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省1456个农户的调查

2017-07-31 20:12王子坤张兵良
中国土地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地宅基地分化

邹 伟,王子坤,徐 博,张兵良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农户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省1456个农户的调查

邹 伟,王子坤,徐 博,张兵良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是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一行为还取决于被调查者自身和家庭禀赋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研究结论:应该充分考虑异质化农户的行为差异,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并将就业能力提升、农地流转、住房保障、权益保护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有效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制度;农户分化;Logistic回归模型;宅基地退出

1 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之相伴的是,农村宅基地低效利用和闲置浪费现象日趋普遍,一方面,超过3000万亩的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1],另一方面,村庄用地面积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仅2009—2015年全国村庄用地面积就增加了64.27×104hm2,这既严重影响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与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国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土地高效利用和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的重要路径选择。其中,构建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研究和准确把握农户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农户有序退出,是制度设计的关键。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彭长生将农户看成一个同质整体,研究发现产权认知是农民对宅基地经济价值评价的重要依据[2]。而农户间不断加深的收入结构和就业结构差异[3],形成了对宅基地功能和价值的不同认知,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4]。也有学者发现非农就业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5-6],但不同代际农民工城乡迁移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7]。从行为经济学视角来看,由于禀赋效应、现状偏见、不确定性厌恶、锚定心理和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也存在一定差异[8]。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农户分化的影响,并借鉴刘洪仁等[9]的研究方法,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将农户分化划分为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4-5,10-12]。然而,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当前关于宅基地退出方面的文献多为主观意愿分析,围绕宅基地实际退出行为的深入分析供给不足。尽管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往往能够预测和指引其实际退出行为,但从产生退出意愿到最终行为的发生,农户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且该过程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农户最终行为并不一定与最初意愿一致。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研究显然更有说服力。其次,已有研究尽管考虑了农户分化对宅基地流转或退出产生的影响,但是不同学者对农户类型的划分不一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分化呈现出更多维度,传统划分方法已经难以全面描述农户的微观特征。再次,已有研究很少涉及宅基地退出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风俗不同,农户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和价值认知也不相同,从而对宅基地退出做出的政策响应也不同。对比不同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政策对于不同地区群体的适用性。本文在对农户分化表征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决策分析框架,对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行为决策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对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户的调查,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

2 理论分析

2.1 农户分化的表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将农民排斥在非农就业之外,农户群体高度同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一系列农村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完善,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农户的选择理性得到充分释放,农户分化日趋明显[3-4]。不同学者对农户类型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有的仅按区域差异或仅按职业差异划分[6,13],有的按职业和收入划分[4,11,14],还有的按人口、职业和经济划分[12]。当前,宽松化和多元化的外部环境使农户呈现出更多的分化维度,前述划分已经难以全面描述农户的微观特征。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选择职业分化、经济分化、有无城镇住房和农地流转情况来共同反映农户分化程度。需要说明的是,这4方面因素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联系[4,13,15],但这种关联性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不再明显。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兴起,可能会较好地带动农民增收,收入高的农户不一定从事非农职业,也不一定拥有城镇住房,他们很可能继续与农村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工作生活节奏和空气质量形成鲜明对比,在外从事非农职业或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民为方便退休还乡或者短暂避暑休闲,也可能会保留宅基地。农户对待农村土地功能价值的认知将由单一化转变成多元化,由保守化转变成开放化,收入、职业类型、有无城镇住房和农地流转情况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低。

2.2 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行为决策

2.2.1 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分析框架 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总是结合自身、家庭等资源禀赋状况,均衡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12]。根据农户分化的表征,不同分化程度农户由于其职业、经济、有无城镇住房和农地流转情况等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他们对宅基地的价值认知和依赖程度不同,其对退出宅基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使得他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分析框架如图1。

2.2.2 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理论分析 只有当退出宅基地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农户才会考虑退出,否则他们就不会参与[12]。退出宅基地的成本主要有房屋重建成本、搬迁成本和生活成本增加等显性成本,以及难以适应新环境、可能丧失集体成员身份和丧失养老保障等隐性成本。而退出宅基地的收益主要有将会获得一笔退出补偿金、更好的居住条件、更加便利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更多的福利等[16]。

