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东
名家说
关注孩子的读与写
谭旭东
谭旭东简介
谭旭东,湖南安仁人。现居北京,任教于某高校。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语文教育和儿童阅读专家。
出版诗歌、散文、童话和寓言等80多部,译著60多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0部,语文教育与家庭教育著作5部。多次应邀出访波兰、德国、韩国、委内瑞拉、俄罗斯和埃及等国,做诗歌与文学巡回讲座。多部作品输出版权,多篇作品入选北师大版、北京版、鲁教版语文教材。作品被译成波兰语、德语、英语、韩语、俄语、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并在国外发表、出版。
曾获得《儿童文学》杂志优秀作品奖、《少年文艺》杂志优秀作品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童书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和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评奖二等奖等奖项。理论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近几年,他担任北师大国内合作办学部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首席专家,深入100多所小学指导语文教育、儿童阅读与家庭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广泛的欢迎。
这几年,我担任了北师大附属学校的平台顾问和北师大“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的首席专家,到广州、福清、洛阳、曹妃甸等100多所小学进行语文教育、儿童阅读的指导,主持了十多场关于儿童阅读、语文教育的大型教研活动,写了不少儿童阅读、家庭教育与儿童文学类的书,也常应邀到全国各地给校长培训班讲课,给语文老师讲课,给孩子们讲课,给家长们讲课。
给家长讲课时,通过互动交流,我发现不少家长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读书。给语文老师讲课时,也发现不少语文老师不知道如何抓好学生的作文,甚至对作文教学很头疼。不断有家长和老师向我求教,这促使我深入思考此类问题。在福州做过多次讲座,认识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林春森老师。有一次,他邀请我去“梦山讲坛”给家长们做了一次“如何营造家庭阅读环境”讲座,很受欢迎。那一次,他说:“谭老师,您能否写一本书,帮助家长和语文老师抓孩子的阅读与作文?”这个想法不错,孩子们的读与写是很值得关注、很值得去用心指导的。于是,在忙碌的理论研究、教育指导和文学创作之余,我也在逐步积累文字,形成了《如何抓孩子的读书与作文》这一书稿。最后,利用寒假的时间,整理出了《读写童年》这本书。之前,为了指导家长和语文老师抓好亲子阅读和家庭教育,我已经出版了《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让书香润泽童心》《作文小论》《儿童文学小论》和《做智慧父亲》等20本书,受到了广大家长和语文老师的欢迎。
儿童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精神的成长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不开的,当然也与孩子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分不开。孩子的读书与作文当然需要家长和语文老师给予指导、帮助,但它是儿童实现自我成长、学会审美、完善人格、提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读写能力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会作文的人,才是文明人。而读书与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不爱读书,不读好书,是很难写好文章的。爱读、会写、文字功夫好,才能说明语文能力强。
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也大致明白这些道理,但具体怎么做好课外引导和指导,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搞好语文学习,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有些家长也喜欢买书,却不知道哪些书适合孩子读,或者说,不知道孩子该读什么书。有些家长和语文老师对阅读的看法是建立在媒体宣传上的,也就是只读流行书。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小学,我发现有些学校里的课外阅读是跟着各种“童书排行榜”走的,而不是选择最值得阅读的经典。读书很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读经典,对孩子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培养阅读趣味,读好书,读经典,以后拥有辨别图书的能力;而且一旦爱上了经典,对电视和网络文化信息也有辨别力、筛选力和抵抗力。二是培养理解力。无论是读单篇作品,还是读整本书,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对文字的理解力。理解力不好,初中、高中的后劲儿不足,学语文、数学和其他课程都会遇到困难。三是会审美,对文字感悟力强,能很快捕捉最美最有益的信息,并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四是爱读书,坐得住,以后做什么,都能坚持。
读流行的书,很难培养真正的审美趣味。虽然流行读物读起来很愉快,很过瘾,但读完了,就忘记了。读流行的书只会成为一个消费者。而读经典,尤其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则能培养孩子真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因此我认为,读了经典,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但要做一个读书人,除了受到大量经典的润泽,还要有写作能力,即会作文,有很好的文学创作的基础。
