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麻木的临床研究※

2017-08-02 01:38:27林玉惠过伟峰
河北中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神经炎麻木多发性

袁 园 林玉惠 过伟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6)

临 床 研 究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麻木的临床研究※

袁 园 林玉惠1过伟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6)

目的 观察依据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多发性神经炎麻木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后脱落10例)采用蠲痹通络方治疗,对照组60例(后脱落11例)采用甲钴胺+维生素B1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采用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计算麻木指数,并统计疗效。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4、8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Levi分级评定麻木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较本组治疗4周后Levi麻木程度减轻(P<0.01);治疗组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同期Levi麻木程度减轻(P<0.01)。2组治疗4、8周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8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4周(P<0.01)。治疗组治疗4、8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麻木的重要治法,蠲痹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麻木的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维生素B1对照组,能有效减轻麻木程度。

神经炎;麻木;中药疗法

多发性神经炎,亦称周围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是多个周围神经同时受累引起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呈手套短袜型感觉减退、麻木或刺痛,甚则肌肉萎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减轻症状恢复受损神经,但病因不明或原发病难治的多发性神经炎则疗效不佳。2014-07—2016-07,我们采用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对多发性神经炎麻木进行治疗,应用蠲痹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麻木患者50例,并与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1治疗4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门诊多发性神经炎麻木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剔除脱落患者,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25~76岁,平均(53.35±10.45)岁;病程15 d~2年,平均(1.38±0.43)年。对照组49例,男16例,女33例;年龄23~78岁,平均(51.37±13.83)岁;病程18 d~2年,平均(1.07±0.6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拟订。①发病前有急性或慢性感染病,或有服异烟肼、长春新碱等药物史,或有代谢性疾病与中毒病史;②急性起病或缓慢起病;③肢体末端麻木、疼痛、病程久者可有四肢力弱;④体征有多数末梢神经受损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消失,四肢远端力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末端皮肤发凉、发红、发绀等;⑤肌电图见神经源性损害,电测验呈变性反应。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脑病学》[2]及《中医内科学》[3]中关于麻木的论述,辨证为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者。

1.2.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多发性神经炎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者;③愿意且能够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及时复诊者。

1.2.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及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③中枢神经疾病引起的麻木,如卒中、脊髓炎及运动神经元病、格林巴利综合征;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或慢性疾病患者;⑤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蠲痹通络方治疗,药物组成:炙黄芪20 g,当归10 g,川芎10 g,鸡血藤15 g,路路通10 g,僵蚕10 g,全蝎3~6 g,蜈蚣2条。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2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0.5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片(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20)10 m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观察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观察记录患者麻木程度。①参照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4],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将麻木程度分为4级。0级:无;1级:轻度麻木,感觉异常,有麻木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2级:中度麻木,感觉明显,对生活有一定影响;3级:重度麻木,麻木剧烈,严重干扰生活。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以一条标记着10个刻度的长约10 cm的直线,依次从“0”分端(表示无麻木)至“10”分端(无法忍受的最剧烈麻木)标记,让患者在直线上标出能代表自己麻木程度的相应位置,再根据该位置为其评出相应分数。

1.5 疗效标准 以VAS得分为主要参考指标,以其均值的变化来表示麻木的改善,即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均值的改善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用改善率表示:麻木改善率(%)=[(治疗前VAS得分-治疗后VAS得分)/治疗前VAS得分]×100%。临床治愈:改善率≥95%;显效:改善率≥70%;有效:改善率≥30%;无效:改善率<30%。以临床治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 病例情况 观察期间,治疗1次即中止或未达8周疗程而自行终止治疗者共计21例,最终符合课题研究要求的观察病例共99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9例。

