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
《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虽只有1229个字,但却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师生关系等多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况和阐释。穿越过几千年的岁月,在现代教育进入3.0的时代里,《学记》因其精要的论点和深刻的见解,让人越读越感到有价值,越品越觉得有意义。其中对于教师的论述如一道光芒映照着当今教师的核心素养,帮助我们逐渐理清一名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一、幼儿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教师要知道教育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才可以去当别人的老师。知道教育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就是懂得教育原理,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这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给教师制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标准。
首先要掌握了解教育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谓“教之所由兴”,即“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教师在教育儿童时,要估计到儿童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和不良行为,预先采取防范措施,这叫防患于未然;掌握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这叫及时跟进;遵守规律,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教育,这叫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互相观摩,取长补短,这叫团队学习。教师能知晓并践行这四点,教育必兴。所谓“教之所由废”即“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是指教师在儿童不良倾向已经发生之后才去做教育引导,就会引起反感,会很困难;错过最佳学习时期,就会事倍功半;如果教学急功近利,或杂乱无章,教学就会陷入混乱而不能获得成效;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切磋琢磨,思路就会狭隘,见闻就不广博;如果交友不慎,行为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染上不良嗜好就会荒废学业。预防为主、适时而教、循序渐进、团队学习这四个教育原则永远引领教师去做正确的教育事、正确地做教育事。
其次要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心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教师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儿童的缺失。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不同儿童的特点,要“知其心”,了解儿童的学习心理,才能“长善救失”,即结合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具体的心理状态,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
第三, 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学记》强调作为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所教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否则,就不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不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也不能够从容自如地应答儿童的疑难问题。
二、幼儿教师要有专业的能力素养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学记》以“善歌继声、善教继志”说明教师的影响力在于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修为上。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既指能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能力,如琴棋书画的能力;更指能通过教育达到启心智、明事理、促发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学记》中强调的教师的“善教”。
“善教”之一为“喻”。《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善喻也”,“喻”就是启发引导,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是指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而不是牵着儿童的鼻子走;要鼓励而不是压抑儿童的思维活动;要启发儿童打开思路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引导而不强迫,师幼关系才能和谐融洽;鼓励而不压抑,学习就会顺利容易;启发而不灌输,儿童才会独立思考。“喻”的本质就是现在强调的“以儿童为本”,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主动学习、鼓励儿童主动思考才能支持儿童的主动发展。
“善教”之二为“问”。《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讲究策略,应当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从易到难,步步深入,以帮助儿童理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尤其幼儿教师的提问更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有引领、有启迪。
“善教”之三为“答”。《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 善于回答学生提问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 这就是说教师的应答应有不同的大小、深浅和难易程度。幼儿教师的应答适宜体现在师幼互动的和谐有效上,常常可从师幼互动中判断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高低。
“善教”之四为“言”。《学记》中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教师的讲解要简单而透彻,精微而妥帖,举例不多而诱导恰当。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语言表达的简约性、流畅性、其准确性、巧妙性、启发性直接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好的语言学习范本和环境,是以“会说话”成为幼儿教师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素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学记》中的这两段话既是说掌握了多种教育方法的人才能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当一名优秀的教師才能做好官长,能做好官长才能做好一国之君,所以教师是可以教人“治国、平天下”之道的人。又接着说德行很高的人不仅仅能担任某一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某一件事物,最守信用的人不立约就能守信,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却能每年四季轮回,懂得这些道理,就知道做事情要把握本质,从根本入手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身教重于言教,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幼儿教师更需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儿童的成长树立好榜样,真正体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教师精神。
良好的师德素养体现为爱岗敬业的精神。《学记》中鞭挞了一些不合格的教师:“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这样的教师不看对象,不研究教学方法,只会照本宣科,不顾及儿童的能力培养,不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果磨灭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师自身素养低下,不钻研教学,不关爱孩子,教学无诚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
良好的师德素养体现为教学相长的境界。《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来说,即使有极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其中奥妙。因此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因此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既要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又要虚心好学,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尤其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技术,幼儿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一个师幼双方不断提高、共生共赢的成长过程。
良好的师德素养体现为教育信仰的追求。“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开篇这段话就指出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要有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告诉我们对于个人而言,教育也是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由此也看得出教育对于治国安邦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内心培植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天,站在新时代的视角去品读《学记》,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教育魅力,它犹如一束引领教师成长的光芒,指引我们的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