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7-08-02 00:42陈彩文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语文

陈彩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给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论在平时的学习任务中还是考试比例中,所占的份额都是最重的。这些广大教育工作者早已达成共识。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点学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习中个性倾向正在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艺术。听了一节好课,人们经常会说:“这节课真好,我都不想下课,这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这句话正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尤其是阅读教学更应具有这种艺术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兴奋的情绪下、积极的思维下,所学到的知识内容更容易被智力库存接纳,而且保存的时间更长久。一直以来,上语文阅读课的时候,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然后老师范读课文,学习字词,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课文,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似乎这成了语文阅读课的固定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认为只要自己按照这个模式学习,自己也能学会,老师在这时似乎显得有些多余。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固定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呢?如果,把教师比作乐队的指挥者,学生是听众,指挥者靠手中的指挥棒来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听众的思绪随着多变的音符一起沉浮,感受鲜明的节奏,这不仅抓住了听众的耳朵更抓住了听众的心。阅读教学的艺术性也该如此。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听众,課文就是乐谱,它需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在一起,它需要语文教师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需要把局部性教学设计和整体性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整体。这个整体像一支交响乐队,在指挥者的指挥下演奏着和谐而美妙的名曲,令听众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甚至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具体来说,一支乐队演奏各种曲子都有一定的气氛,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样,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气氛,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需要愉快、欢乐的氛围,《祝福》需要肃穆、哀悼的氛围,《小巷深处》需要沉思、感动的氛围,《荷塘月色》需要宁谧、幽深的氛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需要义气、振奋的氛围,等。

另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自身也需要有一定的气氛,即热情、主动和求知的气氛。固定的阅读模式首先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关于作者的知识就是让学生死记,长时间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样新课一开始就令学生觉得呆板又乏味。不如颠倒一下,以《背影》为例,在精彩的分析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说:“既然这篇课文写的这么耐人寻味,大家想不想知道出自谁之手?”这样,既摆脱了固定模式的束缚,又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分析,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是求知欲望最强的时期,用这样的方法讲阅读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潜能,这不正是一举两得吗?

二、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老师,不可能跟随学生一辈子,学生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追随老师。所以,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单单是引领学生认识字词、分析课文,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单凭教师的“教”就可以学会的,却在于平日的培养,这就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性。当然,这个培养性不仅表现为知识能力,还有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体现。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对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解读是关于“一年之计在于春”,告诫学生们要珍惜时间,但我认为,应该加进去一点,就是爱护、保护环境这方面的内容,如今的环境破换日益严重,要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做起。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展现了嫩绿的春草、争艳的春花、轻柔的春风、绢细的春雨一系列美好的境界,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性不光是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们创造这种美好境界的本领。我想,创造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升华。

三、倡导学生的个性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发展个性。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个性化倾向正在形成,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很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讲讲思考的过程更是少有,一般都是,老师先讲一段,再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思路去分析下一段,把学生变成了老师的复制品,这就抹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现代社会需要这样一类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即是对信息的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的过程。陈小平评价邓彤的《明湖居听书》时曾说:“没有空白时段供学生思想翻飞,一切精彩的师生交谈便失去了依据。”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在阅读课上“格式化”学生们的思路,应该在带领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进入理性思考的境界,从而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不要总觉得初中生的思想认识还很幼稚,说不定经过他们充满想象的大脑加工后,会迸发出更多有创意、有价值的东西。

总之,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文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胆实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