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明 费兰波 余超超 蓝圣资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1)
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
谭旭明 费兰波△余超超 蓝圣资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1)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疗效。方法 将44例PO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埋线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Kupperman评分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FSH降低,E2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后FSH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降低(P<0.01),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76.19%,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西药能改善POF临床症状,且穴位埋线联合西药在调节FSH和E2水平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卵巢功能早衰;穴位埋线结扎;雌激素替代疗法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成年女性在40岁之前因卵巢功能衰竭而致闭经的现象,其特点是原发或继发闭经伴随雌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且有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状[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女性发病率约为1%~3%,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愈发增高且显现出低龄化趋势[2]。对于POF的治疗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西医临床上主要采用雌、孕激素替代疗法,通过模拟自然月经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变化,将雌、孕激素序贯或合并应用,补充雌激素,稳定卵泡刺激素(FSH),减少对卵巢残留卵泡的消耗,维持周期性月经[3-5]。但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往往忽视了机体的整体性及个体的特殊反应性,虽然短期疗效值得肯定,但远期疗效欠佳,而且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6-7]。穴位埋线疗法是改良后的针灸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刺激效应时间长、费用低廉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好等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等妇科疾患的治疗中,疗效显著[8]。2015-06—2016-12,我们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POF 22例,并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POF 2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44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16例)及妇科(28例)门诊就诊的POF患者,随机分为2组。埋线组22例,年龄25~39岁,平均(35.4±4.2)岁;病程1~7年,平均(4.4±1.2)年。对照组22例,年龄23~39岁,平均(34.2±4.8)岁;病程0.8~8年,平均(4.1±1.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9]拟订:①年龄≤40岁;②闭经时间≥4个月;③至少2次(间隔1个月以上)卵泡刺激素(FSH)>40 U/L,雌二醇(E2)<73.2 pmol/L;④卵巢无器质性病变;⑤具有POF的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相关症状。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POF诊断标准;②年龄18~40周岁;③近3个月未对POF进行相关治疗;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POF诊断标准者;②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卵巢器质性病变(如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患者;③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精神病患者;④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⑤晕针及对胶原蛋白线过敏的患者。
1.2.4 剔除标准 ①依从性差,不按协议内容进行治疗的患者;②自行接受其他治疗影响本研究疗效评定的患者;③出现晕针及对胶原蛋白线过敏而不能继续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1个周期内连续22 d予己烯雌酚片(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50)0.5 mg,每日1次口服,此周期的第18 d开始加服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50 mg,每日1次口服,共服5 d。对已婚而尚未怀孕的患者,注意使用避孕套避孕。雌激素替代疗法旨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22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间间隔1周,共治疗4个周期。
1.3.2 埋线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埋线。取穴:关元、中极、大赫(双)、子宫(双)、肾俞(双)为主穴。脾肾阳虚者加地机、命门、次髎、脾俞;肝肾阴虚者加阴陵泉、肝俞、复溜、三阴交、阴郄。胶原蛋白线[山东博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651811号]浸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备用。准确定位拟操作穴位,并用碘伏对穴位及穴周皮肤常规消毒,再用无菌镊子夹取适当长度的胶原蛋白线放入一次性使用埋线针[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150627号]的套管前端,后接针芯,左手固定拟进针穴位,右手持针刺入穴位(其中关元、中极沿前正中线向下斜刺,子宫、大赫向内下方斜刺,肾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达到肌层,配合手法刺激出痠、麻、胀等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埋植在穴位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贴输液贴[10]。2周治疗1次,共治疗8次。注意事项:穴位埋线均由具有针灸学本科教育背景,且有≥1年针刺临床操作经验的针灸师进行操作,为排除埋线操作的差异性,针灸科安排同1名专业针灸师完成所有受试者的穴位埋线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Kupperman评分。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症状程度分4个等级,即无症状为0分,偶尔为1分,经常为2分,经常且难以忍受为3分。症状指数:潮热汗出为4,感觉异常、失眠、易激动、性交痛、泌尿系症状为2,抑郁、眩晕、疲乏、骨关节或肌肉痛、心悸、头痛、皮肤蚁走感为1。评分法:各项症状指数×症状程度,然后相加即为总分。病情分度:15~20分,卵巢功能开始衰退;21~35分,卵巢功能衰退严重;>35分,卵巢功能衰退非常严重。②实验室检查指标。2组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比较治疗前后FS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③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①POF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恢复正常超过3个月者为治愈;②POF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恢复自然月经,但经期延长(>40 d)、月经量少达到3个周期以上者为有效;③POF症状稍改善或不改善,治疗结束后,不能恢复自然月经者为无效。
2.1 病例情况 治疗过程中,埋线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因其他原因退出本研究。
2.2 2组治疗前后FSH、E2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SH、E2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FSH降低,E2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后FSH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3可见,埋线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埋线组有5例在穴位埋线后出现治疗部位轻微肿胀、青紫、异物感等反应,均在1周内自行消除,不影响疗效评定。未发现晕针、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
