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2017-07-29 20:59马金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教学方式思维

马金花

[摘 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好坏,对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思维习惯、培养探究能力、开拓思维空间、形成创新意识。

[关键词]动手操作;教学方式;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94-01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 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大脑中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

一、动手操作,建立思维习惯

研究表明,小学生更加擅长记忆具体的事物。因而动手操作能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习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是以后学习任何事物都必不可少的。

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盒子或玩具积木等物品在课桌上摆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再通过摆出的形状来判断各个平面图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通过操作与观察,学生就能轻松、准确地判断出平面图分别是从侧面、上面和正面观察出来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判断后给予讲解,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不一样的思考。

二、动手操作,培养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让思维更活跃,思维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如教学“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自己的身高或者用积木摆出各种形狀后观察积木数量与长度间的关系等,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有研究表明:人的右脑和思维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当学生的右脑也动起来,左右平衡才能使思维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思维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形成定性。

三、动手操作,开拓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还要重视在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教师也要进行多方位的提问,以便促进学生思考,使问题得以拓展延伸。

如教学“三角形”时,教师给学生分发小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围出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让学生思考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联系。同时,让学生试着摆出其他的平面图形,数一数摆出的图形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怎样摆图形的角最多。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快乐。

四、动手操作,形成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要创新就需要不断地去尝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新潜力,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就是为学生创设平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如教学“升和毫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究“杯琴”,在相同的杯子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然后试着敲打杯子,分析为什么杯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因为杯中的水量不同,空气含量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总之,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可以打破思维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通过乐趣解决问题,从而更易接纳知识,使思维更深刻。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教学方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