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学生是中国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职业化教育模式影响下的高职学生,面对的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教育,职业心理和学习心理折射出高职学生在职业定势、学习动机、成才抱负、人际关系、青春期回应等方面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学生因其特殊性,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赋予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抑郁、苦闷、自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因而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怎样培养高职学生拥有一颗身心健全的心灵,使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这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它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职业素养、情感以及操守,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又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但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在心理上也表现有别于社会群体与大学生群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需求多元化发展,高职学生因其自身特殊性,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容易产生抑郁、苦闷、自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因而,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培养一颗身心健全的心灵,使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的需要,也是使每个高职学生走向人生正途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纵观这几年的高职教育,与同龄学段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更加突出。由于该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灵处于敏感期以及本身自我意识增强,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事情上,一旦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就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再加上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极不平衡,这就让高职学生背负更多负面情绪,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显得十分有必要,它能很好的缓解学生各方面的压力。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上,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适应能力较差;家庭方面,大部分的家长出外劳务,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个人道德素养方面较差;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缺乏沟通能力等障碍;情感价值观上,容易产生偏激情绪,看问题比较片面概括化,没有形成一定的是非观念。各方面的压力,使高职学生产生类似自卑、狂躁、焦虑、情绪起伏大、抑郁和自闭等心理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
从出生到入学之前,这个阶段的教育大部分是由家长承担,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孩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在这种重要的成长阶段,父母角色的缺席无疑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关爱的缺少,让高职的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易形成少言寡语,个性内向的性格,甚至是自闭倾向。学生不愿过多与人交流,把心理问题深藏起来,又不知道如何排解,这样久而久之,整个人变得抑郁,也容易做出偏激行为。
(二)学业方面
高职学生刚从高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面对同学顺利升入大学,然而自己却走了一条和别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信受创,让初入高职的学生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存在着明显排斥现象,且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以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是需要一个过渡适应期的。尤其是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更多强调自主学习能力,这与高中时期老师一味讲解,学生只负责接收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很大差异,学生在学习方面難以适应新生知识,短期内存在学习困难等问题。当现实情况与理想自我产生偏移时,就容易造成心理上冲突,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及时调剂情绪,纠正方向,那么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社会就业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地改革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调整规划,使得就业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一产业的从业者快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面向二、三产业市场,学生毕业后就业于岗位最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低,甚至没有保险福利。而且中国大众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本科生贬值,庞大的就业数量更是给高职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缺少丰富社会经历的他们,在面对就业受挫困苦时,不知道怎样排解;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对自己进行很好的职业规划,缺乏职业理想。进入高职后,没有学习目标,缺少学习动力,在严酷的就业环境下,选择逃避,进而产生偏执情绪。
(四)自身因素影响
1.对自我认识不够清晰,有些学生自我评估过高,制定的目标计划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因而做事屡屡受挫;而有些学生低估了自我能力,做任何事情都不自信,不敢轻易尝试,输赢看得过高,注重结果大于过程,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身能力不济。
2.人际交往方面。较多学生由于性格因素,不愿意和别人倾诉心事,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沟通交流困难、恐惧社交、人际关系失调和冲突等问题。在中学阶段,因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同学,因此能够畅通无阻的进行心灵沟通。然而到了高职院校,同学们都是来自不同地方背景以及有着不同生活习惯、价值理念,这就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造成一定的困难,孤僻自然就成为了这类学生性格的代名词,该类学生一旦没有找到正确的排解之法,就容易诉诸暴力来发泄情绪。
3.网游成瘾。网游广泛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酷炫的画面,立体的音效,曲折的故事情节,给予学生强烈而刺激的感官享受,他们沉醉在网络带来的便利和震撼时,忽略了学生的职责。人际交往能力薄弱,学业困境,让他们找到——网络这种手段去躲避,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忘掉现实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压力,过分依赖网络以及构建的人际关系,混淆了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帮助那些网络成瘾的学生走出来,给予他们心理方面的援手和咨询,耐心教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逐步戒掉网瘾,这就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提出迫切的需求。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承受挫折、抵抗诱惑、调节情绪的能力,促使学生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主动接受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为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一)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的体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保障。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自身原因,容易造成多种心理问题。因此,健全的体制能够给与他们最及时、最正确的援助,帮助他们找到心因,走出阴霾。为此,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要注重心理课程的开设。据了解,许多职业学院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开设心理课程。一周课程安排中,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练习占据了绝大部分,心理教育课时极少甚至是没有,从根本上没有引起重视。
