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洁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
摘 要: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源花果在城区小学花果雕刻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分析,探讨其传承与创新,并以此为例,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小花果雕刻;文化内涵;传承与创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花果的发展现状分析
安源花果历史悠久,是传统萍乡民间手工艺食品的典型代表,既具有信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安源“花果手工工艺”在全国是唯一的,人称“中国一绝”,其花型有的似剪纸,有的似镂空玉雕,可制作花型百余种。据史料记载,萍乡“花果”已有千年的历史。安源花果已进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阵地。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非物质文化似乎正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值得欣慰的是,目前,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共识。然而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却遇到种种问题。第一,重利益,轻文化。第二,重保护,轻扬弃。第三,重承用,轻创新。
二、安源花果与城小花果雕刻的渊源
城区小学被评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还获得“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花果厂就在我校周边,是一家私家小厂,学校聘请花果制作工艺传承人晏小群、欧阳慧萍老师进入校园进行教学指导,得到安源区文化局领导的重视,学校提出“让每一朵花炫出自己最美的色彩”的办学理念,旨在力求让校园成为孩子回忆童年的幸福支点,成为师生丰盈心灵的幸福天地。
三、城小花果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雕刻技艺难度较大,习艺周期长。我校作为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近几年的花果雕刻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实践和老师的亲自带领,让学生对萍乡花果从无知到了解、到熟识。我们带领学生到花果厂进行实践活动,晏奶奶热情耐心地指导孩子们从选料,到切工展示,还有叠花、翻花、编织等的演示,无一不震慑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感受到花果传承人的淳朴感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艺术。在这之后,花果雕刻工艺实用、美观的性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花果制作的十几道工序中,我们挑选了最适合孩子们操作和掌握的雕刻图案这一环节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课案,同时它也适合课堂教学,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孩子们进行雕刻学习,教育学生先领会花果雕刻坐姿、刀法,从花果原图开始打造练习。学生是一群活动的个体,一般的课堂让学生端坐整整45分钟而一丝不动是不可能的,然而,学生在投入雕刻的时候竟能半天不动,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刻苦练习的那股子蛮劲,我喜在心头,学生精致美丽的雕刻作品,每每的一点进步,都让我感到很是欣慰,我的学生很优秀!
四、城小花果雕刻的创新
起初,我们是用雕刻萝卜片练习刀法,萝卜片水分多,我们开课始于大冬天,冰凉的手摸着冰凉的萝卜片,很是心疼这些小宝贝,当时开课有50人左右,后来坚持下来的有30人左右,我的班上就有一大半人数。“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最终,坚持下来的都是最优秀的。
之后过年了,我们到处寻找适合我们雕刻的原材料。当时我们的毛校长也在找,她找到装修工司PVC的雕刻板,我也尝试过,但小孩子很难雕刻,比较硬,我废力地雕刻完一个简单图案,感觉很不美观,后来我去了雕刻印章的师傅那里,讨要了一块他们雕刻的塑料皮(师傅不愿意透露在哪可以买到,只能跟他买),可是也不易下刀,看来不能在本地区寻找,因为根本找不到,网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经过选材、尝试,找到两种很适合小学生雕刻练习的材料,一种是海棉纸,一种是4 mm厚度的吹塑板。材料选定后,花果雕刻正式进入我们的课堂,当我们规划好教学,发现孩子们仅仅是照模照样地雕刻,尽量与老师画的图片一致,记住花型了,但没有创新,一成不变,这又开始让我反思,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老师的优秀作品是激发孩子们大胆操作尝试的一个法宝,孩子的模仿能力、造型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不可小视,孩子们之間相互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取舍、有发展。老师的带动比守着他们操练更来劲,我带着他们做分析、演示、对比,讲刀法,讲起始,讲思路,讲花型……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审视,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五、城小花果雕刻取得的成绩
2016年4月,我们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中小学农村学校艺术工作坊花果雕刻展示,并获得展示奖,受到国家教育厅、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花果的生产工艺难以被现代技术替代,它蕴涵着独特艺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传统工艺中实属罕见。它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安源区花果研究保护中心”,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我们多次参加各种展示,就是为了宣传我们的地方物色,宣传我们的地方文化。“我们依恋着我们所受过的,我们不舍得抛弃我们曾经付出过巨大代价的,因为那是一种人生的美好。”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