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立体网 做全局事: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苏州经验

2017-08-02 17:47王静芝陆云
中小学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核心素养

王静芝 陆云

摘要 江苏省苏州市通过构建行政主导、课题带动、校本探索三位一体的立体工作网络,顶层谋划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域推进战略:通过创设校园环境、学科渗透融合、校本课程开发等多元化途径,助推国际理解教育的落地实施;通过加强师资培训、聚合优质资源、构建评估体系等措施,保障国际理解教育的持续有效推进。

关键词 基础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核心素养:国际教育;国际理解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5-0011-03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及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增多。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以全球作为其人生舞台的地球村“村民”,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苏省苏州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扎实的经验基础。早在1993年,苏州市就曾举办以“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发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先声。近年来,苏州市更是以专项课题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途径,强化国际理解教育的保障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也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一、构建立体网络,顶层谋划国际理解教育区域推进战略

1.行政主导,提供国际理解教育区域性政策依据

苏州市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育,组建了包括行政人员、专家、校长、教师等在内的工作团队,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印了《国际理解教育文选》,并牵头制定了《苏州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意见》《苏州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指导意见》《苏州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

2.课题带动,组建区域性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共同体

2013年5月,苏州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性、政策性重大课题“苏州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理解教育推进策略研究”获批,苏州市在北京、上海等地专家的指导下,集合了一批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校。并多次举办国际理解教育培训及课题研讨会,经过实地调研、需求分析、方案制定、课程开发、评估反馈等程序,推进了各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开展。2016年底,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苏州市开启了第二轮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在指导意见、课程体系、校本开发、教学模式、师资培养、资源建设、评估体系七个方面重点推进。同时将项目学校覆盖面推广到全市十个区县,形成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共同体,探索出一条研究与实践共同推进的工作路径。

3.校本探索,助力国际理解教育有效落地

学校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阵地。各校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制定了校本化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自主编印了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方案设计、课例展示等多样化的实践探索。同时,各学校还注重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形成以点带面、校校联动的品牌效应。

二、探索多元途径,全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落地生根

1.创建“多样態”校园环境,营造国际理解教育文化氛围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思想对话、文化理解。各校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普及国际理解教育知识;通过精心布置“国际文化长廊”“世界国旗墙”“中外艺术作品展示窗”,创建主题网站等,实现校内国际理解教育资源的共享。

此外。各校还充分挖掘校内外国际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国际理解校园文化环境。例如: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利用毗邻苏州英国德威学校的优势,开创“地球学习村”计划,多国师生共用校区,进行跨校选课、共组社团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多元文化碰撞的国际化环境中,增进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认同。

2.深化“融合性”课堂研究,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模式

学科渗透融合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各校充分挖掘整合现有课程和教材中的“国际理解”元素,将国际理念、多元文化等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苏州市景范中学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了“中外文化习俗及交往方式的差异”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以开放、友好的胸襟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苏州立达中学的艺术课引入了“昆曲——莎士比亚”“天鹅之旅”等项目,为学生打开了解国外文学与艺术的窗口。

此外,教师们还开展了主题性的跨学科国际理解教育合作教学实验,通过集体研讨、合作备课,探索出单科分散式、单科螺旋式、跨科分散式等行之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模式与策略。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等还定期举行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公开课展示和教学设计比赛,并对教学案例进行汇编和总结。

3.设计“序列化”课程目标,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

课程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载体。各项目校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和选修课体系中,并依据学生的学段和认知特点确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小学阶段着重让学生“认识世界”,如了解主要国际机构、国际交往礼仪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初中阶段着重让学生“理解世界”,如培养其国际视野、规则意识、与人平等交往与相处能力:高中阶段着重让学生“融入世界”,如培养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等。

