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会 石建军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药剂科,陕西 宝鸡 721001)
桂枝加葛根汤临证验案举隅
李宝会 石建军1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药剂科,陕西 宝鸡 721001)
经方;桂枝加葛根汤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所记载的方剂[1],以张仲景方剂为代表。其含义有以下解释:①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②经典著作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③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金匮要略心典·徐序》所载“惟仲景则独组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经方具有“普、简、廉、效”的特点,后世医家常以经方为母方,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化裁加减用之于临床。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现代中医学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对经方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其适用现代疾病的辨治,进一步扩大了经方的临床适用范围。
例1 韩某,女,61岁。2014-08-09初诊。发热、出汗及流涕3 d。患者自诉3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流涕,出汗,怕风,伴有项背部疼痛不适,痠困,僵硬,颈部转动不自如。自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0.1 g,每日2次)”,上述症状稍缓解,停药后则项背疼痛难忍。平时易出汗,稍受风寒即感冒。刻诊:恶寒发热,项背强痛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证属风寒束表。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生津舒经。予桂枝加葛根汤。药物组成:葛根12 g,白芍9 g,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桂枝9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7剂而愈。
例2 张某,女,38岁。2017-02-26初诊。颈部疼痛不适2年,加重1周。患者自2015-02以来出现颈项部疼痛不适,伴有后枕部痠胀,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加重。近2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双肩胛部痠痛。曾在门诊行艾灸、按摩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近1周来受凉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刻诊:颈项部疼痛,后枕、双肩胛部痠胀,伴有头晕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予颈椎四维X线检查示:颈椎病。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项痹。证属风寒阻络,气滞血瘀。治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化裁。药物组成:桂枝9 g,白芍9 g,生姜9 g,大枣12枚,炙甘草6 g,葛根20 g,川芎10 g,羌活12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5剂而症状缓解。
按: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致颈部肌肉劳损,加之受凉后风寒之邪凝于太阳经,导致经气不舒,气血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津液不能敷布濡养筋骨。中医学认为,颈项、上肢乃至头面皆为太阳经循行的部位,此经受邪,则颈背拘急不能转动、头项疼痛。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以桂枝汤祛风散寒,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太阳经脉;重用葛根升阳,生津润燥,缓痉解拘,解除颈项强痛等症状[4];加川芎行气活血,宣痹止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例3 唐某,男,36岁。2016-10-27初诊。反复颈部疼痛3年,再发3 d。患者3年前夜间睡眠时受风,起床后出现右侧颈部疼痛不适,牵涉至后枕部,颈项转动困难。予针灸、按摩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每当受凉后或睡姿不当时,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本次发病3 d,就诊时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迟。西医诊断: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中医诊断:落枕。证属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治宜温通经脉,祛风散寒。予桂枝加葛根汤。药物组成:葛根12 g,白芍9 g,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桂枝9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3剂而症状缓解。
例4 方某,女,56岁。2015-06-28初诊。肩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1个月。患者自诉3年前夏季在田间劳作时突遇急雨,躲避不及,淋雨后出现肩部疼痛不适,受凉后肩部疼痛难忍,近3年来疼痛加剧,伴有双上肢活动受限,双臂上举困难。近1个月来因天气寒冷,症状加重。刻诊:肩关节疼痛,夜间为甚,活动受限,肩周有广泛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迟。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断:肩凝症。证属寒湿闭阻。治宜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化裁。药物组成:桂枝9 g,白芍9 g,生姜9 g,大枣12枚,炙甘草6 g,葛根20 g,秦艽6 g,钩藤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7剂而愈。
