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亚
摘 要:气候是影响地理环境非常重要的要素,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设置气候的形成时,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正文的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教材这样设置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有了初中学习气候知识的理论基础,而且初中地理把气候知识渗透到不同区域地理当中。本人同时担任初高中地理教学任务,清楚的认识到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教会高中学生学好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非常有帮助,因此本人以初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题。
关键词: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高中地理;初中地理;相关性分析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像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荒漠化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这一部分的地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相当显著。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1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1.1气候的形成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主要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第一小段主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小段主要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文字都是结论性的概括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2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没有全部列出,只以案例的形式出现
主要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明显地带性,高一学生刚学完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很好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因此,論述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显得得心应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
1.3论述气候形成的综合因素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
课本给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然后提出问题,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初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2.1气候的形成机制占单独的章节,由浅入深详细论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用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讲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详细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把气候一部分分四节讲述,因此特别具体详细,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2讲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逐步分层展开,篇幅较大
课本第三节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主要归因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第三节并列分层讲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3世界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全部列出
课本第四节列举了世界主要的十种气候类型,按照温度带的差异排列,首先先讲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其次是对比较分析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温带的两种气候;最后是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每一种气候类型主要让学生看图得出其分布位置,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认识其气候特征。
3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初高中气候类型分析讲述相似点分析
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气候一部分的安排分别符合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运用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初高中地理教材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学生的“活动”设计占了较大比重,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不同点分析
从前面“初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初高中地理的不同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内容精炼。初中地理从对气候的认知开始,详细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而且在区域地理中把不同类型的气候具体化,在不同的世界地理区划中像“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近国家”都把气候和区域地理特征结合起来,成为区域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深刻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
3.3高中气候类型的学习应该重新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
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然后以案例的形式讲了三种气候类型,然后以学生活动的形式涉及到其他的气候类型。这样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对气候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没有彻底理解,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老师讲气候一部分时也是意犹未尽,是不是按部就班,遗留问题呢?这给老师很大的考验,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这样对我们以后学到大量和气候相关的内容非常有利,尤其是应对高考地理,我们必须如此。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Ⅱ的36题为例:(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学生在必须知道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而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结合最紧密的是初中“欧洲西部”的知识。
高中地理老师在讲述气候一部分时怎么样结合初中地理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经过本人多年实践经验认为,课堂上应该把“大洲”和气候类型结合起来进行讲述。以非洲为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突出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便于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气压带和风带”。
经过前面的“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给了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高中地理老师要结合实际,同时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的气候形成机制,为以后学习其他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