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娟
摘要:在泰国近代文学史上,西巫拉帕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画中情思》是西巫拉帕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青年男子诺帕朋和贵族女子吉拉娣之间的爱情悲剧,抨击了封建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本文以《画中情思》在意境、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上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为视角,旨在分析小说从意境美、凄切美中体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画中情思》;西巫拉帕;意境;人物命运;审美内涵
一、西巫拉帕及其作品《画中情思》
西巫拉帕原名古腊·柿巴立,一九零五年生于曼谷一个中等职员家庭。中学毕业后,开始担任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后来进入曼谷法政大学深造,获得法学士学位。西巫拉帕是泰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杰出的代表。西巫拉帕前期的作品充满了反封建的精神,后期的作品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曾长期被查禁,1973之后才在读者中广泛流传,西巫拉帕的作品对泰国新文学的产生、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创作生活里,他写下了近二十部重要作品,成名作为小说《生活的战争》和《画中情思》,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向前看》,他的作品丰富了泰国的文学宝库,为泰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泰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一位开拓者和先锋者。“西巫拉帕始终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民主与自由而奔走呼号,他舍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一条斗争的道路,他屡遭反动派的迫害,两次被捕入狱,晚年被迫流亡海外。”①
1936年年底,西巫拉帕创造了中篇小说《画中情思》。该小说是泰国近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泰国教育部规定为泰语言文学课本的补充读物,在泰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突出地位。②
《画中情思》以一幅看上去很平常很普通的画作为开端,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青年男子诺帕朋和贵族女子吉拉娣之间的爱情悲剧,抨击了封建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小说中的悲剧色彩是它的特色之一,其中描写了主人公吉拉娣三十五岁还未嫁人,被父亲禁锢于他的世界之中,与外界鲜少联系,后来父亲把她嫁给一个中年侯爵,原本以为就这样过一生,但和昭坤在日本度蜜月时遇见了诺帕朋,她的爱情慢慢开始萌芽。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软弱的性格,吉拉娣无力反抗自己悲惨的命运,无论是自己的爱情还是人生她都只能妥协,直到最后抱病而终。作者从人物命运悲剧和爱情悲剧上来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人对这一时代的封建礼教感到无奈,以及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
二、《画中情思》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③它指的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它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东西,需要深入了解、挖掘才可以看到。
《画中情思》是“美”的呈现,无论是语言美、意境美还是细节描写呈现出的人物形象美等,小说从多方面为读者呈现了美的感受。本文以审美内涵为侧重点来分析《画中情思》所蕴含的“美”,从小说中描摹的意境美和勾勒出的孤独哀婉的凄切美两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小说为我们呈现的“美”。这部小说所呈现的美学特色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描摹含蓄深沉的意境美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作者通过将思想、立意、情感与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相融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将通过视觉得到的物像,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对物像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小说中通过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从语言、动作、环境以及心理等方面着手,描摹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以及清新唯美的意境。
头一次同那位女士见面时,她那蓝底白花衣服、白帽、白鞋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亭亭玉立、气度非凡的印象。蒙拉查翁·吉拉娣体态丰满,但不臃肿,皮肤光滑、白嫩,越是久看、近看、细看,就越会发现她的娟秀。两弯长眉下面的大眼睛,仿佛是一泓清澈的秋水。下颌微翘,细嫩的面颊上有着一对迷人的酒窝,嘴唇好似二上一下镶在一起的三个红色三角,显得格外好看。
这段话通过细致的服饰和外貌描写,把吉拉娣的美丽容颜描述得形象生动,让人觉得即使没有亲眼所见,但吉拉娣动人的容颜仿佛就在眼前。虽然这段话中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但也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表达的具体生动的人物特征,也能感受到诺帕朋在见到吉拉娣美丽容颜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床头桌上的玻璃花瓶插了束鲜艳夺目的红色圣诞花,旁边的窗口还挂着两个鸟笼。小鸟正欢快的跳跃着,幸福而婉转地啁啾不停。房间里陈设典雅,根本不象垂危病人的居室。我简直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受骗了。