在苏州市教育局的推动下,各校都编印了符合自身发展理念和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的《乐天下》,苏州市立达中学和振华中学的《看世界》和《看中国》等。各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打造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例如:苏州市教育局自2012年起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英校际连线”合作。在21所学校开设了“梦想与团队”课程,中英两国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共同探讨公平、种族、环境等全球性议题,培养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意识以及领导与团队合作能力;苏州市第三中学校等32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校”,在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世界遗产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观念;苏州市立达中学与美国思库网合作开设“中美绿叶课程”,中外教师进行团队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英文的主题式文化课程学习,全面提升了师生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

4.创新“品牌式”主题活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跨境实施

主题活动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最直接的途径。

一方面,各校结合自身特色,协调企业、社区和家长等各方力量,开展模拟联合国、国际文化节、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校园主题活动,形成一系列特色活动品牌。例如: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已连续多年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学生以“外交官”身份与同龄人探讨国际议题,并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新苏师范附属小学在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参加“长江水学校——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国际环保主题项目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各校充分利用苏州已有的53个国际友好城市及500多所境外友好学校的资源平台,每年组织近万名师生赴境外学校开展主题式的交流、研学旅行和浸润式插班学习活动,超万名学生通过Skype视频、博客等形式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国际交流。近1500名学生参与新加坡Y.LEAD青年领袖研讨会、地球村双语演讲比赛等国际赛事与论坛会议。

三、聚合优质资源,保障国际理解教育可持续发展

1.外引内训,打造国际理解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国际知识储备、较强的国际交流技能和较广的国际视野。近年来,苏州市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促进师资力量的多元化。苏州市自2006年开始推行由政府买单的“外教课堂”项目。统一聘请外籍教师进校园开展英语教学,惠及所有苏城学子。

二是加强教师国际素养培训。苏州市不断拓宽教师海外培训渠道,选派优质汉语推广教师赴海外任教:同时综合运用专家讲座、实地考察、课堂观摩等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外事干部专业化培训,并将其纳入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系统,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三是探索中外教育融合教师培养项目。如在公立学校遴选一批优秀教师,以全脱产方式到双语国际教学环境中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培训和教学实践,培养出一批兼具本土情怀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层面则侧重对教师进行课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如组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结合微型课题研究进行团队学习、跨学科合作等,逐步形成了“课题驱动、以老带新、点面结合、学科融合、整体推进”的师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了教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素养和行动能力。

2.统筹整合,搭建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平台

为保障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推进,苏州市全方位统筹、挖掘、引进、共享优质国际理解教育资源。

一是引进国际合作项目。苏州市与国家及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家汉办、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等机构加强合作。引进“梦想与团队”“文化寻力”等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举办“金鸡湖国际教育论坛”等高峰论坛,推动中外学校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是激活本土资源。苏州市依托区位优势,挖掘本土资源,积极调动家长、社区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国际学校力量,共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组建了翰林外籍家长义教团。定期为学生开展“国际礼仪”“英语口语”等家长志愿课程: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与高校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创新实验班”项目。将高校的国际化理念、课程、教师等资源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是建设“互联网+”平台。苏州市紧跟教育信息化3.0时代的步伐,建立国际理解教育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政策文件、国际资讯、典型案例等信息;同时探索“未来教室”“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架设基于远程网络交流平台的“空中课堂”。让优质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3.多维反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质量评估

开展质量评估、落实反馈意见。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持续推进和品质提升至关重要。苏州市教育局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研究机构,构建了师生国际化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并分别编制师生国际化素养调查问卷,借助网络平台对全市初中生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评估,帮助学校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此外,苏州市还定期召开课题中期汇报、项目展示活动,并邀请相关专家赴学校实地调研,通过课堂观摩、师生座谈等形式,对各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建议。

各校也注重开展自我评估,不断修正和完善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实施方案、课堂教學方式和教材内容,部分学校还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如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立足实际,系统梳理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变迁和现代内涵,从中提炼出“尊重与理解”“和平与合作”“责任与创新”等核心品质,构建了包括“D2之星常规评价”“国际小公民护照”等内容的学生评价体系。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核心素养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