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2017-07-29 11:50高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考力小学数学

高莺

[摘 要]数学课堂是动态的思维场,恰到好处的对话,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的教学指出,课堂中的对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我的发展。

[关键词]和与积的奇偶性;对话交流;思考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6-01

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离不开对话,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在教师启发式、探索式的引导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可以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张扬学生的个性,激荡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的思考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下面就以“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一、问题引入,指引对话方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指引课堂对话的方向,通过有效的对话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片断1】

师(出示题目“1+3+5+7+…+39” ):如果不进行计算,能否直接说出这道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

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呢?

生1:可以进行合理的猜想。

生2:先从简单的算式入手。

生3:尝试找出规律,然后进行判断。

师:任意选2个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的奇偶性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教师设计了富有挑戰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师生、生生的对话和互动中,学生轻松得出了两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

二、巧妙点拨,活跃对话思维

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增进学生理解的“催化剂”。随着师生对话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注重点拨,深入挖掘知识中蕴藏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思考力。

【教学片断2】

师: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任意个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应该怎样判定呢?

生1:可以用举例的方法,任意写几个非0的自然数,让它们相加。

生2:算出算式的和,然后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3:每次都算,会很麻烦,应该有规律可循。

师:规律是什么呢?

(学生很快便有了发现:不管有几个偶数相加,和都是偶数;如果加数中有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就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就是偶数。)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捕捉了生生对话中的焦点,使学生的目光集中在对规律的探讨上,真正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三、适时追问,促进对话深入

追问,是学生在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的“二度提问”,是对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追问是师生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发挥追问的价值,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片断3】

师:几个非0的自然数相乘,什么情况下积会是偶数,什么情况下积会是奇数?

(学生都打算写出一些连乘的算式再进行探究)

生1:这个很简单,不像之前的那样复杂。

师(追问):能否具体说一说?

生1: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只要有一个数是偶数,这道乘法算式的积就是偶数。

师(追问):其他同学对这个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补充):在一道乘法算式中,不管有多少个奇数,只要没有偶数,积就是奇数。

生3:只要看乘法算式中有没有偶数便可以了。

教师没有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讲课,而是根据教学中的生成适时追问,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处。这样鲜活的课堂,不但能加快学生内化新知的进程,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总之,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对话”这个工具,通过师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在课堂对话中真正得到发展和提升。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思考力小学数学
Logic Dots
Logic Dots
提升思考力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