇本土化提出建议。

1.对教材中词汇本土化的态度

郭熙(2008)认为“在探讨华文教学的当地化,词汇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周小兵、陈楠、梁珊珊(2014)通过调查,“采用Likert7级量表,要求使用者对本土化方式的编写重要性评分”,“将本土化方式分为‘一般重要’‘重要’和‘非常重要’三级”,其中一个观点为“除‘成就文化’外,上述本土化方式平均分都高于4分,说明对海外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方式是有必要的”。

我们通过文中列出的本土化具体方式及重要程度分级,发现在“社会文化习俗”本土化方式之一在“人名、地名、食物、节日”等方面选取“本土词汇”的调查得到的平均分是5.8,根据文中的等级标准,属于重要程度。

邵洪亮(2010)通过对华文教师的调查,结果是“几乎所有教师对教材中的新加坡区域词汇持包容态度并予以正面评价”。

通过上述两位学者的调查,可见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进行本土化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2.对教材中词汇本土化程度的态度

学者们在分析教材词汇时,都对教材中出现本土化词汇持肯定态度,但对词汇本土化程度的态度却并不相同,主要有两种:肯定的态度和批评的态度。

持肯定态度的如蔡丽(2002)、方丽娜(2010)。他们对教材出现本土化词汇情况进行了如实描述,并表明了态度,如蔡丽(2002)认为是“结合了学生学习与生活背景选词”,方丽娜(2010)则对编入教材中的本土化词汇展现了期待,“期能切合实际运用的需要,展现爱国爱乡和跨文化的热情和胸怀”。

持批评态度的如李毓贤(2009)、梁焱(2011)、罗宇(2013)。李毓贤(2009)在分析泰国的海外华文教材时认为“选入‘本土化’的词语数量太少”,梁焱(2011)在分析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华语教材时认为一些教材没有“充分考虑海外背景,没有考虑对海外文化相当重要的词汇”,罗宇(2013)在分析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时认为一些教材在词汇选择上“本土化处理不足”。

邵洪亮(2010)通过对37位华文教师的调查,“36人中有20人赞成在新加坡本土作品中完全保留区域词汇,16人认为对于新加坡本土作品中的区域词汇应该视情况区别对待”。

学者们对教材词汇本土化程度不同态度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词汇本土化的程度本身并不好把握。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们只是对教材中出现了本土化词汇进行了肯定;在持批评态度的观点中,学者们只是用“太少”、“不足”等词语描述,都没有给出一个可用来衡量教材中出现本土化词汇的量化的标准。

3.对教材中选取的本土化词汇进行分类

学者们对教材中选取的本土化词汇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两个角度:词的意义、词义兼词形。

从词的意义角度分类的如下表:

表2 本土化词汇的意义分类统计

作者 分类数量(类) 分类内容叶晓萍 10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的专有名词、介绍中国传说人物的专有名词、介绍中国历史朝代的专有名词、介绍中国节日食物与文化的专有名词、介绍马来西亚人物的专有名词、介绍马来西亚民族的专有名词、介绍马来西亚国家与地名的专有名词、介绍马来西亚民族庆祝节日的专有名词、介绍马来西亚本地水果的专有名词、介绍马来西亚国花的专有名词吴峰 23国家民族特征、河流、宗教、季节、历法、体育运动、商业机构、动物、大学、动作、交通工具、国花、王室的代表颜色、特色称谓、城市和地区、华人华侨、物产、王室、历史王朝、水果、节日、饮食、著名景点

从词义兼词形角度分类的如下:

表3 本土化词汇的词义兼词形分类统计

我们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分类最大的不同是,从词义的分类只是针对本土词汇出发,而词义兼词形的分类是把大陆普通话词汇与当地词汇相比较进行的分类,把华语研究的成果应用在了华语教学中。尤其是邵洪亮(2010)的分类,他把对华语的词汇分类运用在华语教材中的词汇分类中,这是华语研究应用在华语教学研究的一种很好的结合。