很多老师反映,不知道怎么教作文课。从理论上说,读过中文专业、会写作的人都可以教作文。但有一个知识转换问题,有些接受过中文科班教育的人不会把文学写作的知识、方法转换成作文方法。也有些人获得过中文硕士、博士学位,却不能把诗歌、散文、小说和童话等作品的味道讲出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中国特色的语文写作文体,应该是最有应试特色且最具模式化的写作,只是语文教育界的人不知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哪里。其实,这三种语文写作文体,很容易教,也很容易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在两三周内学好。我在《语文建设》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简练地阐述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即记叙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生动地讲故事的能力,议论文就是要培养学生清晰地阐述观点的能力,而说明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地描述事物的能力。语文老师明白了三种作文的目标,就知道如何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他们渐渐地懂得如何去把作文写得更长一些,更符合要求一些。不过,我觉得,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这三种模式化写作,将来可能会被淘汰。语文教育应该鼓励创意写作,并形成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二者为核心的新语文。脱离了经典阅读和创意写作这两个核心,语文教学的价值就会偏离,语文的路也走不长。
对家长来说,如何抓孩子的作文呢?我觉得提高孩子作文能力也不难,一、二年级写话时,鼓励孩子把话写通顺,而不是一开始就逼孩子写长作文。在二、三年级时,让孩子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字和词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些家长宁可让孩子用不少拼音,也要逼孩子写一篇主题深刻的作文,这样反而效果差。到了四年级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些主题,让孩子活跃思维,写出好作文。通过指导女儿和其他孩子作文,我觉得小学生都可以写好作文,有些孩子不会作文,是家长和语文老师过于苛刻的要求让他们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比如,有不少语文老师,一开始教小学生作文,就要求他们的作文有很高的立意,有很明确的主题,有好词好句,有很严密的谋篇布局,引用名人名言,等等。其实,刚开始作文时,只要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一个故事,就值得肯定。此外,很多孩子不爱读书,这是因为他们开始读书时,父母和老师就给他们很高的要求,甚至过于苛刻和单一的限制。比如,有的父母一味地给孩子读某一类知识读物,读到后面,孩子就不爱读了。
去年,《人民日报》刊文发问:“为何孩子一写作文就失真?”有些人在网络上抱怨孩子懒惰,不爱思考,等等。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语文课本里的一些文字有点儿“假大空”,导致语文老师习惯性地认可了这种“假大空”是“真善美”。第二,作文教学有问题,即从大纲到具体的教学,都追求主题要高大上,立意要高要深。事实上,刻意表现主题立意,就迫使孩子们用假材料假故事。第三,应试考试只讲格式、形式对,不追求文字真。我觉得找到了这三个原因,注意方式,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孩子去读去写,就很容易抓好孩子的作文了。当然,孩子的读书和作文,家长都不能坐等语文老师来关注和解决,应该和语文老师配合起来,一起来抓,共同来抓,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语文学习也好,其他课程也好,孩子的学习不只是老师的事情,家长也有责任和义务来抓好孩子的学习。我在入校做指导时,一般会从三个层面来抓语文的学习:首先,我会带着专家团队,给语文老师做讲座,告诉他们怎么抓好课堂40分钟,把课文里最有趣的、最美的、最可爱的点抓住并呈现出来,切实提高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我会带着专家团队,给家长讲家庭教育,告诉他们如何做好亲子阅读,如何营造书香家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等等;再次,我会亲自进班级给孩子们讲课,和孩子们一起读诗、读童话、读古诗词,或者带着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与孩子们交流,给他们讲读书、写作的故事,启发他们爱上读书,爱上作文。
这些年,我写了多部关于儿童文学、儿童阅读、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类的书,不只是想启发家长朋友,也希望对语文老师有启发。最初学语文时,就爱读会写,自然也有了高的人生的起点和基础。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是有限的,但语文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成很多点,而且我认为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哪一门考试,考的都是读写能力。要答好题,就要会读题。会读题,才能答好题。这都是读写功夫。
抓好孩子的读与写,不只是抓好了语文,也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责任编辑:符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