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瑾
对于一个生长在北方的孩子来说,即便是看到南方的一片盛夏中的水稻田都会感到惊叹不已,因为在北方,从未见过如此般的绿色。由此,每次去往南方,都是一次新的心灵的感怀。或是在粉墙黛瓦中流连不往,或是在乌篷桨声中轻吟渔歌小调,或是在野路古遗酒家里的随意一隅细品茶香,或是在烟柳画桥细雨蒙蒙中描绘晚日的斜阳。
这次来南方是随学校来的,欢声笑语是羁旅在外的点缀,携师伴友才最能在旅途中受益。在冰心文学馆和鲁迅故居怀念过两位时代的文豪巨匠,观赏过西子流云避月般的误入凡尘的缥缈之后,三坊七巷与兰亭分别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
纵横错杂的坊巷,穿越古今的弄堂,眼花缭乱的小店,阵阵扑鼻的饭香,这些构成了一个三坊七巷。先在临街的餐厅里吃一碗肉燕,喝下煮后的热汤,嘴里是回味无穷,心头是亦有余香。再去找和蔼的店主姐姐,买上一个抹茶蛋仔,坐在安静的小店中慢慢品尝,一解烈日暑气,左手边就是整架的图书,有一个身着黑色西服的服务生取出一本,扎上扎花,送给每一个光临本店的人。然后去到卖油纸伞的小铺上挑选一把青花画的伞和朋友撑着伞到弄堂去,走在其中,假装自己是戴望舒笔下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最后独自去寻觅易学研究所和汉服天下馆,登临拜访老师,与同道中人交个朋友,共同学习。
若说三坊七巷是一位活在红尘纷扰中的喜闹而又饱经沧桑的老顽童,那么兰亭便是一位是远居红尘之外的安静而又气节的隐士。
兰亭.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给清静幽雅的的氛围徒增几层生气。山上陶笛声和古琴声交错和鸣,演唱着几百年前魏晋名士流觞曲水的潇洒与性由。山下是清溪大坝,四周青山环绕,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古越国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国都,还有烽烟战火不断吴越交战的场面。那侧青山,据说便是李白当年梦游天姥的一座,再向前蔓延就是谢安当年隐居的剡溪,只等淝水一战东山再起。
在南方的这段日子,一路是洋槐柳叶的碧,一路是早已远去的古风再回首。脚下的石泥路混着青草的暗香不知不觉已将自己浸透,倚着低低错错的矮墙,耳畔还停留着听不太懂的南方语调。记得在沈园那天,遇见一个老爷爷问身边的一位同学道:“你觉得绍兴怎么样?”同学怎样回答的已经模糊了,但是我从他语气中听出了一个小城市人民对于故乡的眷恋,渴望外人对它的认可与喜爱的感情或许比我们这些首都人对于北京的情感更加真摯。那么,如果那日他问的是我,我会回答他:“我很喜欢这里,只是可惜时间太短,未曾细细品味便要离去,如果有机会,未来我愿重游故地。”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166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