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多来源品种研究

2017-08-08 03:02秦金山齐亚瑞陈文乐周秀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败酱草苦菜本草纲目

秦金山,齐亚瑞,陈文乐,周秀梅

(1.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3.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神州药房

败酱草多来源品种研究

秦金山1,齐亚瑞2,陈文乐2,周秀梅3

(1.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3.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1]。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有经典汤头“薏苡附子败酱散方”[2]。败酱草的使用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很大差异,调配处方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开展败酱草的品种研究和商品调研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败酱草本草考证

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描述“败酱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吴普本草》败酱项下在性味增加了“咸,微寒无毒”,功用增加了“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别称增加了“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长环境改为“生江夏川谷”。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药用部位,即以根部入药。还注明了采收季节和干燥方法“八月菜根,曝干”[3]。唐代《新修本草》中除保留以上的描述外,另增加了形态和气味的描述,并引出败酱之名的由来是“因其气如败豆酱,故以此为名”[4]。到了宋朝,苏颂撰写的《图经本草》增加了产地“江东”,在形态上增加了“花黄,根紫色”的描述,并首次将张仲景的“薏苡附子败酱汤”收入其中,其绘图尚存,能让人更准确辨认,从文字和药图可知,所记述的江宁府败酱应为黄花败酱,并明确其药用部位为根部[5]。宋朝唐慎微所撰集的《证论本草》中,败酱项下基本上沿用了《图经本草》中对败酱的描述。附图也是选用的江宁府败酱,只是增加了一段“日华子云:味酸,又名酸益。七、八、十月采”[6]。《证论本草》自1108年刊行以来,虽经几次改版,但内容基本一致,前后影响中国本草研究和应用达500年,直到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出版。虽说《本草纲目》很大一部分源于《证论本草》,但是在败酱这一品种项下,首次在《本草纲目》出现了“苦菜”这一别称[7]。《本草纲目》自问世以来,先后刻印过几十种不同版本,单就附图之异同而言,大抵存在金陵本、钱本和张本3种不同系统的图版。从3种不同系统图版的《本草纲目》上看败酱草,3个版本同一药物,3种图版,图形各异,由药图反映出来的品种各不相同[8]。根据《本草纲目》封面或牌记、题款、序文、文字校勤、药图、附刊医术、框栏行款纸墨综合研究,除祖本金陵本外,可将已知《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大致分为江西本、钱本、张本[9]。从文字描述和药图结合来看,金陵本记述的败酱品种应是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江西本记述的文字为白花败酱,而图近似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综合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败酱应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和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

2 败酱草多来源成因探讨

从已知的文献资料来看,随着败酱草的药用部位由根部变为全草,其名称由败酱变为败酱草,其品种在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a oleraceus L.)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但北败酱(苣荬菜)和苏败酱(菥蓂)作败酱草入药应是本草传承中品种的误用。

自“苦菜”一名出现在《本草纲目》败酱草项下后,其后的本草书在败酱草条目下使用“苦菜”一名频率渐高,有的甚至直接称败酱草为苦菜。《本草纲目》影响较大,其刊行不久朝代更替,满清入关,关外文化的进入可能使得苦菜成为了败酱草,并逐渐形成习惯。清朝医药大家张隐奄曰:“败酱,俗名苦菜,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热火疮赤气,而疥搔疸痔,马鞍热气皆为火热之病,马者火畜也”[10]。《金匮要略》方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亦主肠痈而消热气。张隐奄所撰写的《伤寒论浅注》传播久远,其“败酱俗名苦菜”一出,使得败酱草和苦菜的关系更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体。徐大椿在论述败酱时说:“败酱,一名苦菜。性味苦寒,泻热解毒,破血排脓,为外科专药,取根苗用”[11],这里所述败酱草药用部位为全草,这似乎是苦菜成为败酱草的又一原因。苣荬菜一名最早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古代有称“苣荬菜”为“苦苣”之说,其又名苦荬菜、野苦荬等[12],与苦菜都有“败酱草”之称。在北方,民间将苣荬菜称为“苦菜”,并将其作为蔬菜食用,结合纲目记载的败酱草又名苦菜,因而很容易把苣荬菜当作败酱草使用。

据1977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记载,在菥蓂项下,新添加了苏败酱这一别称[13]。苏败酱(菥蓂)为何会作为败酱入药,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还无法准确诠释其原因,推测可能源于其别名和果实。过去大多是口口相传,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方言,从菥蓂的使用地区看,为古吴之地,败酱有一别名“马草”,菥蓂有一别名“马辛”,考虑到吴语的发音,很可能是“马草”和“马辛”这两个别名的发音使得“马辛”的菥蓂变成“马草”的败酱,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另一方面,菥蓂的果实形状与败酱属多种植物果实相似,可能导致南方地区以菥蓂作败酱草用。

3 市售败酱草饮片现状

为了弄清市售败酱草的品种情况,我们通过医院、药店、诊所及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饮片样品的收集和鉴别分类,并通过统计分析将败酱草的来源种类、应用区域进行了归类。在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上看到商家在饮片的袋子上标有“南败酱(苏败酱)、北败酱、臭败酱(败酱)”的牌子(照片),与商家交流,会问买者欲往哪里交药,根据各买家提供的地方给予不同品种的药,说明不同地方其使用败酱草的品种不同。从药材饮片的源头,可以看出败酱草使用混乱现象严重。从收集到的饮片样品来看,主要是败酱草和苣荬菜,菥蓂很少,见表1。

