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昕
摘要: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表达自我、多元对话、推崇创新的价值语境。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走向以对话、交往与互动为价值诉求的教育新模式。但微传播时代的多元异质文化特质、碎片化、娛乐化的传播特征以及政工干部网络传播素养的缺失,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与方法,推进政工干部与民警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将是今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语境
据《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3.27亿,成为世界第一微博用户大国。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2014年1月,中国微信用户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影响力遍及国内外。今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成为研究当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回避的价值语境。
一、“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语境
(一)“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语境
当前,传统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正被微传播的发展改变着,并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微传播的文化特征和时代语境。
首先,微传播具有去中心化的文化特征。“微传播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普通民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平等分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价值的创造者,“人人皆媒体”的“全民传播”时代宣告到来。大众借助微传播的信息共享空间,通过一个“微动作”,一份“微内容”,传递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这种“全民传播”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方式,使得微传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为一体,吸纳着多种文化资源。
其次,微传播具有表达自我的文化特征。微传播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态环境,微传播为人们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诉说真实的情感提供了新的平台。“微传播的‘自媒体特征激发出一种自我编辑、自我宣扬、自我发展的自主文化”,微传播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因个人身份、地位的束缚而无法进行自由表达的外部限制。
再次,微传播具有推崇创新的文化特征。微传播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它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信息共享空间。众多网民充当起了文化潮流的引领者,不用学习、模仿他人的创作内容和方法。伴随每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都会产生出一些新词语,这些微博新词大多巧妙借鉴谐音、比喻等表达技巧,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概念新颖性,传播速度可谓“一秒千里”。
(二)“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趋向
目前微博、微信爆炸式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微传播彻底激活了人的主体性,激活了人的能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是微传播的文化基因,主体性的激活、主体间的对话为当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价值诉求。“微时代”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扬弃传统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二元对立的教育模式,走向“主体—主体”对话与交流式的教育模式。政工干部与民警之间真正“形成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的关系,无话语霸权和个人中心,最终实现主体之间的共识与合作乃至行动”。
“微时代”的到来,从文化根基上植入了主体间性的概念,提供了主体之间交往与对话的可能性,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施教者与受教者关系上,改变了过去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纯的教育者中心观,代之以合作共生的新型民警与政工干部关系;在教育方式上,改变了传统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倡导平等互动的对话式教育方式;在教育专题设置上,改变了陈旧呆板的教育主题模式,设置基于民警生活体验的教育实践活动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对于微传播而言,我们不可忽视其对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出的价值预期,这对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微传播的多元异质格局导致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把握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和思想发展趋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可能或将要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防患于未然式的思想教育工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控性强,主要通过有意识地择取材料对受教者进行密集的信息传播,以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然而在微传播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接受者或者传递者,个体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明显增强。因此,微传播的到来必然呈现出多元异质文化格局。
随着微传播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格局的消极影响也悄然显现,如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与“分化”、渗透与颠覆的工具,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潮也通过微传播平台腐蚀着某些公安民警的思想。另外,各种良莠难辨的社会思潮及各种社会矛盾都快速地通过微传播平台暴露无遗。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的不足,有的民警甚至为网络不良信息所蛊惑,误入歧途,踏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多元化的网络信息面前,提高民警的价值判断力和信息鉴别力显得特别迫切。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预判性,无疑成为当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
(二)微传播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导致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诉求。但人思想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形成又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再加之思想活动的隐匿性特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存在着不确定性,在短期内无法得到立即确认。当前,受微传播文化的影响,某些公安民警存在价值相对主义及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直接影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自微传播出现后,网络世界不断放大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异质性。在微传播空间中,人们的交往对象在网络中的身份都会发生快速的变化,人们“不知道他将在他现在所在的地方待多久,并且他经常根本无法决定何时他的停留会结束”。“这种自由随意的网络交往方式在给予人们最大限度的自由时,却又消解着网络个体对网络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一种一切皆无所谓,认为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接受的价值相对主义倾向在网络空间中弥漫着”。与此同时,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又导致人们淡化意识形态和娱乐心态的生成。可以说,“深度消失”是微传播文化的特征之一,不再追求所谓的价值和意义,不再探究潜藏在语言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因而有人说微时代的文化传播是一种丧失精神深度的浅层文化。
受微传播文化的影响,部分民警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愿意做的事就做,不愿做的事就不做,以“自我”的利弊判断作为行为的价值导向。另外,在丧失了精神深度的微传播文化中,社会理想、人生意义之类的话题淡出了某些民警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的真空导致一些民警出现了职业理想的空白。如何避免微传播带来的价值虚无主义和淡化意识形态的负面倾向,成为当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回避的教育困境。
