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存涛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40)
直线轴承是一种可以实现轴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单元,以钢球作为滚动零件,钢球在圆柱形轴承体内绕封闭沟道循环运动。轴与轴承在轴线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也可以相对旋转。轴与轴承间实际为钢球的点接触,运动时为滚动摩擦,具有移动拖动力小、无爬行、运动精度高等优点,但也有抗冲击能力差、刚性差等缺点。
在某气动压装机上,采用单个标准闭型直线轴承做导向结构,其参数如下:轴承内径50 mm,外径80 mm,长度100 mm。轴在轴承内轴向运动,在距轴承中点160 mm处,轴受到1 kN的径向载荷,载荷最终作用在直线轴承上。此结构要求有足够的刚性,保证轴在运动时的导向精度。
机械设计手册中没有关于直线轴承与轴配合的相关资料,参考直线轴承厂家直线导柱产品相关资料,一般要求直径50 mm直线导柱的配合公差为g6。依据该参数设计,直线轴承与轴承座采用小过盈配合,以保证轴承座有足够的刚度。但设计产品装配调试后发现,该直线轴承导向结构径向刚性较差。在实际工况下,距轴承中心160 mm处施加1 kN径向载荷时,施力点测得相对轴线的径向位移达到0.2 mm,而设计要求径向位移需要控制在0.1 mm以内,故该结构已不能满足要求。
影响直线轴承结构刚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轴的刚性、轴承座的刚性、轴承的刚性以及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对于轴的刚性分析,可将其简化为长度为110 mm的悬臂梁,一端固定另一端加集中载荷,轴材料为碳钢。其挠度为
(1)
式中:F为集中载荷;L为悬臂梁长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的惯性矩。
通过(1)式可求得轴端最大位移为0.000 7 mm,远小于使用要求,因此轴刚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轴承座与轴承采用过盈配合,且轴承座自身刚性较高,可以排除轴承座的影响。
不同直线轴承厂家提供的直线轴承内径公差不同,对于内径为50 mm的直线轴承,不同厂家给出的内径公差见表1。
表1 直线轴承的内径公差Tab.1 Inner diameter tolerances of linear bearing mm
若轴外径取φ50 mm(配合公差为g6),则外径最小值为50-0.025=49.975 mm,轴承内径的最大值为50+0.013=50.013 mm,可得出轴与轴承的单边最大间隙为(50.013-49.975)/2=0.019 mm。将直线轴承的公称长度(100 mm)看作实际承载长度,其简化图如图1所示,图中,AB为轴承的轴线,CD为受载后的轴线,AC为配合间隙造成的测量位移。通过计算可得该配合间隙对测量点位移影响的最大理论值x为0.068 mm。
图1 配合间隙对测量点位移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fit clearance on measuring point displacement
直线轴承内部的数列钢球在轴表面沿轴向滚动,对轴提供径向支承。由于钢球循环结构的限制,对轴提供支承的钢球有限,轴承尺寸越小,支承钢球的列数越少。以50 mm内径的直线轴承为例,轴承内部共6列钢球在整个圆周上对轴提供径向支承。但当轴受到某个方向的径向均布载荷时,实际仅1列或2列,最多3列钢球受载(图2)。而实际工况是轴悬臂端受到径向载荷,如图3所示(F′为轴悬臂端的集中载荷),由于配合间隙,仅靠近轴承两端的钢球承载,承载钢球越少,刚性越差。
图2 承载状态Fig.2 Loading state
图3 轴悬臂端受载时钢球的承载状态Fig.3 Load - bearing state of steel ball at the cantilever end of shaft
由上述分析可知,测量点位移主要由配合间隙和接触弹性变形引起。若无间隙,就可以使整列钢球承载,提高其刚性。设计时,将直线轴承与轴的配合形式改为过盈配合,由于直线轴承内径公差不同,先确定直线轴承内径的上偏差为+0.013 mm,下偏差为-0.002 mm,再确定轴的外径为φ50 mm(配合公差为n6),为保证配合有过盈量,设计最大过盈量为0.035 mm。 装配后,由于过盈配合,需施加10~30 N的轴向载荷使轴能够自由移动。按该工况,测量点相对轴线的位移为0.09 mm,满足要求,2种配合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见表2。
表2 轴与轴承配合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Tab.2 Influence of two kinds of fit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mm
由表2可知,改为过盈配合后,消除了配合间隙对测量的影响,减小了轴承刚性对测量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减小了0.11 mm。轴承刚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原来的0.132 mm减小到0.09 mm,提高了轴承刚性。
将直线轴承与轴的配合方式由间隙配合改为过盈配合后,消除了轴、钢球和沟道间的间隙,相当于在三者间施加了一定的预压力,明显提高了直线轴承的刚性。但对于轴承与轴配合的过盈量,没有具体的参考资料,一般经验是轴承尺寸越大,过盈量也越大。轴承与轴过盈配合时,需施加10~30 N的轴向载荷,其过盈配合状态相对适中。若增大过盈量,会出现明显的运动爬行甚至卡滞现象,降低轴承寿命;减小过盈量,则对轴承刚性的提高影响较小。
经验证明:过盈量的选择与轴承的公称直径有关,其最佳过盈量为轴承公称直径的0.07%。 由于国家相关标准不完善,不同厂家直线轴承标准不统一,若要确定直线轴承与轴的过盈量,需先确定轴承的内径公差,再选择相应的轴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