4.对词汇本土化方式进行研究

周小兵、陈楠(2013)比较了“一版多本”教材与海外教材的本土化,发现“‘一版多本’词汇本土化改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替换和删减,共涉及6个方面”。“海外教材的词汇本土化涉及7个方面(多了‘运动’)且数量较多”。“本土化词汇的数量和范围,海外教材均超过‘一版多本’”。

5.在分析教材词汇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词汇调查

杜玲红(2012)针对泰国中学生,买春雪(2013)针对缅甸初级汉语学习者,陈雯霓(2013)针对缅甸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分别进行了本土化词汇的调查和统计,都得到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词汇,以期对本土化教材编写提供帮助。

6.提出本土化的对外汉语词汇大纲

甘瑞瑗(2004)以韩国为例提出了国别化“对韩汉语教学用词表”,这篇博士论文已经以《“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为题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孙红(2009)以泰国为例提出“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用词表”。廖静远(2013)以美国为例提出了“对美汉语词汇大纲(初级)”。

7.对教材编写词汇本土化提出建议

学者们通过对教材或教材词汇的分析,认为在编写教材时,应“涉及”或“增加”本土化词汇,持这种观点的有黄金英(2011)、买春雪(2013)、陈雯霓(2013)、陈萍(2014)等。

四、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研究的思考及建议

通过以上对文献中教材词汇本土化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学者们对词汇本土化问题已经开始关注,但需要深入和细化。具体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研究中对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标准问题没有关注。根据文献分析,海外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的标准不明确,没有层次,不分区域。比如在数量或比重上,一方面,学者们对词汇本土化持支持态度,并有学者研究并制定了本土化对外汉语教材用词表,明确给出了本土化词汇的数量及比重。另外一方面,学者们也表示教材中的本土化词汇要适当,但却没有提出标准。

第二,海外华文教材词汇研究与华语研究结合不够。华语词汇中关于社区词、区域词的概念已经提出并在学界得到认可,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但在研究海外华文教材词汇的文献中,除了祝晓宏(2008)、邵洪亮(2010)、周小兵等(2015)等少数学者采取华语词汇的研究成果外,其他较多研究者并没有采纳华语词汇的研究成果。如没有运用社区词或区域词等术语,而是另造新术语;另外在对本土化词汇的分类时也多是研究者按照自身标准进行了意义分类。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确立海外华文教材编写词汇本土化的标准。我们认为,海外华文教材编写收取本土化词汇是有必要的,但要有层次性、区域性、阶段性、适量性。

层次性指词汇本土化是有两个层面,一层是反映本土的社会、文化等普通话词汇,第二层是反映本土社会文化等的本土产生的词汇。

区域性与层次性联系较紧密,指根据华语社区的成熟度来确定海外华文教材编写选取本土化词汇的程度,因为华语社区的华语发展状况并不平衡,如东南亚的华语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那么可以考虑本土化程度高一些,即第一层和第二层词汇都选取。

阶段性是根据学习阶段,如初级、中级、高级等,或小学、中学、大学等确定本土化词汇的难度、数量。黎景光(2012)通过对东南亚主流小学华文教材课文用词的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华文教材用词用语基本以规范用词为主,较少出现东南亚地区特色词”。郭熙(2008)则认为“如果基础阶段只教通用词汇,可能会导致一些当地常用词不能出现,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学过的用不上,要用的词又没有学过,影响学生基础阶段的华语交际活动的开展”。

适量性就是指选取本土化词汇要控制数量,教材不能全部选用普通话词汇,也不能毫无标准把本土化词汇全部选进教材。郭熙(2008)提到要“防止当地化过当”,因为“当地化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华语教学,当地化过当会影响到华语内部一致性的培育,进而影响到华人社会的沟通”。只是适量性的“适量”是多少,这个标准又和前面三个原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是互相交叉的。如郭熙(2008)就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出现一些“当地常用词”,这个就是适量性原则在阶段性原则中的体现。

