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思维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7-08-07 23:47徐伟俊
关键词:文体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徐伟俊

(浙江省松阳县叶村乡中心小学)

基于文体思维的阅读教学策略

徐伟俊

(浙江省松阳县叶村乡中心小学)

文体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思维中的核心思维。基于文体思维解读教材,准确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形式和表达特色,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关注语文本体性知识,教学策略的运用因文而异。在文体思维的引领下,阅读教学将真正回归语文本位。

文体思维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文体”,也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等。“文体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思维”中的核心思维。基于“文体思维”,关注表达特色,从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是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那么,文体思维如何有效指导阅读教学实践呢?

一、基于文体思维,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小学阶段,我们通常不提文章体裁,不提文体样式。因为,课程标准的分类也比较笼统,而且是到了第三学段才提出“文体”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文体教学目标进行弱化。只有基于文体思维,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才不会出现随意性和碎片化倾向。

(一)基于文体类别,明确学段阅读目标

2011版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课标》在阶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很明显,新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文体样式类别作了大致上的区分,粗略地将其分为四类,即叙事性文本、诗歌文本、说明性文本以及较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课程标准中,文体意识的灌输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趋势,教材文本中各类文体特征也由低到高呈现得越来越清晰。

(二)把握文体特点,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准确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关乎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基于文体思维解读教材,不同文体的结构形式和表达特色才能准确把握,如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童话的想象、说明文的科学严谨、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思维的跳跃等。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体现文体特质,凸显文章的表达特点。下面列举几篇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目标来说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鲸》是说明文,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尝试运用“抓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说明文安排材料的特点,了解作者多角度选择材料说明事物的特点。

(2)了解说明性文章常用的说明方法。重点学习“假设、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3)试着运用说明方法,描述相关的事物,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穷人》是小说,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初步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咀嚼省略号的用法,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质。

(3)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二、基于文体思维,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教什么?翠峦先生说“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潘新和教授主张“建构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大家普遍认同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不是学习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进行运用。

不同文体决定了它在话语体式和结构形式上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学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基于文体思维选择教学内容,能更容易且更准确地选择语文本体性知识来展开教学。

(一)梳理教材编排,重组教学内容

现行教材中,各类文体零散分布,以散文和记叙文居多。粗略统计,部分文体数量如下:古诗文65篇,童话48篇,说明文41篇,小说24篇,儿童诗歌16篇,神话8篇,寓言7篇,文言文4篇。梳理每类文体的总体编排情况和具体分布情况,有利于教师树立文体意识。

纵观各类文体的教材分布,大多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组合单元,特别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人与自然”“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等专题,在小学各年级反复循环。少数单元关注了文体特征,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童话”,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说明性文章”,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等。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取让选文按文体归队,或者增添文体类似的文章,重组教学单元,或者借助群文阅读方式,让文体焕发光彩。如,薛法根老师曾重新排列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个单元的26篇文章,组合成6个单元:事物类记叙文、事件类记叙文、人物类记叙文、事理类记叙文、科普童话和诗歌等。

致力于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蒋军晶老师,常以文体特征组合群文。如,他的群文阅读经典课例《创世神话》的组合线索就是“体裁”。教学中,他选用了7个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让学生读同一体裁的文章,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不畏艰险、法力无边的大神?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把远古的世界想象成一个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想象最后是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整合等阅读策略,发现了创世神话这一类文章的共性,体会了神话文体表达上的奥秘。在群文比较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基于文体特征,选择教学内容

文章是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和语体特色等都有着显著的差别。

表一:几种文体的比较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关注文体特点,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基于文体特征,关注表达技巧,选择教学内容,可以让我们研读教材的思路更加清晰。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呢?表达方式和方法,如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表现手法,如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衬托、点面结合等;篇章结构,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先总后分、承上启下、悬念设置等;材料安排,如主次、详略等;表达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逻辑顺序等。

不同文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鲸》的教学中,笔者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学段要求,选择了这样三个板块的学习内容:第一,抓住课文的要点;第二,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第三,试着将这些说明方法加以运用。这三个板块的设计淡化了文章的内容情节,实现了从教《鲸》转向了教说明文的转变,学生通过文本例子的学习,习得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小说依靠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篇幅往往较长。它还通过细腻、深入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小说的教学,则要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描写,了解小说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推动人物性格形成的,等等。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但常常被当作真人真事的记叙文来处理,课文的教学价值常常被异化为歌颂老支书临危不乱和不徇私情的精神。基于小说的文体思维,则可选择以下教学内容:第一,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学会把握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感受山洪暴发时的环境描写,认识老支书的人物形象;第二,根据微型小说的表达特色,学会鉴赏文本的表达特点:以精练的词句凸显危机情境,巧设悬念激发阅读趣味,借助侧面描写、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品质。

三、基于文体思维,有效选择教学策略

“文体有别,教法各异”,阅读每一种文体,有每一种文体不同的方法。教学每一种文体,也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逐步帮助学生从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语文本体性知识,提高阅读效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践,笔者对部分文体的基本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

表二:不同文体的基本教学策略

小说故事的一波三折,人物形象的生动传神,环境描写和细节刻画细致入微1.揣摩典型环境的营造;2.把握情节推进的技巧;3.领悟人物形象的塑造诗歌语言凝练,节奏感强,韵味足;情感丰富、含蓄;内容跳跃性强,想象丰富1.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诗歌大意;2.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体会情感;3.结合诗歌的意境展开想象

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神话的神奇色彩,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一重要思维品质很好的媒介。神话给了儿童想象的空间,因而,整体的听讲复述神话故事,朗读想象神话的神奇是神话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选择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课堂学习任务之一:故事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到“神奇”?提示:先说说故事先后讲了哪些内容?再画出你觉得神奇的语句,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出神奇的味道(读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抓住神话这一文体的主要特点展开教学,符合神话类文章的学习要求)。

(2)课堂学习任务之二: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小组合作完成,每人只讲一部分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讲,要讲出故事的神奇(讲故事,讲出故事的“神奇”,学生在听说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进一步了解了神话类文体的特点)。

自觉的文体意识,清晰的文体认知,准确的目标定位,有效的教学实施,是语文老师必备的文体思维。在文体思维引领下的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琴.文体思维阅读教学的首选[J].小学教学设计,2015(10).

[3]孟纪军.关注文体聚焦表达[J].小学语文教师,2016(7-8).

[4]唐光超,楼庆华.文体不同教学不同[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9).

[5]於丹.基于文体意识发展语用能力[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4).

责任编辑:王紫茵

共享单车不该“共享”给小学生

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但是在“越来越多人”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消费群体:小学生。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骑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从安全的角度讲,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自行车易引发事故或危险。然而,长期以来,针对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自行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不管是社会还是道路安全监督部门,都不够重视,做得不到位。

一方面,家长等不但对孩子骑自行车不加制止,反而认为小孩子都能骑自行车,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对交警等执法部门而言,由于人力、物力、执法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对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怎样才能有效防止共享单车变成“共享隐患”呢?有观点认为,对于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自行车一事,家长要负起主要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导,不要让孩子骑车,更不能帮孩子注册共享单车账号。此外,共享单车平台同样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线上线下的巡查等,避免小孩使用。

这些措施对于解决目前的问题确有帮助,不过,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自行车,包括骑共享单车,而且还毫无顾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执法软弱导致违法成本太低甚至无成本。因此,治理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单车,一方面靠家长督促、孩子遵守、单车平台监管等方面的自觉践行,另一方面,要靠交警等执法部门严肃执法,进行严密的查处和监督。

(作者余明辉,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猜你喜欢
文体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