根据从事的职业类型,可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非农户[6,13]。纯农户完全从事农业生产,对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诉求高,退地后所获得的补偿无法弥补其生产生活成本的增加,退地成本大于收益,因此不会退出宅基地。兼业农户既进行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工作,其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宅基地仍是他们最后的生存保障,退地后生活成本的增加远大于退地收益,因此不会退出宅基地。非农户多数长期在外居住,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低,更看重宅基地的经济价值,这部分农户退地后生活成本无明显变化,而退地带来的补偿金有助于暂时缓解生存压力,退地收益大于成本,因此会退出宅基地。农户收入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较为复杂[17]:部分低收入农户看重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他们无法承担退地带来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的风险,倾向保留宅基地;也有部分低收入农户更看重退地带来的经济价值,期望通过退地来获得一笔进城创业或购置住房的资金,因此退出宅基地。收入高的农户有更强的城镇生活能力,其对宅基地保障功能的诉求较弱,而退地能带来一笔额外收入,因此会退出宅基地;高收入农户也会权衡退地带来的短期收益与留地带来的长远收益,显然保留宅基地能带来更多长远收益,如方便养老、避暑和休闲等,因此会保留宅基地。能否在城镇稳定居住是进城务工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他们融入城镇的最大障碍之一[18]。城镇住房对农村宅基地有替代作用[10],可以弱化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因此,家庭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退地风险低,退地后生活成本无明显变化,但能够获得一笔补偿金,退地收益大于成本,因此选择退出宅基地。而家庭没有城镇住房的农户,其宅基地仍然承担着基本的保障功能,退地意味着他们要为购置或重建新房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选择保留宅基地。农地流转情况通过对宅基地生活居住功能和生产辅助功能的影响作用于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19]。农地转入户受农村土地牵绊程度较大,并且由于要扩大生产规模,对于宅基地存储生产资料、农具和农产品等生产辅助功能的需求较强,退地后生活成本、耕作成本和存储成本的增加极大程度上抵消了退地带来的收益,因此不会退出宅基地。而农地转出户受农村土地牵绊程度较小,对宅基地生活居住功能和生产辅助功能的依赖程度低,退地后不需要考虑耕作和存储成本的增加,退地收益大于成本,因此会退出宅基地。

图1 分析框架Fig.1 Analytical framework

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选择

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下辖13个地级市,2015年城镇化率为66.5%,人均GDP 87995元。根据区域差异和经济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长期以来,江苏省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平台广泛开展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尝试,在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与经验。江苏省经济发展快、区域差异明显、农民职业多样化程度高、农民分化现象普遍以及宅基地流转与退出频繁等方面特点符合本研究需要,因此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2014 年对江苏省农民的随机抽样调查,选择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7市作为研究区域,其中,苏北包括盐城、宿迁和徐州,苏中包括扬州和南通,苏南包括镇江和苏州。在选择样本点时,重点考虑农民分化现象明显、宅基地流转与退出频繁、非农就业机会较多等方面特点,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每个市选取3个区(县),每个区(县)选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2个行政村,每个村再随机选取12户农户进行调查。主要对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利用等方面信息进行了收集。调查实施前先对调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再由调查人员一对一向农民提问并准确填写问卷。之后,剔除关键信息失真和缺失的样本,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456 份,其中没有退出宅基地的农户问卷1354份。

4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4.1 模型选择

农户是否退出宅基地是一个二值变量,因而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公式如下:

式(1)中, pro和eco分别表示农户职业分化程度、经济分化程度,hou表示有无城镇住房,land表示农地流转情况。 βi表示相应的影响系数,β0为常数项。xi为其他控制变量,ai为控制变量相应的影响系数。为农户退出与没退出宅基地的概率比。

