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项目在课堂中的可行性研究

2017-07-28 12:33单英
北极光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可行性校企合作课堂

单英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技能加速进步更新,高职院校功能定位需更加清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项目如何在课堂中能行之有效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堂;可行性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1.学校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根据高校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更加明显,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国家经济建设步入新常态,在互联网+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企业的现状

企业在升级式转型中要求从低端产品为主转向中高端产品为主,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升自己产品的个性化标志,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校企合作项目在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教学改革和课堂创新。深入推进高校课堂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强化课堂教学创新的政策导向,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满足学校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中引入校企共建项目。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许多共建项目绩效不如人意,存在很多问题。

在体制方面,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要繼续深化,“双主体”育人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产教融合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影响校企合作深度。

在管理方面,高校传统的习惯、自身的惯性和惰性导致内部管理效率偏低,学校治理水平亟待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内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师资方面,教师以教学为主,脱离了行业信息,使得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影响社会服务内容、数量和水平。企业项目运行是一个长期高效的过程,要求教师花更多课堂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延续企业项目的运作,单纯通过课堂时间无法保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在学生方面,学生参与社会设计工作项目的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常常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为设计而设计,对市场的需求现状等知之甚少,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不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体现设计上的艺术、技术、经济三者统一的原则,导致了艺术构思与实践相脱节的天然鸿沟,与设计行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校企合作项目在课程中运用的对策

1.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项目

支持行业加强对本行业高职院校的规划与指导,从企业对人才需要和诉求出发,结合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拓展校企合作企业。在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适合长期发展的项目要求,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有效对接。

2.建全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

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的互动模式中,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行业指导、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企业项目专家的指导作用。

学校层面,教师是项目开发的主力,管理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需完善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项目能动性。学生是项目开发的执行者,要求学生能根据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设计能力。企业层面,主要是企业专家的作用,能为项目开发提供岗位技术标准和企业技术要求,并为项目开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提供咨询。项目专家的开发能力决定项目开发的每一个环节能否达到具体要求,这也是影响项目开发成果的重要因素。

3.提升校企合作项目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特色、树立品牌,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的长期有效开展。

(1)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产业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探索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教育+实训”的培养办法,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定期见习制度,推进教师行业企业“访问工程师”培养,深化实践教学、专业能力提升。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力争让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专业人才将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于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可行性校企合作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