(三)微传播“意见领袖”的缺位导致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性匮乏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彼此共享、互动、共识的社会行为、活动和过程”。在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把关人”作用,对信息进行搜集并有选择地传输给受教育者。但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总是先由社会成员中的少数“意见领袖”获取,然后再由他们扩散给公众,这就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两级传播”理论。托夫勒曾指出,“各个高技术国家的政府所面临的一种潜在可怕威胁来自于网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部分,下层阶级和主流社会之间的鸿沟实际是随着新的传播系统的普及而扩大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当前这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微传播时代获得更多关注,就必须借助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平台,一方面寻找与民警互动的交集,另一方面发挥网络传播“意见领袖”的主体性,加强对公安民警价值导向的引领作用。
微传播多元开放、信息共享的特点使得广大民警已不再是被动等待政工干部来灌输理论知识的受教育者,而是具有了一定获取信息与分析问题能力的独立个体。微时代的到来显然对政工干部的教育引导性、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新媒体对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各级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也都相继建设了政工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因为更新缓慢或者停止更新而成为“僵尸网站”,点击率较低。包括近年发展迅猛的公安微博、公安微信等政务服务平台,也都表现出公安机关网络参与性不足的问题。这些现象表明目前公安微博、公安微信以及政工网站的建设既没有满足民警对信息的需求,也没有形成政工干部与民警之间的对话交流模式。因此,如何贴近民警的理论需求,发挥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切实增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舆论引导力,是政工干部面临的新挑战。
三、“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对之策
(一)以打造政工微博、微信平台为先导推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搭建公安政工微博、微信互动平台,把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民警的网络生活,首先,需要建设政工“微群”,打造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政工干部可以通过开设微博、微信群等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元对话模式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用积极、健康的信息占领微传播阵地,引领公安民警参与其中,在彼此的交流中达成对话和共识,实现理论传播和思想引导的教育目的。其次,引领网络技术,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方式。政工干部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发表理论教育内容,还可以借助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技术手段形象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单调、静态的固有模式,增强民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可度。再次,建立网络平台运行制度,推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推动政工微博、微信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就要建立教育主体网上工作责任制。以制度的方式明确权限职责、明晰奖惩考核,督促政工干部有效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才能防止政工微博、微信出现短期做秀行为,避免形式主义问题的出现。
(二)以提升政工干部网络传播素养为基础推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政工微博、微信无疑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担负起更多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能,搭建起政工干部与民警之间的沟通桥梁,对政工干部的网络传播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政工干部要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只有不断提升政工干部的理论素质,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政工干部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力度。要把政工微博、微信的建设落到实处,政工干部需要激活微博、微信上“沉默的大多数”,了解更多民警的所思所想,而不仅是少数民警的意见表达。此外,政工干部还要对网络意见表达中因“群体极化”现象而形成的偏激意见加以引导,在众声喧哗中理性发声,用回应舆论赢得信任,用事实和逻辑的力量说服民警,在观点竞争中树立权威,才能达到预想中的理论引导效果。再次,政工干部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网络政工水平。政工干部要适应新媒体环境,要善用“网言网语”,学会平等交流,做到睿智幽默,实现与民警的良性互动。适应“微时代”的互动方式,政工干部要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与民警进行交流,得到民警的尊敬和认可。只有这样,政工微博、微信才能深入民警的网络生活,在与民警的对话与交流中开创微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以培育民警网络自控力、鉴别力为抓手推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时代的到来要求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借助政工微博、微信在与民警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式发展,因此,需要积极接纳广大民警参与对话交流,共同推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众所周知,良性的网络交流必须以个体的价值理性为前提,这是开展网络对话的基本资质。只有参与主体理性地讨论网络议题、理性地参与对话交流,才能完整地体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模式。政工微博与微信的推进与民警网络素养的培育应当是相互促进、齐头并进、并行不悖的。但媒体素养的缺失,使某些民警面对虚假甚至有害信息时,缺乏起码的鉴别力和判断力,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对某些网络信息加以传播和放大。为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整体提升公安民警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政工微博、微信开展民警网络参与的政治理性教育,增强公安民警的网络鉴别力和信息识别能力。“政治理性是公民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以某种形式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参与行为”。政治理性的培育需要政工干部的教育与引导,政工干部在平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通过对微博、微信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构筑起强大的“防火墙”,对有害的信息及时进行过滤和屏蔽,培养民警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避免微传播中的不良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负面影响。在多次的网络参与实践过程中,民警的政治理性也往往会有所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政治观察能力和政治分析能力,进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有效规避网络政工对话中的无序性和非理性,实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话与交往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DCC1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R].北京:DCC1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
[2]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 (2).
[3]邹广文,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J].学海,2001, (5).
[4]徐世甫.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 (4).
[5]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体系的构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 (2).