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兰
[摘 要]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是最为显著的,因此,如何给予全体学生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突出的课题. 分层教学对于课堂结构的优化、各层面学生的潜能激发、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分层教学;重要性;必然性;原则;应用策略
分层教学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成为一种时尚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层教学这一教育理论的历史是悠久的,在四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分层教学经历了各种生存状态的考验. 近年来,因为其特有的科学价值,我国教育专家们再次倡导将其实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此,为了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更具指导性,对其理论依据和原则的研究自然是必要的.
[?] 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会将学生的闪光点逐渐变得庸俗大众,将学生的特长逐渐磨灭,久而久之,学生像被输入了固定的程序一般机械化地对待学习,这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科学性以及个性特征的形成,也终将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收获变得稀少,因此,分层教学理论的提出与实施必要且重要.
1. 正视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差异,促成全面提高
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接纳必然是有差异的,知识的储存量、学习的環境、学习的习惯与态度等都能导致学生在接纳知识时产生巨大的差异,教师只有正确地看待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各层面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使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均能有付诸努力而达成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自身的学习状态在不断的进步中.
2. 分层例题实施教学,兼顾全体学生
教师可以将例题进行分解、变式成若干个步骤来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知识储备与水平基础上均能产生思维,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分步骤教学:
这三个步骤看似简单但对于知识的考查却比较全面. 通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设置,教师设定的教学要求基本都能达成. 各层面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教学中能够摸清问题的规律,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意义.
[?]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1. 围绕学生主体的“以生为本”原则
学生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一样处于学习的主体位置,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 教师要摒弃教学活动只是完成教师工作任务这样的陈旧观念,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设置分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所有教学的内容、思想、方法都应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所需并长足进步,教学的效果也呈最优化.
2. 依据学生知识能力实施的“个体差异”原则
依据一定的衡量标准将学生进行分层后再实施教学便是通常所指的分层教学. 在衡量标准的选择上,教师不能根据自身的喜好来给学生定位,也并不是普通意义上将学生一定要分出高、中、低来,而是要依据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客观存在的水平位置合理定位. 因此,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等差异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只有客观、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才能使得后续分层教学的活动更具科学性与先进性,也使得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得以保护,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升.
3. 目标、方法、要求统一的“系统性”原则
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不是随意的教学行为,而应该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并按照教学计划系统地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生的需要,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实施的环境都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学生群体的普遍性与部分学生的特殊性都是教师设计教学中应该考虑的内容. 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呈现出整体性与系统性,对分层教学的实施才能起到保障.
4. 修整完善学习状态的“过程性”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成绩往往是教师、家长与学生自己的焦点,但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无比的压力,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很多时候还会对学生的成绩起到消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首先树立教学注重过程这一思想并对学生及家长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边积累知识,一边修整、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为后续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心理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优化应用策略
1. 分层备课保障教学过程实施
教师可以按照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标准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学生的层次、大纲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备课,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各层面学生发展的训练内容与教学活动流程.
(1)设定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A:按照高考大纲对A层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并实施教学,使学生数学分析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鼓励并引导他们勇于揭示知识内在的关联和规律,使其学会将一些形式的、表象的、离散的知识整合成有机的知识体系,使其数学应用的能力接轨高考并持续提高,使尖子生在这个层次中产生.
B:用大纲中较高的要求对B层学生实施教学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所有的数学概念、原理以及法则等数学要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C:立足课本、注重实效对C层学生实施教学的安排,使这部分学生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基本知识、方法、数学思想贯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始终,使其数学综合素养有长足的进步.
(2)设定适合各个层面学生的问题
依据学生的水平层次进行不同问题、例题、习题的设计,使各层面学生在各自的水平基础上进行思考、提问以及练习. 题目依照其难度、学生水平、题量进行安排,各层次学生完成自身所应对的各层面题目,并适度挑战上一层次的习题或高效率完成下一层次的习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练习的当堂反馈.
2. 依据分层备课实施教学的分层活动
教学目标需要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中逐步实现,因此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激发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积极性,并兼顾到不同层面学生的均衡发展,使得不同层面学生在各自基础上的探究都有收获、有进步. 因此,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时应该以B层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个层面的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层面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都能得到调动和激发,并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科学认知规律的贯彻,落实好具体且科学客观的教学要求,尽量避免“吃不饱”“吃不了”等极端现象的产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自然且层次分明的无缝衔接.
3. 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促进全体进步
作业是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作业的作用尤其显著. 统一内容、难度、要求的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及解题能力的提高自然是不够科学的,不管教师在作业的难度上如何调整,效果都将不尽如人意. 因此,教师在分层备课、教学之后,也应该注重分层作业的布置,比如设计两套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或者在作业中设计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接受不同难度题目的洗礼,并鼓励学生完成自己阶层作业之后尝试挑战和提高.
4. 设计分层测试激励学生进步
一般来说,每个阶段学习结束之后的测试都是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这样的阶段测试如果教师也能够进行分层设计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面对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的难度、解题的技巧进行测试解答,既能使得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得到真实的体现,又能使学生审视自身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分层测试完成度较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易于建立;分层测试的完成度较低,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学习实施查漏补缺,将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出方向性指引.
[?] 结束语
因此,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是绝对有效的,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循分层教学实施的各项原则,并持续跟踪各层面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以便自身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始终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状态,以生为本,扎实推进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