按: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复遇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肩关节周围炎的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本例患者因在热天劳作,腠理开放,突遇急雨,风寒湿邪内侵,则寒凝于肩部肌肉,经脉不畅,不通则痛。初期受风寒之袭而症不显,血凝积久则肩部气血凝涩,痠痛不已,不能自转,成肩凝症。桂枝加葛根汤可通过解肌发汗祛湿而疏通肩部经络,解除经气凝滞,改善患者症状。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解除筋脉拘挛;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本草述》载其“治……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例5 张某,男,46岁。2016-10-18初诊。左侧口眼歪斜2 d。2 d前患者自驾车长途行驶,左侧窗户未闭,回家后自感左侧面部肌肉拘紧,发僵,未引起重视。次日起床后家人发现其左侧口眼歪斜,前来就诊。刻诊:左侧前额额纹变浅,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舌苔白润,脉浮。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证属风寒束表。治宜祛风解肌。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化裁。药物组成:桂枝9 g,白芍9 g,生姜9 g,大枣12枚,炙甘草6 g,葛根15 g,白附子6 g,全蝎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7剂汗出邪去病愈。
按:阳明经脉行于面部。本例患者阳明经脉受风寒之邪,故面肌拘紧,口眼歪斜。正如《金匮要略》所指“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一方面可以解肌祛风,另一方面疏经通络,解除经脉气血凝滞,同时,葛根还能升达阳明津液,滋津润燥,以缓解经脉拘急。白附子、全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通络止痛。
体会 桂枝加葛根汤由桂枝汤加葛根组成,所以具备了桂枝汤及葛根的功效。①生津液,荣血络。通读《伤寒论》,不难看出经方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存津液”,“保胃气”[6]。津液者,人体内的一切营养液体,包括精、血、汗、淋巴等,人体各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皆赖津液的营养,尤其是血脉、神经敏感度最高。血脉为津液所充,津伤则血道不充,故其脉可见沉、迟、细、弦,甚则脉曲如蛇行。津液缺损则经脉不得濡养,而出现拘急、疼痛等症状。又人之项背等处皆为神经密集之地,故对津伤反应最速。桂枝、生姜发汗;又伍用白芍敛汗养阴,不让发汗太过,间接保护津液;大枣、甘草配合桂枝、生姜,辛甘合用,鼓舞胃气,同时服热稀饭,使胃产生津液能力加强,使人津液充沛,全身得到濡养。加用葛根清热生津,其性凉故能清热,又能改善肠吸收津液之功能,使津液充沛而荣养血络,从而缓解项背疼痛、拘急等症状。②调和营卫。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具有营养之意,即血液的营养作用。营气者,营养之气,行于脉内。卫气者,行于脉外,具有卫外防御、温煦、调节功能。《针经》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脉浮,汗出如流珠者,腠理不密,开阖不司,为卫气外衰也”。《伤寒论》第53条载“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7]。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侵袭,表虚失固,津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徐灵胎说:“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营卫和而自汗反止矣。”桂枝汤中桂枝发汗解表而祛邪,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二药同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大枣助白芍和营血,姜枣配合又加强桂枝调和营卫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使其营卫合而诸症除。③解表舒经。《神农本草经》载葛根味甘,性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8],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止痛。葛根入药,其药势有助于将水谷之精气沿太阳经送至头顶。当人体原本从背脊上传的水精之气受阻时,葛根可将其重新输布至太阳经,从而使人体津液充足,血脉得充,则经脉得养,拘急、疼痛等症状缓解。葛根能辅助桂枝汤解表,疏通凝滞的经脉;葛根能生津液,使津液上行,滋润经脉、肌表,缓解拘急、颈项强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葛根还含有葛酮和葛根素,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9]。
经方新用不仅是对经方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经方运用的创新。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学习《伤寒论》,习其辨证思想,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桂枝加葛根汤加减用之于临床,使其适用于现代疾病的辨治,疗效显著[10]。
[1] 罗靖翔,刘思毅.经方验案辨析四则[J].天津中医药,2016,33(12):763-764.
[2] 王庆国.伤寒论选读[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3-24.
[3] 李冀.方剂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8-29.
[4] 赵晋元.桂枝加葛根汤临证新用三则[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5):411-412.
[5] 冯世纶,张长恩.胡希恕病位类方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6.
[6]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王庆国,李宇航,陈萌,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0-121.
[7] 熊曼琪.伤寒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7-28.
[8]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71-272.
[9] 田明,赵彦欣,徐强,等.桂枝加葛根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5):118-120.
[10] 张件云.桂枝加葛根汤临床应用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8):107-108.
(本文编辑:曹志娟)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7.035
1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陕西 宝鸡 721001
李宝会(1973—),女,副主任药师,学士。从事药剂科工作。
R222.2;R249
A
1002-2619(2017)07-1099-03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