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高建
摘要: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个体差异做到有教无类,鼓励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按照教师所讲的去学习。课改的理念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更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现状。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将会彻底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效率。
关键词:课改;教学方法;高效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所存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太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只有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化。但是,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会忽略教学目标,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且也无法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兴趣不仅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当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最终产生抵触情绪。
3.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在课改的环境下,必然会淘汰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部分学校的教师不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一些新的方法,从而没有将课改所推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运用到教学之中。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显得非常机械化。
二、课改下教学的主体性
1.语文教学相比其他社会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情生硬,机械化的提问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厌恶,直至失去兴趣。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教师不能着急着否定学生的意见,而是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自由发挥想象,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简单。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很多老师可能会直接问“这句诗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很难发挥诗句情景下的想象空间,只会单纯的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中去寻找合适的一个。如果教师的提问变成“同学们,你们读了‘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和同学老师分享的吗?还有什么地方是不理解的吗?”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还能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生由于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社会阅历浅显,知识积累有限,加之课堂上比较好动,对于有些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很不到位。教师只有不断的对课文进行解读,强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扩展,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之后,才能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课堂上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所进步,达到课改的目标。
三、课改下的教学认识和误区
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单纯将书本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相比,课改的要求便需要教师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更注重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并以之为教学目标。课改的要求,正和几千年前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观点不谋而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正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认真研究和总结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上对待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更能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课改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是在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識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只有智育和德育同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很多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改下教学的目标,从而学习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丰富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的气氛,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课堂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同时塑造学生学习体验的实际情景,将课堂教学延伸开来,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联系,让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只有教师多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让其在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才能迎接课改的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的趋势便是让多媒体走进教学课堂,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多媒体课件虽然给教师讲课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教学都需要使用多媒体。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只是单纯让屏幕上的声音和画面不断变换和展示,而这样并不能起到增进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教师都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多媒体,有的教师本末倒置,没有认清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多媒体主宰了课堂,这样只会让多媒体成为授课的一种阻碍,并不可取。教师应该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只有有了自己对课堂的安排和理解之后,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同时多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不失去课改的意义。
总之,教师要敢于面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抓住教学上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发挥好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