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红红
摘要: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多注重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体系不完备、忽视人才培养差异性、创业型教师队伍匮乏、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等问题。高校可以从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专业的创业教育,引进创业导师、建立多元化“创业导师”队伍,改善评价模式、强化实践考核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报送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45号),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各高校纷纷制订了相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
一、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河南多所高校,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笔者发现目前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多注重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另外,各个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其中有几所院校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二、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备
在河南省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育中可能包含创业教育的因素,但这种因素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教师队伍虽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家普遍对创业还存在着一些偏见,这也会对学生创业起到阻碍作用。
(二)忽视人才培养的差异性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河南省目前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班。现实中,这些院校在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往往会照搬国内外院校的成功经验,而不结合本身的需求特性,忽略了培养群体的差异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时,根本没有办法接受和自己专业相对应的创业教育,致使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脱节,无法达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最终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三)创业型教师队伍匮乏
目前,河南省高校中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还是专业课教师,并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这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很多教师甚至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根本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除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論水平外,还提出了其他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求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尽量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满足这些要求的教师在整个河南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可谓凤毛麟角,这也影响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四)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目前,河南省各应用型高校的实习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些实习基地有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创业园区等。这些基地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绝大部分基地照搬国内外成功经验,不考虑学校自身特性,打着“为学生提供创业便利”的口号,实际上只是学生毕业前的“走过场”形式,有些院校甚至从中牟取暴利,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更不用说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训,学生经过这种实训基地的实训,走向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仍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缺乏健全的保障体系
教育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更多关注的是该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却忽视了人才培养目标只是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最低标准,根本没有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因此,除教育部门的监督外,应该鼓励其他教育组织形式的建立,多角度、多维度地监督和保障人才培养过程,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解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难题,把整个培养过程公开、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促进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模式的提升。
三、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开展创业教育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设创业教育这门课程。该课程可以是公共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在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学生再学习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创业好奇心,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开展专业的创业教育
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高校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要运用灵活多变的培养模式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教育,从而达到预计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
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根据专业加入相适应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增强其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综合素质。
(四)引进创业导师,建立多元化“创业导师”队伍
目前,河南省高校创业型教师严重匮乏,大多数任课教师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兼任。因此,在未来各高校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深造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可以与企业家、创业者合作,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教师。
(五)改善评价模式,强化实践考核
传统的高校评价方式大多采用的是考试形式,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容易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别提考核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考核时,应该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除考试外,可以加入实验设计或网络测试,也可以加入创业导师的分数评价,还可以加入大学生创业情况评价等。
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任重而道远。各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时,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开展有差异、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 (10).
[2]曾尔雷.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