POF是生殖功能降低甚至停止的一种表现,与生理性绝经十分相似,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异常,人体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甚至导致不孕,并伴发围绝经期症候群。POF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阶段的研究认为主要与遗传、免疫、代谢、医源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还受生活习惯、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影响[12-13]。对于大部分不明原因的特发性POF患者,目前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尚无确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来保护甚至恢复卵巢功能。
中医古籍中并无POF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类于“闭经”“月经过少”“血枯”“血隔”“不孕症”“月经先后无定期”等范畴之中。《素问·腹中论》记载:“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之时,有所大脱血……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傅青主女科》提到“年未老经水断”,其概括的发病特点,与现代医学POF的临床特点最为相似,现阶段对于POF的中医研究,也多以此为据。POF病机较为复杂,与肾关系最为密切,《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于肾”,《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全身阴阳之根;POF又属冲、任两经病变,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虚精亏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所在,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致冲任气血不充,抑或后天肾气耗伤太过,肾精亏损,冲任失养,致使无以化为经血,乃至天癸早竭,经水渐少直至闭经。气血不和,肝脾失调,肝气失疏,气机失畅,脾之气血生化不足,冲任血海匮乏,亦可致停经[14]。
循证医学表明,针灸在临床治疗POF时有很好的疗效[15-16]。穴位埋线源于针灸,但其刺激时间长,疗效稳定,治疗间期长,患者依从性较好,还能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分解胶原蛋白线为氨基酸、多肽,产生异体蛋白刺激,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17]。本研究所选主穴中关元属任脉,内藏元阴元阳,培元固本,《针灸资生经·月事》言“关元……治月脉断绝”;中极穴属任脉,内应胞宫精室,调理冲任,《针灸资生经》云“中极治妇人断绪,失精绝子”;大赫穴为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有益肾固冲调经之效;子宫穴是经外奇穴,出自《针灸大成》,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是调节子宫功能的要穴。上四穴均在子宫附近,“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均可调经理气;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肾气在腰背的输注部位,补肾调经,《医学入门》谓“肾俞……主诸虚,令人有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殖系统的脊髓神经节段主要在胸椎(T)10~腰椎(L)2、L6~骶椎(S)2,其中支配卵巢功能的脊髓神经节段主要在T13~L1,而按穴位的解剖位置,关元、子宫穴区对应的脊髓神经节段在T10~L2神经节[18]。以上诸穴合用,可培补肾精、调理冲任,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β-内啡肽水平,促进排卵,使月经来复,恢复卵巢功能[19-20]。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均能短期内改善POF的临床症状,且能很好地改善Kupperman评分情况,但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更能有效地改善血清FSH、E2水平紊乱,值得临床参考借鉴。本试验存在如下不足:样本量小;未行B超检查以评定卵巢形态学变化,缺乏影像学疗效指标;未行随访研究,难以评价穴位埋线的远期疗效。因此,今后应参照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21],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穴位埋线治疗POF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1] Qin Y,Jiao X,Simpson JL,et al.Genetics of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new developments and opportunities[J].Hum Reprod Update,2015,21(6):787-808.
[2] 姜迎.卵巢早衰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163-165.
[3] 郑建华,安媛.卵巢早衰的病因与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6):478-480.
[4] 金婧,阮祥燕.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3):142-145.
[5] 龚凤阁.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在妇女更年期的应用[J].天津药学,2000,12(4):60-61.
[6] 刘丽萍.大规模调查证实雌孕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1):61-62.
[7] 孙芳芳,史惠蓉.激素替代疗法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2):146-149.
[8] 张选平,贾春生,王建岭,等.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J].中国针灸,2012,32(10):947-951.
[9]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38-2140.
[10]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部分:穴位埋线》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J].中国针灸,2009,29(5):405-406.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12] 乔东艳,于红,任慕兰,等.卵巢早衰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3,33(1):30-35.
[13] 李花,赵新广,刘丹卓.卵巢早衰病理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医药导报,2012,18(8):4-6.
[14] 冒湘琳,张丽娟,陆黎黎,等.卵巢早衰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1):240-242.
[15] 庞勇,黄艳燕.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疗效Met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108-112.
[16] 罗玺,李茜,程洁,等.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有效性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J].中医杂志,2016,57(12):1027-1032.
[17] 赵永娇,马红英,蔡德光.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84-787.
[18] 王少军,朱兵.卵巢-体表的相关性与经穴关系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0):761-765.
[19] 李晓彤,房繄恭,尚洁,等.卵巢早衰的针灸治疗思路与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170-3172.
[20] 肖达,黄诚.针灸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23(1):47-49.
[21] Hugh MacPherson,Douglas G Altman,Richard Hammerschlag等.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修订版:CONSORT声明的扩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0):1228-1239.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7.032
△ 通讯作者: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61
谭旭明(1990—),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R711.75;R245.9
A
1002-2619(2017)07-1089-04
2017-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