4.2 变量选取

因变量:农户发生过宅基地退出行为,设为1;没有宅基地退出行为,设为0。

自变量:本文将农户分化特征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既往研究表明宅基地退出还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法律认知特征、地区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将这些变量作为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其他关键变量。另外,为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前,需要检验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来检验。一般来说VIF越大,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性越严重,VIF值越接近于1,多重共线性越弱。结果显示,各变量的VIF值均分布在1附近,表明所选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回归估计。自变量的选择及说明如表1所示。

5 计量结果与分析

运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为保障结果的稳健性,采取逐一添加变量的方式分别得到模型一、二、三、四(表2)。结果显示,所有模型的伪R2都在0.1左右,并且模型4的正确预测比例为92.99%。

表1 自变量及说明Tab.1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defnitions

5.1 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

模型一、二、三、四显示,农户分化的4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并且除经济分化程度以外,其他三个特征的影响方向均为正,这表明非农化程度高、家里有城镇住房、有农地流出的农户更多地参与了宅基地退出,而收入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少。具体来说,职业分化会让一些农户部分或完全脱离农业,投身二三产业,部分农户居住和生活地点由农村转向城镇,此时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和保障功能相应弱化,因此非农化程度高的农户更多地退出了宅基地。城镇住房的替代作用弱化了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并且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具有较小的生存压力和较强的城市生存能力,其融入城市的风险低,从而更愿意退出宅基地。耕地是否发生流入流出,反映了农户受农村土地牵绊程度的大小,耕地转入户、未流转户与转出户对宅基地生活居住功能和生产辅助功能的需求依次降低,从而使得这三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依次增加。另外,收入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少,这是因为收入高的农户生活较为宽裕,不急于将宅基地变现补贴家用,并且可能对宅基地有更高的价值期许,更看重它的养老、避暑、休闲等功能,他们反而不会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退出宅基地;而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更看重宅基地变现后获得的补偿资金,以此来补贴家用,或满足进城创业或购置城镇住房的现实需求。

5.2 其他特征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

个人特征中,年龄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宅基地退出行为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户年龄越大,宅基地退出行为越少。这是因为年龄越大的农户思想普遍保守,更看重宅基地的居住养老功能,并且这部分农户退出宅基地到城镇生活缺乏非农就业技能,因此倾向保留宅基地。文化程度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宅基地退出行为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退地行为越少。这是因为随着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认识加深,因此更多保留了宅基地。家庭特征中,是否拥有宅基地产权证书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拥有产权证书的农户更多地退出了宅基地。这是因为产权证书表明农户拥有受法律保护的部分宅基地处置权利,没有证书的农户会担心其宅基地处置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从而使自己利益受损,实际退出行为较少;而有证书的农户不会担心利益损失,并且产权明晰的宅基地纠纷少、退出成本低,因此这部分农户更多的退出了宅基地。法律认知特征中,对于宅基地能否抵押贷款的认知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即认为宅基地可以抵押贷款的农户有更为灵活的宅基地处置方式,他们认可将宅基地抵押或者变现来获得一部分额外的收入,从而更多地退出了宅基地。地区特征中,苏南和苏中变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即相对于苏北而言,苏南和苏中的宅基地退出行为更多,这是因为苏南、苏中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并且地方政府为实现规模经营,大力鼓励农地流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动力大,从而更多地退出宅基地。