这四个原则并不是毫无关联,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的。如层次性原则与区域性原则的紧密联系,层次性原则也体现在阶段性原则中,适量性原则也与阶段性原则密不可分,因此四个原则的关系,以及具体四个原则在编写中分别占多大比重等这些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海外华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在词汇选择方面或许已经体现了这几个原则,但是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并没有涉及或没有提出,我们提出这四个原则,希望能为以后的教材本土化研究提供借鉴。

第二,华文教材词汇本土化应与华语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或者两者应该产生互动关系。华语教材属于华语教学的一部分。郭熙(2006)、周青海(2008)、李如龙(2011)都从华语研究对华语教学的重要性角度入手,提出应加强华语研究,如郭熙(2006)认为“加强华语研究,对于华语教学研究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反过来,我们在对华语教材本土化进行研究时应有所依据,即以现有的华语研究作为指导,让海外华文教材编写有理论的支撑,就相当于有了稳固而坚实的基础,海外华文教学才会越来越好。

蔡 丽:《海外华语教材词汇分析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蔡 丽:《海外华语教材选词特点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蔡 丽、贾益民:《海外华语教材选词共性分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陈 萍:《对外汉语教材国别化研究及启示》,《语文建设》,2014第8期。

陈晓蕾:《海外华文教材研究状况述评》,《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2期。

陈雯霓:《缅甸外国语大学汉语教材话题及相关词汇调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杜玲红:《针对泰国中学生的汉语教材话题及相关词汇的调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方丽娜:《国别化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以<悦读华文,细品文化>为例》,《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2期。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郭 熙:《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

郭 熙:《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

黄金英:《缅甸小学本土化汉语教材建设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李如龙:《华语的研究与华语的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李思慧:《马来西亚国小华语教材字词文化对比分析》,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李毓贤:《面向泰国高校初级汉语教材词汇选编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廖静远:《对外汉语词汇大纲本土化初探》,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梁 焱:《海外汉语教材“文化意识”的考察与思考——以俄罗斯、中亚地区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第4期。

林凯祺、何富腾:《说马来语学生的汉语教材——以砂拉越大学为例》,《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3期。

罗 宇、张 丽、姜 蕾:《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本土化情况考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

买春雪:《缅甸初级汉语教材话题及相关词汇的调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邵洪亮:《新加坡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汇及其教学处理》,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10年。

孙 红:《面向泰国汉语教学“国别化”词表的研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吴 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课本中华文化词汇与本土化词汇的计量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第2期。

叶晓萍:《对马来西亚国民小学教材<国小华语>的调查与思考》,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周清海:《华语研究与华语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周小兵、陈 楠:《“一版多本”与海外教材的本土化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第2期。

周小兵、陈 楠、梁珊珊:《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方式及分级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周小兵、陈 楠、郭 璡:《基于教材库的全球华文教材概览》,《海外华文教育》,2015第2期。

祝晓宏:《新加坡<好儿童华文>教材的语言变异及其成因——多重认同视野下的观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es and Thinking on the Localization of Vocabulary in Overseas Chinese Textbooks

HAIChanghui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 China)

A survey of the articles focusing researches on the localization of vocabulary in overseas Chinese textbooks in CNKI leads to the following findings:1)there has been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search articles in this field.2)The researchers are not only from themainland butalso from overseas.3)The scope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has been expanded.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blems exist with current research including the limited scope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subjects and not compact with research of Huayu.Finally,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posed.

Chinese textbook;localizing of vocabulary;overview

H195.4

A

2221-9056(2017)05-0623-09

10.14095/j.cnki.oce.2017.05.006

2016-03-11

海常慧,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mail:sunny.12.rain@163.com特别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文中错误,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华语华文本土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34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电影新作(2014年5期)2014-02-27 09: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