2.2 2组治疗前后Levi分级评定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Levi分级评定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治疗4、8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Levi分级评定麻木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较本组治疗4周后Levi麻木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同期Levi麻木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2组治疗前后麻木程度VAS评分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2组治疗4、8周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8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4周(P<0.01)。治疗组治疗4、8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麻木程度VAS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本组治疗4周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2.4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本组治疗4周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由表3可见,2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均高于本组治疗4周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多发性神经炎是以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肢体远端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的总称[6],由感染、中毒、营养代谢、过敏、变态反应、遗传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轴突变性、神经元变性、节段性脱髓鞘病变,表现为自远端逐渐向近端发展的逆死性神经病[7]。临床常用维生素B1、B6、B12等营养修复药物进行治疗,但大量研究表明其效果欠佳,且易反复发作[8]。因此,从中医的角度对该病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病受累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有蚁行、针刺、烧灼感、触痛等刺激症状。肢体末端麻木,呈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消失的表现属中医学“麻木”“肌痹”范畴[9]。中医学认为,麻木病因众多,外感风、寒、湿之气,内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气血亏虚,均可导致机体营卫之气行运涩滞,气血不能荣养肌肤而致麻木。中医药治疗麻木善从整体出发,审证求机,但因证候复杂,临床治法各异。张琦教授认为“四肢麻木”多由血气不足,邪气乘虚侵入,使得气血闭塞不通而成,治疗以益气固本为主[10]。秦泗明等[11]认为,治疗肢体麻木当以调和气血,温阳健脾,化痰活络为原则,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王孝杰等[12]根据“百病皆因痰作祟”之中医理论,强调麻木病机总归脉络受阻,将化痰通络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王建等[13]认为麻木的发生是因痰瘀互结为患,闭阻血道而致手足失养。范宏宇[14]指出“虚”“实”“风”是麻木的病理关键,治疗上注重补虚、泻实、治风。徐景藩[15]强调,治疗麻木应从整体着眼,祛邪与扶正为主要治则。麻木的发生虽然病因众多,病机证候复杂多样,但总结发现,中医辨治麻木,虚者以气血、营卫、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所致;实者以风寒湿痰瘀闭阻筋脉而成,病理因素责之风、痰、瘀、虚。我们长期对麻木病因、常见证候进行归纳总结,认为麻木的发病以气血亏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经络痹阻不通为该病的重要病机[16],从而提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的治疗大法,自拟蠲痹通络方进行治疗。蠲痹通络方中黄芪大补元气,顾护肌表;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藤类植物多绕木攀援,缠绕蔓延,形如络脉,取鸡血藤入药,善走经络,可活血祛风;鸡血藤配路路通既活血补血,又能通络;僵蚕、全蝎、蜈蚣乃虫类药,是“虫蚁飞走”“血肉有情”之品,可深入经络、宣通气血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祛邪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为传统治麻木要药[17]。

本研究采用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和VAS评分评价多发性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麻木的程度。治疗8周后,治疗组治疗后Levi分级评定麻木程度较治疗组明显减轻(P<0.01);且VAS评分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69.3%,P<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效以8周更为明显。

临床观察分析表明,蠲痹通络方对多发性神经炎麻木的治疗效果好,能有效缓解患者麻木症状,减轻麻木程度,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1] 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1999:365-366.

[2] 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8.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71.

[4] Gamelin E, Gamelin L,Bossi L,et al.Clinical aspects and molecular basis of oxaliplatin neurotoxicity: curren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J].Semin Oncol,2002,29(5 Suppl 15):21-23.

[5] 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11):483.

[6] 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9-101.

[7]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1-222.

[8] 董海平,吴中生.丹红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77-79.

[9] 冯育均,向光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6):562.

[10] 李思思.张琦教授辨治肢体麻木的临床经验总结[J].黑龙江中医药,2013,43(5):64.

[11] 秦泗明,秦绪丽.益气活络汤治疗肢体麻木36例[J].河北中医,1997,19(2):16-17.

[12] 王孝杰,董亚平.从痰治痹六法浅谈[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79.

[13] 王建,姜萍.麻木证治浅析[J].河北中医,2015,37(7):1080-1081.

[14] 范宏宇.治疗肢体麻木经验[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5(2):126.

[15] 徐景藩.痹证与脾胃[J].广西中医药,1988,11(4):31-33.

[16] 李建香,过伟峰.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4):328-329.

[17] 李才堂,王小青,康明,等.丰城鸡血藤总黄酮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11):1316-1318.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7.015

※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编号:YB2015001)

△ 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46

袁园(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学。

R745.440.531

A

1002-2619(2017)07-1024-04

2017-01-16)

猜你喜欢
神经炎麻木多发性
麻木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2:40
视神经炎的悖论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39:44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2
浮生一记
鹿鸣(2018年1期)2018-01-30 12:20:08
正确认识多发性硬化症
无题(2)
南方文学(2016年3期)2016-06-12 13:54:34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