表1 市售败酱草的品种与数量

由收集到的饮片品种与不同的地方性药材标准可知,败酱草和苣荬菜的使用量所占比例较多,分布地区较多。南方人常把菥蓂作为败酱草入药,具体地区有上海、江苏、河南,安徽部分地区也有使用,香港也有以菥蓂作败酱草使用的习惯。

北方多用北败酱(苣荬菜),南方部分地区使用苏败酱(菥蓂),败酱草的使用在南北地区都有。

4 不同市售败酱草形态比较

败酱、北败酱和苏败酱分别来源于败酱科、菊科和十字花科,见表2。

表2 不同来源败酱草形态特征比较

5 败酱草的药用状况

败酱草处方使用情况见表3。

表3 败酱草处方使用情况

笔者在所开处方的医院购买了败酱草,经鉴别,所得败酱草品种为菊科植物苣荬菜,并非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

6 败酱草的临床应用

败酱草处方以治疗痤疮、粉刺类病症为主,其处方配伍情况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经典名方败酱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败酱汤[14](单味败酱草为方)基本未被使用,有1个处方中含有败酱散中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有37%的处方中含有薏苡仁、败酱草这两味药,大多数处方趋于复杂化、多样性,在处方中出现较多的与之配伍的汤头是清热解毒汤和湿热汤。笔者在所开处方的医院购买到的败酱草是菊科植物苣荬菜,而张仲景的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所使用的败酱理论上应为败酱科败酱,二者非同一物,并且同一张药方,如果购药地方不同,同一药名得到的药材可能不同。

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成方制剂中,有10个处方中含有败酱草,其中有4个要求败酱草为北败酱,其余6个没有特殊标注,笔者认为应该是败酱科败酱。菥蓂作为一味中草药被药典收录,在成方制剂中 ,有4个处方用到菥蓂[15]。可见菥蓂与败酱应为两种不同的中药材。

7 结 论

经本草考证,败酱草的正品应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北败酱和苏败酱作败酱草使用沿用至今实属误用,长期混乱使用导致败酱草这一中药材的规范使用标准难以定夺。

通过对9个省份,30多处权威医院、药店及诊所的市场商品调研,得知不同地区所售败酱草品种不同,同一地区所售败酱草的品种也不同。虽然各地都有不同的地方性药材标准和药典统一标准,但每个地方的所有商品都不是单一的,难以统一。

从临床应用来看,通过对9400多份处方的统计,虽然败酱草的使用比例很小,但处方量的基数很大,所以败酱草的临床使用量也很多,而当下医生不一定了解中药商品情况,药师不一定懂医,从医生所开处方中的药到药师给患者抓的药,就有可能是同名不同药。

在临床使用中,败酱、北败酱和苏败酱都有清热解毒功能,在这一功效下,3种科属的药材似乎可以互相替代。但是就其化学成分而言,黄花败酱、白花败酱、菥蓂、苣荬菜的有效化学成分都不相同,故临床使用量可能会有不同。因而,在现有条件下,每张处方都应标明所用败酱草到底是哪一种,如果只写败酱二字,在不同的地方买药,所得药材就有可能不同。

1977年版《中国药典》曾收录败酱草,且是败酱科败酱,同时也收录了菥蓂,并说其又名苏败酱。两种药材同时被收录,说明它们在使用标准上应加以区分,不应该随意混用。而2015版《中国药典》中只收录了菥蓂,在其项下未标明别名苏败酱,想必是由于败酱草混乱使用现象严重,但又没有好的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从不同科属败酱草的使用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多用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以及菊科植物苣卖菜,南方多用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及十字花科的菥蓂,有明显的南北地方差异。在此情况下,考虑到因地制宜,可以从地方性药材标准做起,不同地方可以允许使用不同品种的药材,但地方药监部门应严格把控药材的市场,各地遵守相应的地方标准。而对于有地区差异且没有全国统一使用标准的其他药材,应详列清单,以供专业人员正确调配药材。

结合药材推广、考虑中药材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制定一个供全国范围内使用的药材标准,《中国药典》应重新收录败酱草,败酱科败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南北地方用药习惯可以在新的药材标准指导下改变并走向正轨,此举除了可解决败酱草使用的混乱局面,还有利于中药材标准的完善。

[1] 黄奭辑. 神农本草经.北京[M]: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188-189.

[2]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M].上海:上海文新书局代印,光绪丙午年仲冬月.

[3] 吴普. 吴普本草[M].尚志钧等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 苏敬. 新修本草[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18.

[5] 苏颂. 图经本草[M].胡乃长,王致谱辑注.蔡景峰审定.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7.

[6] 唐慎微. 证论本草[M].尚志钧等校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35.

[7] 李时珍. 本草纲目(第2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052-1053.

[8] 谢宗万.《本草纲目》图版的考察[A].见:中国药学会药史学会编.李时珍研究论文集[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5-199.

[9] 马继兴,胡乃长.《本草纲目》版本的考察[A].中国药学会药史学会编.李时珍研究论文集[C].见: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3-144.

[10] 张隐庵,叶天士,陈修园. 本草三家合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2.

[11] 徐大椿.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M].伍悦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04.

[1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4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5.

[1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349-350.

[14] 孙真人. 千金翼方[M].上海:上海中原书局,1915:卷六,10.

[1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5.

R282.5

B

1004-2814(2017)06-0737-03

2017-01-20

秦金山

猜你喜欢
败酱草苦菜本草纲目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苦菜与黄土地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基于数据挖掘含败酱草中成药组方规律研究
治疗热毒疮痈的良药——败酱草
苦菜的五种做法
孟夏苦菜秀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