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有重要的作用。主体性作文教学是针对作文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实和教师主导性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 主体性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090-02
引言
素质教育强调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是学生主体性的基本要求。实施主体性作文教学,唤醒人的自主性,呼唤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回归,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
主体性作文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读、写、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让学生自己体验生活,以此来增加对生活的体悟,形成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积极的兴趣中热爱写作并形成写作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情趣和个性等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实现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愿望。教师职业发展的愿望实现了将更有利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体性作文教学对丰富、活跃课堂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三、主体性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1.主体性作文教学的内涵
教师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做好语言和情感的积累,让学生积极、自主、创造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最终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生的主体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也使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中更具有说服力。
2.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特点
作文中的主体是可以自主地驾驭自身的写作行为,同时行为的主体是有自我决定的。所以,主体性作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教师要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只用作文本写命题作文这一种形式”。
四、作文教学现状探析
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缺失的现象特别严重。主要有以下兩个方面的表现: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和教师主导性的偏差。
1.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不愿写,不会写。(2)学生写不好文章,认识不到作文是个性的展现。(3)作文的套路化,学生在老师的长期训练之下,只会写考场作文。
2.教师主导性的偏差
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是教师的“一言堂”。其次,过分注重作文模式教学而轻视学生的创造性,重作文前指导而轻视作文后评改。
3.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缺失是由于社会过度追求教育的功利性重应试教育而轻视素质教育,所以缺乏教育的民主性。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缺乏主体性教学的素质。他们的课堂是缺乏民主氛围,过分的重视教师的权威和相信课本。
五、主体性作文教学方法
1.教师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教师具有专业素养、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主题之一。因此,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有关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做好指导,激励工作。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有关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教研能力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准确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的理解非常的透彻并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自己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3)善于创新,善于创设情景,善于营造课堂氛围
现代社会是创新型的社会,作为一名教师,也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在原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创造适合学生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特定的情景中愉快的学习。让师生在一种融洽、愉悦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4)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独立的人,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能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方面
(1)激发写作兴趣
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学生熟悉的作文命题。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作文,也可以在课外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
(2)培养感悟能力,明确写作意义
在作文前,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有什么样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训练模式还在继续影响着师生。要摆脱这种困境,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的个性需求,就必须明确写作的意义,培养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心理,奠定写作的基础。
(3)确立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培养主体精神
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学生在课堂中严格按照老师的教学内容来学习。在作文教学中一直还是老师命题学生来写,老师评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写学生感兴趣的作文。
(4)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创造性
作文是一个个性的表达方式,是语文学科中最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方法抑制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人的潜能、创造性地激发是有一定的支点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显现出来。主体性作文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活动,多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然地作文。
结语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同时作文的主动性就会增强,作文的主动性增强了。作文教学是最能培养人的主体性的学科,理应更多的承担起培养人的主题精神的重担,因而继续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人的主体性将是作文教学研究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254.
[2]佑素珍,王南湜.浅谈主体性的三个维度——从环境问题的产生谈起[J].西安:唐都学刊,2004:56-58.
[3]廖爱明.中学生写作主体性初探[J].唐山:唐山师专学报,1999(21).44-49.
[4]王寿山.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
[5]陈兆荣.写作主体:关于作者的本位话语[J].武汉:写作,1999(12):4-6.
[6]张争艳.主体作文教学之开放性特点浅析[J].内蒙古:语文学刊,2010:103-1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M],2012.
[8]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15.
[9]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206.
[10]孟增.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11]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7-485.
[12]卞福英,韩继翠.在作文评改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四川:内江科技,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