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山水诗中的情感表现

2017-08-04 17:39胡饶红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1期
关键词:山水诗情感表现李白

胡饶红

摘要:在我国文学诗词史上,诗仙李白的山水诗可谓影响深远,而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于山水诗中,达到“寄情于诗”的效果,也正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色。本文重点从热爱之情、思乡之情、苦闷之情等几个角度出发,剖析了李白山水诗中的情感表现内涵,在此基础上,简析了这种情感表现对后世诗词写作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情感表现

李白的山水诗中融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众所周知,诗仙李白一生经历坎坷,而这种坎坷的经历也成为李白丰富情感的来源,面对世俗的眼光和不公时,李白难以將自身丰富的情感尽情倾诉出来,而通过所创作的诗词表达自己的这些情感,便成为了李白倾诉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他的众多诗词作品,例如:《望天门山》、《秋浦歌》、《望庐山瀑布二首》等中,他将自身的愉悦、悲情、苦闷、思乡等情感渗透无遗,这种“寄情于诗”的手法,让诗词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赋予了诗词真正的灵魂。

一、李白山水诗中的情感表现分析

(一)热爱之情

在诗词语句中渗透对山水的热爱之情,是李白山水诗情感表现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他的很多咏山和咏水诗中,李白都融入了丰富的对山水的热爱之情。首先,咏山诗中。比较著名的有《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使人顿时体验到长江之水纵容浩浩荡荡,但流到天门山时也必然会回旋,以此凸显出天门山的巍峨,从中表达出自身对天门山的崇拜之情。其次,咏水诗中。比较著名的有《望庐山瀑布二首》中的“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歘入飞电来,隐若白虹起。”简单的语句,便将水声隆隆,水花乱溅的那种磅礴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更是凸显出了庐山瀑布的庞伟气势,也将李白对庐山瀑布之水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表露无遗。类似的诗词还有很多,内含了诗仙李白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将其创作的诗词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自然之美与自身情感的结合可谓巧妙而独到。

(二)思乡之情

李白一生历经漂泊,常在异乡为客,每逢佳节之时,自然少不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身在异乡不能及时返家,这其中的无奈之情也只好通过诗词流露,这便是李白在诗词创作中渗透思乡之情的主要原因,当然,作为诗仙,李白在诗词中融入思乡之情的手法自然十分独到,内涵丰富。例如:在《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前三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将作者对家乡的不舍之情表露出来,而这句也是本首诗的压轴之处,故乡的水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留恋,思乡、恋乡的情愫意味深长。再比如:《太原早秋》中“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也是李白表现思乡之情的经典作品,但这首作品中的思乡之情,却通过“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表达的急切而紧凑,一种亟不可待的思乡浓情催人共鸣。

(三)苦闷之情

诗仙李白一生并不得志,心中难免会有苦闷抑郁之情,在他的山水诗作中也表露出了自己的这种苦闷之情,成为了其山水诗作品情感表现的一种特征之一。例如:在《奔亡道中》一诗的内容中“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通过子规鸟的啼哭,表达诗人在外面漂泊所产生的感慨与悲痛。又如《上三峡》中,“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李白以“三朝”、“三暮”以及“不觉鬓成丝”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苦闷之心。透过对李白其他山水诗的鉴赏亦发现,将自己的苦闷之情渗透在对山山水水的抒情之中,俨然成为了李白山水诗作品中的一种象征,这种象征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外露,也是一种作诗风格的体现。

二、“寄情于诗”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由对李白山水诗作品中情感表现的研究不难看出,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主题比较丰富,由于李白特殊的经历、伟大的抱负、特有的气质,再加之李白所处的历史关键点,使他的山水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李白自身也具有强烈的情感和伟大的人格,这些都寄语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中。这种“寄情于诗”作诗表现手法,对于与李白同时期的山水诗人,例如:孟浩然、王维、柳宗元等,以及后世的一些著名山水诗田园派诗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寄情于诗”的内涵是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而融入了诗人丰富情感的作品,必然能够反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内涵,使整个作品的精神意境更加突出,带给受众的鉴赏体验也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刘青海.论李白各体山水诗的艺术渊源及其对传统的发展[J].求是学刊,2015(05):147-155.

[2]王磊,包玉芬.山水诗山水情——李白山水诗赏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1):8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水诗情感表现李白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瞻谢公亭
诗仙李白的归宿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倒下的那一刻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1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牵丝戏
我喜欢
杨柳依依
爱上《牛虻》
再赏南方风与月
走进母亲的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