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华芳
摘 要:“色彩的情感表现”是指幼儿凭“主观感知觉来构成画面色彩”,具体是指幼儿运用主观化的色彩呈现内在的情感。本文将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从色彩本身来探讨幼儿色彩情感的表现。从整体上来看,幼儿色彩的情感表现处于萌芽状态,大部分幼儿处在色彩的偏爱阶段。幼儿较少有意识地运用对色彩的选择、对色彩数目的控制和对色块的安排手段以达到表现的目的;在使用颜色过程中他们凭感觉多于凭理性;绘画时注重画面的美感超过表现情感;赋予色彩丰富的内容;幼儿运用色彩表现情感存在性别差异;抽象的和具象的绘画表现方式对色彩的情感表现有影响。
关键词:色彩 情感表现 幼儿 绘画作品 色彩选择
幼儿运用色彩进行情感的表现的过程,是在幼儿对情感背景进行体验后,结合对色彩的审美态度进行“原始意象”的生成过程。色彩不仅仅起着生理的视觉效应,而且结合了幼儿对色彩的体验和形成的经验,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幼儿对色彩的选择和涂色的方式有他们自己的“逻辑”和想法。幼儿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现的特点,可用“矛盾”来描述和分析,因为它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现象,而是冲突和平衡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五对矛盾:体验与表现、情感与美感、喜欢与不喜欢、 色彩与性别、画里与画外。
一、情感与美感
在绘画中幼儿将感受相应情感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按理说,幼儿应该是把表现感情放在第一位的,然而结果并不完全是这样。在一些被调查的幼儿绘画作品中,更多的是不带情感色彩的,但却是“非常漂亮”的图画。也就是说,他们更趋向于表现美感而忽略了表现情感。对于如何创造出有“张力的”表现性的效果,可以有多种办法,比如“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和谐比例不同的色域,从而使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取得的效果就会是富于表现性的”[1]。也就是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通过大胆选择重要的或者具有特色的特征并抑制其余的一切,甚至更能成功地产生同样的效果(说这些特征是重要的或者有特色的,仅仅意味着发现它们能够独立地唤起情感反应)”[2]。 但是这种成人式的、使得作品具有“具有表现力”的处理方式,在大部分幼儿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一种引起反感的效果,总的说来不符合正统的美的概念” [3]。当这样的色彩处理方式所带来的视觉张力给幼儿不适的感觉时,幼儿通常都选择回避。正如幼儿所说“画上去不好看”,虽然他们知道哪种色彩表现哪种情感较为合适。所以幼儿选用色彩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而是靠直觉选用自己认为是最合适的色彩,但是,有时候所选用的色彩在成人眼里是缺少“情感表现力”的。
二、色彩与性别
曾经听到一位幼儿说“那是女孩子的颜色”,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知道成人的世界里色彩是带有性别特征的(例如男性女性选择衣服的颜色上有差异),但是对于幼儿他们也存在颜色的性别差异吗?小朋友们的观点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的颜色不一样。男孩子喜欢深色:深蓝、深绿。女孩子不喜欢的颜色,男孩子喜欢。女孩子喜欢浅颜色”。“女孩子一般喜欢粉红色,热色系。喜欢冷色系的女孩子不多。喜欢暖色系的男孩子不多”……
而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幼儿有自己的解释。有位幼儿认为,“一般女孩子脸上是白色。男孩子脸上有点红、有点黄。(所以)男孩子喜欢黑色的(暗色的),女孩子喜欢粉色的”,男孩子喜欢绿色、黑色、白色。黑色、绿色是厉害的颜色,因为很恐怖”,“男孩子生气,火气比较大。所以男孩子喜欢冷色。冷色感觉比较厉害。女孩子生气火气不大,所以女孩子喜欢暖色”(他说的“火气”经过证实,意思是指“发脾气”,“火气大”是指男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要比女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厉害些);“要是喜欢的是一样,男孩子女孩子就没有创意。他们对问题的回答证明了对于幼儿确实存在着色彩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幼儿对性别区分的认同,也反映了他们根据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对色彩进行了自觉的归类。这种归类影响了幼儿的选色,而且也影响了男女孩子的色彩表现效果。
三、画里与画外
以前我只是被幼儿绘画作品造型稚拙、色彩绚丽斑斓,但是经过研究观察,发现在这充满童趣的绘画中竟有着另外一个让人深深着迷的广阔的天地。每次在跟小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不是他(她)怎样画的,而是他(她)画了什么,一幅画只要他(她)愿意,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故事可以从画面上的内容再往外说开,继续下去。例如,一副画里有一家人,他除了要介绍谁谁外,还要说这是什么时候去哪里的情景,还希望下次再去,还有谁要去等等。经验,即“由观察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而得出的教训”3,在这里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在幼儿的作品中,一个造型、一种色彩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整体,与其它的造型或色彩构成了整体的“故事”、构成了一个“世界”。当他(她)说“我喜欢黄颜色”,“把这个小朋友的衣服涂成黄色”的时候,他(她)想到的也许是家里那盏台灯照耀出的温馨黄色给他的温暖感觉和那时在妈妈怀抱里听到的有趣的故事。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这种能力—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但有时刻保持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也许绘画的意义正是在于对这种“时空”的创造,而表现形式仅仅只是他们关注的一部分。正像克兰茂塞形容儿童的思维所说的,“儿童的思维就像一张有缠结的绳子结成的网,任何时候,如果有人想解开这些缠结,这张网都会破裂。”色彩具有直接的视觉吸引力与强烈的表情作用,不同的色彩不但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效应,能引起不同的情感联想,而且色彩的运用也是与个人主观上对色彩的体验紧密相连的。
“幼儿正处于用绘画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如果说绘画能够表现幼儿的情感,那么,从色彩的角度分析,就可以明白幼儿是如何表现出情感的,幼儿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现也有普遍的规律,以及幼儿的主观意识又能影响色彩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瑞)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75页
[2]列维一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30页
[3]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