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云
摘 要: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借助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带领班主任们通过参与主题班会系列活动的实践,探讨“大项目小活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层级建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大项目;系列小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32-02
一、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跟风”,如“跟节日教育之风”“跟年级老师之风”,由于没有考虑班情,班级活动缺乏本土性,只是简单机械地模仿,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二是“就事论事”,针对班级阶段性存在问题直接展开教育活动,虽有“面”的铺设,但缺乏“质”的递进,在这两种情形中,活动也许丰富,但没有从中提炼出具有价值的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缺少层级建构,前后活动缺乏连贯性,难以达到教育深度,因此,活动的教育影响力也不够。
二、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1世纪倡导的素质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权利”,强调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育应着眼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动态建构和可持续发展上,将德育主动权逐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使之成为能独立进行道德教育的学习主体。
(二)层级建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建构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也是一种道德认知建构的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只有在层级建构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应围绕“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主线,反映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学生的品德是在成长中形成的,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健康成长、主动发展。“点面结合”的“点”是作为道德基本元素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培养要求;“面”是指学生丰富多彩、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教师每次策划活动,应以“远程”规划、设计“短时”的教育活动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做到“线”上选“点”,与“面” 衔接,点、线、面结合,再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德育成效。
三、层级建构系列“大项目”
教师应着眼于班级整体规划,以一个学期或学年的班级整体发展为基点开发系列“大项目”,由此来激励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大项目”来踏上一级又一级的人生成长阶梯,最后实现学生个体和班级的整体发展。这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通过“两层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新思路。层级建构系列大项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一)聚焦发展问题,提炼教育主题
教师要透过学生的行为表现,选择最有教育价值的“发展问题”,并透过“发展问题”辨析学生的发展需要,然后从“发展需要”中提炼“发展主题”。参照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将学生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缺失性需要、维持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其中,“成长性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得学生个体和班级朝着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围绕教育主题,建构层级系列主题活动
层级建构“大项目小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系列大项目”。以“高一(4)班上学期班级活动设计”为例,班级奋斗目标是“创建优秀班级”,班级上学期是围绕“我、你、他——班集体”为大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大主题分别由三个“系列大项目”组成:(1)认识自我;(2)悦纳他人;(3)合作与共赢。它们前后呼应、首尾相连,立足于班级的学生发展,共同服务于同一个教育主题。
第二个层次是“系列小活动”。在每个“大项目”中,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班级活动,其中,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大项目的灵魂,围绕主题班会,教师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指导他们设计主题班会前期的小活动和后期拓展与延伸的小活动,以巩固德育成效。
实践表明由“系列大项目”和 “系列小活动”构成的双层系列活动,系统性强、实效性高,可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实现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发展。
四、策划开展“系列小活动”
设计“大项目”下的“系列小活动”,即完成对“大项目”的整体设计。作为“小活动”之一的主题班会可以作为“大项目”中的关键节点,让其他小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通常围绕主题班会设计的前期“小活动”是铺垫,引发思考;后期“小活动”是延伸,巩固、提升教育效能,各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体验中,通过德育内化,提升道德素养。
在大项目“悦纳他人”中,由四个“小活动”组成。活动一“寻找身边的榜样”和活动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领学生“学习他人”;而小活动三引导学生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其中,此环节的主题班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是这个大项目的核心。根据班级存在问题,如:住宿生间易产生矛盾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探讨同学相处的艺术,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并懂得善待他人、接纳他人。这三个系列小活动都围绕大项目主题“悦纳他人”展开,目标指向性强,而后续活动“寝室文化大赛”之“文明友爱寝室”评选活动更为大项目教育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概括而言,策划“大项目”下的“系列小活动”需包含以下三个阶段的活动:
第一,前期活动:设计体现学生“发展问题”的小活动。这是学生收集资料准备主题班会的筹备阶段,为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可设计实地采访、问卷调查等活动,学生可以拍摄影音视频、撰写调查报告,在主题班会上进行汇报展示。
第二,中期活动:设计强化班会主题的课中活动。活动设计需有梯度,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可设计如“说一说、议一议”辩论赛、情景剧表演、集体宣誓等活动,让学生在班会课上有充分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第三,后期活动:设计提升德育成效的课后小活动。及时开展后续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化和升华成长体验。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成长体验,为了延续这种成长体验,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通过后续小活动巩固这种能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宝贵资源,设计的小活动如:“星级评比”“成果展示”“走出课堂”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发挥德育的成效。
总之,实施“系列小活动”应注意围绕“大项目”的主题而开展,做到点、线、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同时,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时会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主动调节自身的道德行为,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在这种完善中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人格的升华。
五、结束语
我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践发现:由“大项目小活动”建构而成的层级主题班会系列活动是一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德育模式,它能有效地提升主题班会的实效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德育实践活动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袁文娟.不同類型班主任策划组织班队活动分析[J].班主任,2008,(3).
[2]李伟胜.主题班会系列活动设计的层级建构[J].中国德育,2012,(9).
[3]李伟胜.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思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