表2 整体回归结果Tab.2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whole sam p les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江苏省1456份农户问卷,从农户分化视角分析了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主要结论有:(1)农户分化特征是农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诱因,其4个表现方面都对农户退出行为产生影响;(2)职业分化正向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非农化程度高的农户其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多;(3)经济分化负向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家庭收入较低的农户其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多,而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反而倾向于保留宅基地;(4)有无城镇住房正向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家庭有城镇住房的农户更多的退出了宅基地;(5)农地流转情况正向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有耕地流入、没有发生过耕地流转、有过耕地流出的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依次增多;(6)其他特征中,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宅基地有产权证书、认为宅基地可以抵押贷款的农户发生了较多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并且,地区特征显著影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多。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措施:(1)制定多元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农户分化特征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影响,应该依据不同分化程度农户需求的差异,制定适用于不同农户群体的差异化宅基地退出政策,保证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匹配,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到宅基地退出工作的顺利推进。(2)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倾斜。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少,而退出空间大,优化这些地区宅基地退出制度环境,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促进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宅基地集约利用水平。(3)促进农民非农就业能力的提升。非农化程度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多,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能力,为不同分化程度农户进城择业提供技术保障,从而有效推动农户退出宅基地。(4)加快推进农地规模流转。有农地流出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多,促进农地流转政策的完善和流转市场的发展,推动规模经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农户宅基地退出创造条件。(5)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家庭有城镇住房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较多,政府应为进城务工群体提供价格适中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从而降低农户对农村宅基地的依赖,增强其退出意愿。(6)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宅基地产权安全的农户退出行为较多,通过法律形式对宅基地产权的各项权利予以确认,加快推进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提升农户宅基地产权安全认知,增强其退出意愿。

(References):

[1] 祁全明. 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现状、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 . 农村经济,2015,(8):21 - 27.

[2] 彭长生. 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安徽省6个县1413户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3,(1):21 - 33.

[3] 李宪宝,高强. 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J] . 农业经济问题,2013,(2):56 - 65.[4] 许恒周,石淑芹. 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90 - 96.

[5] 刘同山,孔祥智,张云华. 兼业程度、地权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J] .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71 - 78.

[6] 黄贻芳,钟涨宝. 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以重庆梁平县为例[J]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7):852 - 857.

[7] 许恒周,殷红春,石淑芹.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乡城迁移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实证研究[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75 - 80.

[8] 杨玉珍. 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衔接——行为经济学视角[J] . 经济地理,2015,35(7):140 - 147.

[9] 刘洪仁,杨学成. 转型期农民分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 . 中国农村观察,2005,(4):74 - 80.

[10] 钱龙,钱文荣,郑思宁. 市民化能力、法律认知与农村宅基地流转——基于温州试验区的调查与实证[J] . 农业经济问题,2016,(5):59 - 68.

[11] 钱龙,钱文荣,陈方丽. 农户分化、产权预期与宅基地流转——温州试验区的调查与实证[J] .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19 - 26.

[12] 刘同山,牛立腾. 农户分化、土地退出意愿与农民的选择偏好[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14 - 120.

[13] 苏群,汪霏菲,陈杰.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J] . 资源科学,2016,38(3):377 - 386.

[14] 杨应杰. 农户分化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估计[J] . 经济经纬,2014,31(1):38 - 43.

[15] 聂建亮,钟涨宝. 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J] . 资源科学,2014,36(4):749 - 757.

[16] 王静,于战平,李卉. 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王口镇和独流镇的调查[J] . 农村经济,2015,(1):33 - 37.

[17] 彭长生. 农民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省的农户调查数据[J]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6):133 - 146.

[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侯云春,韩俊,等.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J] . 改革,2011,(5):5 - 29.

[19] 王敏,诸培新,张建. 农地流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855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分析[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81 - 89.

(本文责编:王庆日)

Study on the Im pacts of Rural 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it: Based on the Em pirical Research of 1456 Rural Households in Jiangsu Province

ZOU Wei, WANG Zi-kun, XU Bo, ZHANG Bing-lia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impact factors of rural household behavior towards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ral 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i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it. The behavior also depends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terviewees, the endowments of their family and the resulted cognitive differences regarding property security. In conclusion, w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eterogeneous rural household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aid exit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coupled with job skills training, rural land transfer, housing security, rights protection,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dl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it and to optimize the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 institutions; rural 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Logistic model;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it

F301.1

:A

1001-8158(2017)05-0031-07

10.11994/zgtdkx.20170516.113053

2017-02-01;

2017-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1173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233004)。

邹伟(1972-),男,四川渠县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制度。E-mail: zw@njau.edu.cn

张兵良(197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地利用与管理。E-mail: zbl@njau.edu.cn

猜你喜欢
农地宅基地分化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农村宅基地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