如果对于一般人来说,对于这个场景的描述并不奇怪,但当时的吉拉娣已处于病危状态,在诺帕朋来看望她时,她在房间里摆放着“鲜艳夺目的红色圣诞花”,悬挂着鸟笼,笼中的鸟还在“欢快的跳跃着”,这些细节的描写都衬托出了吉拉娣因为诺帕朋来看望她,她内心的喜悦,而这些看上去让人愉悦的景物也反衬出吉拉娣生命垂危的凄切,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当时诺帕朋和其他人内心对吉拉娣的同情与悲悯。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让人从欢欣愉悦的意境中感受到故事的凄婉和悲凉,通过对比展现出的意境让人印象更深刻,更能深刻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虽然这样的意境表现出的是伤感的情绪,但它同样是一种美,一种以喜衬悲的意境美。
小说中在很多景物和情节的描写上运用了精湛的表现手法,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小说中的很多意境产生了美感,让人觉得不仅仅是在阅读,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实的体会到小说中所描述的情境,使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二)勾勒孤独哀婉的凄切美
1.人物命运悲剧
小说中塑造了最主要的三个人物,诺帕朋、吉拉娣和昭坤,其中吉拉娣这个人物形象最让人印象深刻,吉拉娣是亲王的女儿,接受过正规教育,但长大之后就被父亲禁锢在他的世界里,与外界接触很少,她长期在王公贵族中周旋,甚至没有机会去想青春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她35岁还没有嫁人,而姐姐和妹妹早已嫁作人妻找到自己的幸福,吉拉娣一直很羨慕她们,后来父亲把她嫁给了年老的昭坤,虽然昭坤对她很好,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直到昭坤带吉拉娣去日本度蜜月,遇到诺帕朋,他们情投意合,她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但迫于现实的无奈,最终没有和她爱的人在一起。后来吉拉娣得了肺结核,在病重时得知她深爱的诺帕朋将要结婚,深受打击,病情日趋恶化,最后离开了人世。这部小说以悲剧结尾,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怅然若失,为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悯。
2.爱情悲剧
诺帕朋与吉拉娣在日本相遇,因有共同语言,逐渐暗生情愫,当诺帕朋对她表明心意时,她冷静的克制自己的感情,劝告诺帕朋理智对待眼前的事实,要面对道德和命运的安排,在小说中她说道“诺帕朋,相信我吧,这就是现实,而且只有现实才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东西,规律和理想很美,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任何价值。”④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饱含着吉拉娣对诺帕朋的爱,但迫于现实的无奈,作为已婚妇女她又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感情,告诫年轻冲动的诺帕朋冷静下来,先完成学业,而不是只顾眼前的享乐和情爱,要面对现实。在小说中,后来诺帕朋忙于学习,慢慢淡忘了他们之间的这种特殊的情谊,而是把对吉拉娣的情感视为了一种朋友或者姐弟的关系,并且跟家人安排好的未婚妻结婚了,吉拉娣内心却一直没有放下诺帕朋。诺帕朋的爱情在日本山鹰岭上萌发,也在那里消逝,而吉拉娣的爱情却在她行将崩溃的体内熊熊燃烧,在小说的结尾,吉拉娣在纸上写道,“我死了,没有爱我的人;但我感到满足,因为我有了我爱的人。”⑤剪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吉拉娣心中深深的遗憾和无奈,直到她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依然是孤独一人,那个曾经爱她爱得热烈的人也已经结婚,她的爱情也以悲剧结尾。小说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礼教下的妇女,无力反抗命运的无奈。
小说中把吉拉娣的命运悲剧和她与诺帕朋的爱情悲剧描写得深刻动人,让人为之感到深深的同情和遗憾,但小说的悲剧也是它的特色所在,虽然人们都向往完满的生活,但生活总有一些时候是不尽人意,要积极面对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輕易向现实低头,敢于争取自己正确的利益。
三、结语
《画中情思》是泰国近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对泰国新文学起到了先导的作用,引领了新的文学潮流,小说无论从词汇、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还是叙事结构上都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意境、人物命运以及小说情节变化上来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求进一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由于阅历和知识储备还不够深厚,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意境美的分析应该更加深入等,如有机会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注释:
①栾文华,邢慧如译.画中情思[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101页.
②唐旭阳:《翻译美学视角下泰国小说《画中情思》中译本研究》,大陆桥视野,2016年。
③罗琦、周丽萍:《现代汉语词典》,2006年,第828页。
④栾文华、邢慧如译:《画中情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56页。
⑤栾文华、邢慧如译:《画中情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100页。
参考文献:
[1]栾文华.邢慧如译.画中情思[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唐旭阳.翻译美学视角下泰国小说<画中情思>中译本研究[D].大陆桥视野,2016.
[3]罗琦,周丽萍.现代汉语词典[M].2006.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79.
[5]邹由.西巫拉帕代表作<画中情思>中典型人物形象分析[J].河南: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6]张法.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4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