2.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调查。当前许多媒体报道过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件,究其根源绝大部分是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而正确解决导致的。当矛盾无处发泄时,就易走向暴力极端,从而导致犯罪。因此,每学期,学校都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方面调查,把学生经常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整理成册,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便于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时,可以快速发现并及时解决。
3.发挥学生群体作用,成立社团组织。由于他们现都处于学生这个庞大群体,有着相同的群体体征和年龄段,学生之间更能够理解彼此,在解决心理障碍时,能够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关爱心灵自愿者组织,开展援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用一个群体去影响一个人,用千份的关爱去融化一颗受伤孤独的心灵。
(二)加强平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注重思想道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融合。思想政治课是我国中小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国家在加强学生关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形成,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去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奋力拼搏,做一个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优秀青年。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找到自我排解问题的方法,做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良好公民。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些想通的部分,老师在平时上课时,能够灵活合理地穿插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学生在接受道德洗礼的同时,也有着一颗强大而健全的内心。
注重专业课和健康教育课的结合。职业的多样性,要求不一样的职业精神,比如金工工种,它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也需要严谨分毫不差的专业精神和持久的耐心。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疲倦和索然无味是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状况,怎样通过自身的调解来找到工作的乐趣,变苦为乐,这就需要有一颗健全的心灵来为人生做导向。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平时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时,不仅仅是要传授工种的原理,还应该教给他们怎样在工作中挖掘快乐,保持对工作的长久激情。教师传授的不仅是一份知识,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信心保障。
(三)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硬软件建设
俗话说:学校想要发展好,老师少不了。老师就是促进学校平稳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奠定优秀教育基础的根基,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能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美好的心灵也可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经环节之一。
1.加强心理教育学教师的平时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老师们可以自发组织一个团体或者工作室,集體备课讨论,研究学生心理障碍的解决方法和以往案例,通过群体效应,来带动教师们自觉投入专业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校应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做讲座,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学校,吸收借鉴;亦或每年派出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全国相关的知识讲座、论坛和培训,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2.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学生有了心事,不愿意诉诸他人,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可以为他排忧解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心理学老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构筑沟通的桥梁,为他们剖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校园咨询室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来弥补平时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的缺失,老师们还可以定期开展校园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就业压力,人际交往沟通,未来迷茫等问题,给予学生诚恳建议和指导。
3.学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软件设施。建立相关的设施,包括减压室建设,多媒体运用,沙袋,充气球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正确的方法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调解自身,从而达到了减压效果。
(四)丰富校园文化,缓解学生精神压力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中有着导向、激励、内聚、熏陶和约束的作用。如何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正确的信念理想,克服消极不良的思想侵蚀,无疑需要校园文化发挥它的主流价值观导向作用,去影响熏陶学生思想观念的构建和升华。
(五)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减缓学生就业压力
据调查,就业高压是高职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残酷的就业环境,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消极影响。再加上每年大量毕业的本科生充斥着就业市场,如何能找到通往就业的成功途径,是每个高职毕业生必经的心路历程。严酷的就业环境,必定给这群特殊的孩子带来重压,因而产生心理问题也不足为奇。在面对这类情况时,高职院校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够打开市场大门,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缓轻就业压力呢?
1.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和专业师傅指导,又可以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校企合作的优势就是各取所需,取长补短,互利惠赢,谋求发展。许多国内外经验事实证明,走校企合作的科学道路,是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径,也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设置专业。有些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过分依赖市场,哪个专业就业率高,就扎堆开设该专业,忽视了自身均衡的发展;而有些院校则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完全不顾及市场需求,闭门造车,诚然毕业生不能够适应市场需要而待业在家。高职院校应结合市场环境和本校办学实际,科学规划专业设置,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3.利用多媒体,建立就业信息沟通与发布的网站。通过网站平台,就业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流通,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结合自己就业意向,择业就业;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快速选择自己所需人才。双向发布信息,双向选择,更加高效便捷。网站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如何应聘、面试,职业规划等职前培训技巧,也可邀请大型企业技术工人、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始讲座传授成功经验,以及提供当地就业形势、政策和招聘信息。网站的建立,使信息和人才流通得到了有效可观的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玉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广西政府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6)
[3]王娟.浅谈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18)
[4]郭贵春.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2(14)
【作者简介】
李娅婷(1990-),汉族,女,重庆人,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中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