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三阶段

2017-07-27 08:17黄佩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精研于永正教学风格

黄佩华

时代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呼唤具有自我教学风格的教师。但教学风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阶段与书法学习如出一辙,可用“三意”概述,即刻意模仿、有意表达、创意发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刻意模仿,“描红”里感受魅力

教师提炼教学风格不能邯郸学步,也不能朝秦暮楚;既要泛观博取,也要熟读精思,才能独辟蹊径。

选对“帖”。阅课宜多,描课宜精。我们学习书法,倡导遍阅百家,但更要精选古帖名帖临摹;同样,在教学风格的提炼过程中,开始之初也应选定名家风格来学习、钻研。在广阔的小语名师世界里,我们欣赏王崧舟的诗意,拜服窦桂梅的激情,惊叹支玉恒的潇洒,仰慕贾志敏的从容,享受蒋军晶的才智,回味赵志祥的“愤青”……凡此种种,都是“看帖、赏帖”而已。在众多闪耀的名师中,教师需认清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名家、易学、能学、近似” 四个原则,选择一位进行重点研磨学习。像我,就为于永正老师“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育理念,以及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的教学风格所深深折服。而且感觉自己也有几分于老师的爱生情怀、铮铮铁骨,知道自己最愿意学的就是他的风格,于是选择这个“帖”。

精描“帖”。锁定研磨之“帖”后,就是精细“描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模仿学习:一是研读其教学理论文章,目的是读懂其人,也能从中感受其文字风格。二是研读其教学实录,把选中的模仿对象的最得意之作反复研读,对每一句话加以琢磨,感受其语言风格,体会其情感表现。三是研读其教学视频,观其言行,察其颜色,赏师生互动,直观地感受名师课堂魅力。四是“依葫芦画一瓢”,精研名师一节课,从教学实录到教学视频进行深度解剖、研读,然后“描红画瓢”。

众多的案例研究证明,从“精研精描”开始,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最可借鉴的做法。刚入职的新教师,也可以就此“选帖”“描帖”之理论,多看多学,争取尽早站稳讲台、讲好课,在课堂中建立从教者的自信。我校对刚入职的新教师设置的一年两次的验收课,就是要求新教师上模仿课,而新教师在反复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最快的成长。

第二阶段:有意表达,“临摹”中寻找自我

在學习初期,模仿是必要的,但不能盲从,要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博采众长,发挥优势,进而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比如,特级教师认真学习老一代教师的“一节课一个中心”的教学风格,不是要完全照搬,而是要走出一条“大容量、深思维、高密度”的自我特色的教学之路。教师应崇尚“学贵自辟”精神,在学习、模仿名家的过程中,努力借鉴,尝试创新,不断获得“灵感”和“顿悟”,使得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日臻成熟。

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追求“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法”;在很多的“临摹”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家长、教材等因素,不断改变,尝试生成,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实验”,慢慢摸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广阅名家课堂,博览百家言论,可以得其“法”;精研一二名家,深读所著文字,可以得其“道”。在“法”与“道”中,教师可逐渐形成其教学风格。我在“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风格之时,结合了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小学合作学习策略,在结合中不断尝试创新,获得“顿悟”和“灵感”,逐渐形成自己“亦庄亦谐,趣实相兼”的风格。

第三阶段:创意发挥,“脱帖”后可成一家

教师对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将通过不断的实践趋向成熟,并形成创造性教学的稳定状态,也就是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读帖”“临帖”,再融合教师不断更新的教学阅历后,教师的日常课、公开课、实验课、展示课、示范课,甚至一言一行,都会体现着自己的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正如作家苏童说,“希望我的风格会流动,会摇曳,会消隐,也会再现。”建构风格与提升风格应成为教师专业道路上必须攀登的台阶。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有能力在瓦解原先的“旧我”之后不断创造出“新我”来,这也是教师不断地对各种风格、流派进行吸收与补充的过程。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精研于永正教学风格
圆锥滚子轴承精研外滚道进给油石装置的优化设计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精研方法 精致生活
精研硬笔书法 悟修传统书道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